孟建周
河南礦業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48)
某15 000 t室內儲配煤庫,其配煤室為16個直徑為11 m的鋼筋混凝土配煤筒倉,包括1個四聯體筒倉和2個六聯體筒倉,筒倉基礎為1.8 m厚筏形基礎,基礎梁高2.8 m,框架柱間-0.500~14.900 m由粉煤灰空心磚填充,下環梁高1.5 m,鋼漏斗:16.400~34.480 m;鋼筋混凝土筒倉壁厚200 mm,上環梁高2.5 m;庫頂板為100 mm厚鋼筋混凝土。筒倉上部為兩層彩鋼瓦廠房。基于滑模施工的諸多優點,施工選用了筒倉壁滑模施工方案。
將滑模安裝調試完成,所有施工準備工作到位后,開始筒壁滑模施工。筒壁滑模滑升從筒倉下環梁開始,至頂板下標高停止,全過程分為初滑、正常滑升、終滑3個過程,其中包括鋼筋焊接綁扎、混凝上入模澆筑、表面修補及養護、門窗洞口預留、鋼筋預埋、工藝預埋件埋設、倉底板環梁空滑、倉頂梁板及支座預留、模板清理、支承桿續接及限位調平、垂直度測量及糾偏糾扭等施工環節。
按設計要求及施工技術交底將鋼筋加工成半成品,在運往倉位時按不同倉位認真配料,在運輸及綁扎時對號入座,應盡量避免鋼筋在滑模平臺上大量堆積,以減小滑模系統的滑升負荷。鋼筋焊接及綁扎根據不同倉位工作量的大小配備施工人員,保證鋼筋焊接、綁扎符合施工規范的要求。
混凝土用預拌混凝土,采用泵送和塔式起重機配合的澆筑方式。在滑模模板內灑水潤濕,鋪設1:2水泥砂漿,結合層厚3~5 cm,再分層澆筑混凝土,每次澆筑厚度為30 cm,澆筑3次后進行初次提升,以2~3個千斤頂行程為宜,觀察混凝土出模強度,待最下層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0.05~0.25 MPa時,對模板結構和液壓系統進行檢查,一切正常后再繼續澆筑,每澆筑30 cm左右的均勻高度,就提升2~3個行程,直到混凝土距上口10 cm時,即轉入正常滑升。繼續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開動千斤頂、提升模板,如此循環操作連續作業,至結構完成。平均每晝夜可滑升2.4~7.2 m。每次澆筑混凝土要分段、分層、交圈均勻進行,滑升速度應與混凝土凝固程度相適應,一般當出模混凝土灌入力達到0.5~3.5 MPa,或混凝土表面濕潤、手摸有硬的感覺、可用手指按出1 mm左右的印子,或表面用抹子能抹平時即可滑升。
筒倉在下部預留門窗洞口數量多、面積大、難度大。在施工中應專門組織勞動力,提前安排,將措施落實到位,保證施工質量。在滑升到窗洞口底部標高時,要將滑模系統調平,放慢滑升速度,在此之前應將混凝土初凝時間延長,為門窗洞口模板的安裝、定位、加固提供必要的作業時間。在滑過門窗洞口的全過程中,須對門洞模板及支撐桿進行加固,確保不跑模、支撐桿不失穩。洞口的預留可在原設計尺寸的基礎上加寬、加高,以防局部跑模,當跑模時應及時鑿除。
根據施工總方案及各部施工方法,將各種工藝預埋件做專門技術交底,安排專職人員進行埋設,確保預埋件位置準確。與筒壁相連結構的鋼筋,截取其搭接長度,在筒壁滑升時向上彎入筒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中,滑出模板后及時鑿出,待施工相連結構時調直鋼筋,與剩余部分鋼筋焊接、綁扎。
滑模施工中須由專職人員對模板進行清理,為保證清模質量,可實行程序化作業:澆筑—清模—滑升—清模。即清模緊跟澆筑,澆筑后將模板及鋼筋上的混凝上渣塊及砂漿清入模內,稱為第一次清理:一層混凝上澆筑完提升時,清模人員須將模板帶起的混凝土清入模內,將滑空的模板表面清理干凈,稱為第二次清理。為保證清模作業落到實處,兩次清理每個筒倉需配數名工人分段包干進行。
每次提升完畢,滑模工應及時續接已滑空的支承桿。千斤頂配限位調平器,限位調平器每提升30 cm進行一次限位調平。限位調平器是在每次提升結束后由滑模工調整到位,每班由測量工配合抄平一次。
滑升垂直度測量一般每滑升0.9~1.5 m觀測一次,在糾偏及糾扭時應增加觀測次數,按30~60 mm觀測一次。滑升垂直測量由測量工及液壓提升人員共同完成。需要糾偏時,由液壓提升負責人組織實施。
聯體筒倉滑模平臺面積較大,產生整體平臺扭轉及偏移可能性較小,但由于荷載不均、風力偏移或單個筒倉滑模的扭轉,從而影響工程質量,施工中采用“防偏為主,糾偏為輔”的辦法進行。
2.7.1 防偏措施
1)嚴格控制支承桿標高、限位標高、千斤頂標高三種標高的統一,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同步滑升,每250 mm調平一次,空滑時每提升2次即調平一次。2)操作平臺和各種施工活荷載須均勻布置,對稱堆放,施工人員亦應均布平臺,不得隨意集中在一起。3)保證各筒倉混凝土澆筑盡量均勻下料,對稱澆筑,同時須按要求換向澆筑。4)保持支承桿的穩定和垂直度,勤檢查觀測,發現偏移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2.7.2 防扭措施
1)滑模模板采用大型化配制,對稱安裝。
2)滑模提升架與圍檁有效緊固,約束提升架的扭曲。
3)滑模內側加設防扭條,利用混凝土約束扭轉。
4)用塵25鋼筋作支承桿。
采用傾斜平臺法糾偏,平臺的傾斜度應保持控制在1%以內,同時應注意整個作業平臺在同一平面上,不宜在糾偏中造成平臺局部發生較大傾斜。
倘若發生扭轉時應認真分析原因,針對問題采用相應措施,根據經驗采取防偏、防扭的措施,以改變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效果較好,在偏移不大時,能有效地糾偏。其方法為改變原先混凝土澆筑順序,先集中澆筑偏差相反方向一側的混凝土,依靠混凝土的側壓力和摩阻力迫使模板與平臺位移,逐步回到正常位置,使扭轉消除。
滑出模板的混凝土表面無澆筑缺陷時,無須附加抹面材料,將原混凝土表面用抹子壓光即可。若遇施工缺陷,則取混凝土原漿進行修模。滑出模板的混凝土表面須盡快修抹,一般應在0.5 h內抹完。出模混凝土強度達到1~1.5 MPa時開始灑水養護,或涂刷混凝土養護液,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滑模滑升完畢,將滑模平臺沿提升架立柱下滑到筒壁的托座上,作為施工筒倉頂板的平臺。其余構件利用50 t起重機和塔式起重機拆除,工藝流程如下:清理平臺雜物、拆除滑模液壓管路及控制臺、拆除內外模板及掛鉤圍檁、拆除滑模單元平臺與提升架的連接、拆除滑模外吊籃、外作業平臺支撐構件及其他連接件、拆除提升架及千斤頂清理作業平臺調整。
[1]江正榮.實用高層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楊嗣信.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冊(第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李繼業,段緒勝,許曉華.建筑工程施工實用技術手冊[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