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張 艷
1河南省縱橫建設有限公司(450000) 2鄭州市工程質量監督站(450000)
隨著我國建筑能耗總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加之我國目前能源緊張,在建筑領域中節約能源,是刻不容緩的。根據建設部2006年對建筑節能實施情況的調查初步分析,在2006年底,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與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個百分點。但高耗能建筑占城鄉新建建筑的95%以上。面對此形勢,監理的職責十分艱巨。
毋庸置疑,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對緩解我國能源短缺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保障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從建設部2005年及各級地方政府2006年進行的建筑節能專項檢查情況來看,建筑節能工作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施工圖設計存在問題最大。比較突出的有以下情況:
1)建筑節能閉合監管有漏洞。集中體現在: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作雖做了不少,文件規定也出了不少,但有關要求未能落實到具體工程上。施工圖設計審查、工程質量監督兩大環節仍有漏洞。有的設計單位節能設計深度不夠,交代不清,不提供節能計算書。
2)標準執行不嚴,培訓覆蓋面不廣。大部分工程的屋面、外墻、窗戶等主要部位能滿足標準要求,但冷橋、飄窗四周、外遮陽等部位的節能措施還不夠;有的項目窗墻比、體型系數、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等主要控制參數計算不準確,或套用標準有誤;有的地區平屋面采取了保溫節能措施,坡屋面基本沒有采取保溫節能措施。這些問題一方面說明了設計人員對標準掌握的尺度有差異,有的還存在僥幸心理,主觀上沒有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進行設計,監管工作要強化;另一方面也說明設計人員、審查人員普遍對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掌握不熟練,尤其是暖通與電氣專業部分。
3)設計人員未能熟練掌握建筑節能設計方法。具體表現在:因計算不熟練導致節能材料(如窗玻璃等)選擇錯誤;外窗氣密性等級錯誤;公共建筑窗墻比小于0.4時未說明選用玻璃光投射比不小于0.4等。
4)較多項目節能報審表節能措施與設計總說明、節能計算書存在不一致和脫節現象,設計單位、審查機構自檢中未能發現。
我國建筑節能工作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遲于世界經濟發達國家。20多年來的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正向縱深發展。自2004年以來,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了大量相關的文件、規范、管理辦法等,對監理在建筑節能中應做的工作也作出了相應規定,但對監理在這項系統工程中的定位仍局限于施工階段監理上。對監理單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審查建筑節能設計圖紙是否經過施工圖設計審查,并按照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建筑節能標準的要求實施監理。
2)審查認可建筑節能施工技術方案,編制建筑節能監理實施細則。
3)對易產生熱橋和熱工缺陷等部位及墻體、屋面保溫的施工采取旁站。
4)加強工程竣工驗收時節能專項驗收。
由此看出,監理在建筑節能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被動性,作用有限。而推行設計階段監理尤其是建筑節能專項監理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是空白。
1)監理對施工資質的認定。
承擔建筑節能工程的施工企業應具備相應的資質。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節能工程施工資質,施工企業(總包或專業分包單位)暫應具備相應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或專項裝飾資質,專業分包需與總包簽訂分包合同。
2)監理對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按照GB50300A.0.1制定現場質量管理制度、質量責任制分包管理制度、工程質量檢驗制度,進行人員培訓、技術交底及施工技術標準配備等一系列工作。
3)監理對節能施工依據的文件的理解。
4)監理對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包括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是節能施工的綱領性文件的理解。
5)法律法規及規章、規范性文件是國家、行業、地方、部門為了統一、推進建筑節能制訂的文件,屬于施工依據的外圍文件,要理清文件中對節能施工的要求。
對施工階段的監理可看出:①監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監理人員對節能標準、規范的熟悉程度不夠;②對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熟悉程度不足;③從政府頒布的各種規章文件的層面上看,監理人員要做的就是“按圖監理”,難以發揮出主動性和積極性。
1)是提高建設工程投資效益的需要。
工程項目的節能目標是通過設計使之具體化并作為施工的依據,設計質量的優劣是影響整個建設項目能否達到節能標準的決定性環節。目前我國的設計市場管理還有待規范,資質等級偏低的設計單位數量龐大,執業資格制度尚未健全。與此同時,由于設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質量事故屢見不鮮,造成的浪費也非常驚人。按照有關規定,達不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工程不準開工、驗收備案、銷售和使用。但是工程一旦已經完成卻通不過驗收,不能交付使用,勢必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即便整改,很難達到規定的要求,再次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推行建筑節能設計專項監理,加強設計質量控制,把不合格工程消滅在設計階段,對提高投資效益、保證節能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2)是我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
