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昊陽
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專業09級(475000)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大文化環境下,經過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和全體員工的積極認同、實踐與創新所形成的整體價值觀、信仰追求、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習慣的總稱。
按照人類文化發展史和文化同科學關系的屬性,企業安全文化可定義為:在人們生產與日常生活活動中所表現的最基本的人的生存所具備的條件以及相應的人的素質的總和。企業安全文化包括兩個基本要素:①企業生產條件所確定的組織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②企業員工應具備的個人安全生產素質和責任感。因此,生產企業不僅要通過硬件設施的安全保證職工安全生產,而且要通過對員工的安全生產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和基本素質,這是企業安全文化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其目的就是企業在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健康和設備安全的條件下進行生產操作,以滿足人權的基本條件,從而促進生產員工能充分發揮其工作積極性,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美國學者Jannadi指出影響建筑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①保持安全的工作條件;②進行安全培訓;③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④對分包商的有效控制;⑤對員工保持密切監督;⑥對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合理分配安全責任。
企業安全文化像一根紐帶,把員工個人的安全追求和企業的安全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企業安全文化比企業外在的硬性安全管理方法本能地具有內在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每個員工產生濃厚歸宿感、榮譽感和目標服從感。
企業安全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表現在企業安全價值觀對企業領導者和員工安全行為的引導。由于企業安全價值觀是企業多數人的“共識”,因此這種導向功能對多數人來講是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之上的。他們能夠自覺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經常對照企業安全價值觀進行檢查,糾正偏差,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力求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企業安全目標的要求。對少數未取得“共識”的人來講,這種導向功能就帶有某種“強制”性質,企業的安全目標、安全規章制度、安全風氣等迫使他們按照企業整體安全價值取向行事。
積極的企業安全文化強調尊重和關心每一個人。員工在企業中受到重視,參與愿望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因此,企業安全文化能夠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企業安全文化對員工行為具有無形的約束力。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一種群體規范和行為準則(即非正式規則體系)以后,某種違背企業安全文化的言行一經出現,就會受到群體輿論和感情壓力的無形約束,同時使員工產生安全自控意識,達到內在的安全自我約束。
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使得企業員工有了共同的安全價值觀念,對安全的認識趨于一致,增加了管理人員與被管理者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使企業上下左右的關系較為密切、和諧,各種活動更加協調,個人工作也比較心情舒暢。
我國解放初期,企業的安全管理著重于安全事故事后處理,維護職工及家屬的利益,是一種被動的安全管理模式。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是著重于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體系,要考慮事先的事故控制、危險預測、建立和完善安全預警系統。在員工素質和安全檢測設備完整可靠基礎上,依靠現代化技術手段,以現代化安全管理為背景,以嚴格科學管理為導向,建立一整套符合本行業本企業安全管理模式,達到安全管理“法治”的目的。
塑造企業形象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企業形象設計,在國際上稱之為CI設計,包括企業文明生產全過程標志是否井井有序、忙而不亂以及職工衣著穿戴和精神面貌表現等。這些從外表體現了企業的安全文化的層次水平,也表明企業安全文化含量的作用及企業員工在市場競爭中的人格外向魅力。當企業安全文化和優質服務的企業形象在社會上樹立起來以后,企業必然會得到社會加倍的回報,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產企業員工安全意識形態是隸屬于企業深層次的安全文化,包括員工的安全生產思想觀念、安全行為準則、安全美學、安全道德觀、安全價值觀,它直接反映員工對企業安全問題的個人影響與自身感情認同。當前,我國的企業管理從強調以獎金為主要手段的管理逐漸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這就需要更多地了解職工的需要、動機、個性、情緒與安全健康。在管理形態上也從要監督管理漸進地向自主管理轉變,要更多地注重職工熱情的激發與參與,使得現代企業管理包括更多的文化內涵,與世界企業商層次安全管理方式接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隨著企業的股份制改制,也增強了職工參與意識。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對外資引進,外方投資者從其經濟利益出發,對企業安全文明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職工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將更加注重生存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