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威
新疆煤田地質局161隊(830009)
新疆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儲備區和戰略接替區。淖毛湖煤田東部勘查區域位于伊吾縣城北95 km,行政區劃屬伊吾縣管轄,區內屬大陸性干旱氣候,降水稀少,風沙大,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溫差較大,勘查區按照構造形態及煤層賦存特征分為西區、中區、東區三個區塊[1]。
西區:該區可采煤層8層,即Ⅲ1號煤層、Ⅲ2號煤層、Ⅲ3號煤層、Ⅲ5號煤層、Ⅲ8號煤層、Ⅲ22號煤層、Ⅲ27號煤層、Ⅲ28號煤層。
該區煤層具有煤層多、厚度大、結構簡單-復雜的特點。據控制的煤層情況看,煤層走向總體為東西向,煤層厚度沿走向由東向西逐漸分叉變薄;沿傾向也有變薄分叉現象;聚煤中心位于西部即附3-3勘查線。
中區:該區可采煤層 12 層,即Ⅱ4、Ⅱ5、Ⅱ6、Ⅱ7、Ⅱ8、Ⅱ9、Ⅱ10、Ⅲ1、Ⅲ2、Ⅲ3、Ⅲ8、Ⅲ9 號煤層。
該區煤層具有煤層多、厚度大、結構簡單-復雜的特點。據控制的煤層情況看,煤層走向總體為東西向,煤層厚度沿走向變化不大;個別煤層沿傾向有變薄分叉現象;聚煤中心位于東部即37~39勘查線。
東區及DF1斷層北翼:該區可采煤層32層,即Ⅱ3、Ⅱ4、Ⅱ7、Ⅱ8、Ⅱ10、Ⅲ1、Ⅲ2、Ⅲ3、4、5、6、7、8、9、10、11、12、13、14、15、18、20、21、22、23、24、25、26、27、28、29、30 號煤層。
該區構造復雜,煤層具有煤層多、厚度大、結構簡單-復雜的特點。據控制的煤層情況看,煤層走向總體為北西—南東向,在各構造單元內煤層厚度沿走向及傾向變化不大[2]。
勘查區內西區及中區可采煤層煤質變化較小,其煤質為中水分為主,灰份產率為低灰,特高揮發分,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較低熔灰份,高發熱量,低~中腐植酸,不具粘結性。各煤層以長焰煤(41CY)為主。東區以及DF1斷層北翼部分可采煤層煤質有一定變化,煤類以長焰煤(41CY)為主,另有不粘煤(31BN)以及弱粘煤(32RN),主要集中在DF1斷層北翼南段,及地層傾角較大的區域。
從勘查區煤層賦存的條件分析,其煤層較多,主要煤層為特厚煤層,在西部煤層變薄尖滅,但其聚煤中心位于勘作區的東部,即45~49勘查線。勘查區外圍39~43線北部及45~49線南部煤層依然連續不斷,煤層厚度較大,面積較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加之,該區煤層煤質情況發熱量較高,其低灰低硫及其它有害元素均低于國家標準,屬環保用煤。是良好的動力及化工用煤原料,非常適合大型、特大型發電、煤化工用煤的基地。
[1] 新疆伊吾縣淖毛湖煤田東部勘查區詳查報告[R].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2011,1.
[2] 王定武,王運泉.煤田地質與勘探方法[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