我國自1988年開始在建設領域推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以來,全國各地已全面開展了監理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工程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認可。施工階段監理已形成了系統成熟的經驗,建設工程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近年來項目管理技術在建設工程中的推廣和應用,使得大力推行設計監理的時機基本成熟。推行設計監理是我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將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制度化,有利于設計市場深化項目法人責任制和建設監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設計單位管理水平和設計人員素質。在目前我國建筑節能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推行建筑節能設計監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可以彌補設計、審查環節技術力量不足,保證工程質量。
我國實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近20年來,已經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規模較大的監理隊伍。根據建設部2005年建設工程監理統計公報,2005年年末工程監理企業專業技術人員395 868人,其中,高級職稱76 766人,中級職稱186 821人,注冊監理工程師81 348人。很多監理人員有設計、施工經驗,理應成為彌補設計、審查環節技術不足的人力資源。
推行建筑節能設計專項監理,可以有力地促進工程項目設計質量的提高。監理工程師在設計階段進行設計質量控制,增加了“他控機制”,有利于設計單位內部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強化設計人員的責任心。同時,相當于又增加了一道設計審查環節,保障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
目前就施工圖建筑節能設計審查環節來說,審查機構在圖紙上蓋了章就算是合格了,而事實上正如前所述問題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審查人員數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審查人員技術素質不高,其中部分人員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規范的掌握程度遠遠不夠。
1)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需要
施工時,先做樣板房(間、件),請驗收小組評價合格后推廣施工;施工單位加強自檢與復驗,從人、機、料、法、環五方面予以控制,及時質量測控、糾正不合理偏差;由于建筑節能工程工序多、層次復雜、節點構造多樣,隱蔽驗收非常重要,需及時做好隱蔽驗收;材料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上道工序不驗收或驗收不合格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以防止施工后,建設單位組織驗收時,驗收達不到節能標準的,進行整改。
2)是防止材料和設備浪費的需要。
材料是施工過程中重要的物質基礎,對材料的使用,應要有一個積極,慎重的態度。首先,禁限要求: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與淘汰的材料和設備;建筑節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對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的規定,不得對室內外環境造成污染。第二,管理:對外墻外保溫、外墻內保溫材料實施建筑節能材料備案登記;優先選用本市建材類行業協會評出的行業質量誠信優勝企業的產品;禁止或限制生產和使用的建筑節能材料。
度,需要整合社會上相關專業技術的人力資源。主要有以下途徑:
1)給所有項目監理部配齊相關規范資料。如(居住建筑節能工程質t驗收規范)(DB29-126-2005),《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OB29-1-2004),《居住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技術規程》(DB29-125-2005),《住宅建設通用規程》(DB29-120-2005),(05系列建筑標準設計圖集)(DBJT 29-18-2005),《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等圖集規范及時配備到各個現場,方便隨時查閱與學習,做到“有法可依”。
2)吸收一些暖通空調和電氣等相關專業人員加入節能監理隊伍。
3)加強對現有監理人員的專項培訓、考核,提高監理人員技術素質。節能系列標準頒布后,立即要求各項目部所有成員組織自學,注冊監理工程師參加市監理協會組織的建筑節能培訓,然后由公司委派公司內的建筑節能專家以集中授課形式給普通監理人員講解建筑節能標準及對監理的要求,并組織相關內容的考試。
4)制訂相應制度措施,實行節能設計強制監理。這是質量監督的有效保證,而政府的監督職能著重于促使建設各方行為主體質量意識的建立以及從制度上保證其貫徹執行。
5)為建筑業發展而服務是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政府的作用在于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場,提高行業服務質量,促進建筑生產活動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節能是節能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僅需要新的設計、結構、材料、設備和控制手段,需要國家立法和科學普及,更需要作為建筑市場主體之一的監理全面深入地參與,讓監理事業與建筑節能大業同步、協調發展。
[1] 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中國標準出版社,(GB50189-2005,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StandardsPressof China).
[2] 涂逢祥.建筑節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 孟進.如何提高監理工程質量[J].山西建筑,2006,32(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