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偉 李阿秀 姜秋婕
遼寧省海城市規劃設計院(114200)
居住區用地緊張,專門的兒童游戲場地少,不能滿足兒童戶外活動對場地和設施的需求,一些用地比較緊張的居住小區內沒有兒童戶外活動場所。而在早先建成的小區內除幼兒園內有兒童活動設施外別無其他設施,嚴重限制了兒童活動的范圍。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又是世界上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家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兒童的成長是關鍵。在城市中,小區的戶外活動區與兒童的成長密切相關。兒童在戶外活動中不僅獲得了快樂,而且還能夠增強兒童的交往能力和智力的開發。所以,必需要加強我國城市小區兒童戶外活動區的設計。
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全國多數城市,為了保持經濟增長,大量的開發樓盤。在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引導下,許多的居住區面積巨大、形式單一、高樓林立、密度過高,缺少人性化,加上城市車輛迅猛增加,原本的戶外活動空間變成了停車位。造成了兒童經常活動的場所只有“學校、家門口、城市公園”三個地方,而這三個地方的空間質量也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別。城市中各居住區中心位置的學校的操場只是教學樓圍合而出的狹窄空間,沒有正規的操場;城市公園不能成多數兒童活動的場所,只有那些居住較近的兒童才能夠天天來活動。現在所謂的家門外能夠供兒童活動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少。
當前,全國許多城市都在開展新城區的建設,而對老城區的改造投入的不是很多,雖然新城區的規劃設計中對戶外活動區的設計進行了一定的考慮,但是,城市居民的主體仍在老城區,因而仍然是城市的中心區域。形成了越是靠近城市中心區域,活動區域就越小的格局,造成了老城區生活的的兒童戶外活動的次數遠低于新城區的兒童。
戶外活動區空間設計形式單一和缺乏創新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兒童能夠經常活動的場所只有學校、家門口和城市公園,這是多數城市的通病。而且有限的活動空間也是為滿足成人的休閑,很少考慮兒童的需求,兒童不得不在各處尋找他們的樂園。而多數小區中的兒童活動區只是一種程序化的設施擺放和功能劃分,缺少精心設計,多數是放上滑梯、蹺蹺板等一些簡單設施,讓兒童重復著一些簡單的機械活動。
居住區級、小區級、組團級的活動區要分別設置,中心活動區要選擇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活動區面積要足夠孩子使用,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選擇一些背陰偏辟的地方做為中心活動區敷衍了事。
不同的功能空間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兒童活動的需求,所以,在規劃設計時,要重點考慮功能的區分。城市小區中心活動區一般空間都比較大,在設計時,應按照年齡的不同,合理劃分區域。3周歲以下的兒童,要為他們提供看、聽、摸等物體,提供走、跑、跳等小障礙。4周歲至6周歲的兒童,他們是戶外活動兒童的主體,所以要多考慮他們的需求,要為他們提供秋千、蹺蹺板、轉椅、攀登架、組合游戲器等。7周歲至12周歲的兒童已經能夠進行獨立的戶外活動,活動強度也比較大,場地設計時可以結合地形的起伏變化,讓他們能夠在上面跑跳、翻滾、躲藏等,也可利用周圍的自然條件,讓他們發揮自由,構建自已的活動場所。
兒童尤其喜愛在住宅入口附近玩耍,在宅前的綠化內即可創造適宜的兒童活動場所,幼兒游戲場空間較單一,場內以草坪、塑膠鋪地為主,設小型沙地,滿足幼兒小劑量活動之用,游戲場周圍以綠籬、矮墻分隔空間,只設單一出入口,一般設計為口袋形為好,且使出入口對著住宅單元入口。選適宜的距離,便兒童能夠經常性的參加戶外活動,也便于家人對兒童的看護和管理。
兒童活動場所的樹種選擇要注意“五忌”。
1)忌有毒植物,植株有互毒或花粉有毒的植物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傷害,不應在兒童活動場所種植。2)忌用有刺植物,有刺植物易刺傷兒童皮膚和刺破兒童衣服,孩子無法在此盡情玩耍,家長會對孩子在此玩耍而擔心。3)忌用有刺激性和有奇臭的植物,它們會引起兒童的過敏性反應,這些氣味使孩子的游戲環境惡化。4)忌用易招致病害及易結漿果的植物。5)忌用給人體呼吸道帶來不良作用的植物,有些樹木有飛絮,容易被孩子吸入體內,而使孩子行病。
除此之外,所選樹種不宜過多,配置方式應符合兒童心理,色彩宜鮮艷,體態應活潑,有利于兒童記憶和識別。
在活動區內的硬化鋪裝要為孩子考慮周全,如地面鋪砌要采用柔性材料,在為6周歲以下兒童設計的活動區內最好在地面鋪砌上再鋪上柔軟的地墊,減輕孩子在玩耍時摔倒所受到的傷害。在一些牙石、石凳等處應設計成圓角,以免孩子摔倒時被割傷。在活動區附近,要為孩子和家長設計休息設施,一方面為孩子提供休息場所,一方面為家長提供交流區域。
當全民以教育作為兒童問題突破口的時候,其背后諸多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原因也被掩藏了。戶外活動空間對兒童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在設計中如何創造適于兒童戶外活動的空間成為首當其沖的課題。
[1] 毛華松,詹燕.關注城市公共場所中的兒童活動空間[J].中國園林,2005.
[2] 尹曉波.居住區兒童活動場所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
[3] 丁宇.當代城市兒童戶外游戲空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