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鞏義市水務局)
□詹 曉(駐馬店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
駐馬店市確山縣碾盤溝治理工程設計要點
□李 萍(鞏義市水務局)
□詹 曉(駐馬店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區地形復雜,進行河道治理難度較大。文章結合碾盤溝治理工程實際,依據相關規范標準,對河道治理方案設計進行了探討。通過本次治理工程,既保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又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并為類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了參考意見。
山區河道;碾盤溝;工程治理
駐馬店市確山縣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西依桐柏、伏牛兩山余脈,東眺黃淮平原,素有“中原腹地,豫鄂咽喉”之稱。確山縣地處桐柏山、伏牛山余脈的交錯地帶,是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淮河流域汝河水系。
確山縣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地貌為特征,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基本為淺山丘陵區,地面高程在海拔100m以上;東部為平原,地勢較平坦,一般海拔為60~80m。
碾盤溝位于確山縣西南任店鄉猴廟村,干流全長6.7km,平均比降0.08,淮河流域汝河支流臻頭河上游,自西向東流,經猴廟村東匯入薄山水庫。該流域屬山丘區,流域面積21.4km2。
碾盤溝流域內年降水多、強度大,加上特殊的地形地貌(坡陡谷深),產流快,匯流急,洪峰來勢迅猛。汛期山洪爆發時,洪水經常向兩岸漫溢,引起岸坡坍塌,常會帶來大面積洪澇災害。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及《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規定,本工程保護人口4101人,耕地276hm2,工程等別為V等,防洪標準采用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臨時工程級別為5級。
在確保防洪安全為前提確定治理方案時,盡量少削灘,維持河道原有水流條件。工程治理以現有河勢為基線,結合勘測資料,針對工程的具體特點,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按照工程部位的輕重緩急,分段、分期實施,治理一段、見效一段,切忌顧此失彼。盡可能減少渠化、硬化、白化河道,護岸工程只對迎流頂沖河段進行岸坡防護。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河道治理中應把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災害損失放在首位,同時應充分考慮人民的生產和生活要求,以滿足人民需要為工程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治理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山洪溝治理與新農村建設、土地整治與開發、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相結合,避免重復工程建設。
山區地形起伏較大,雖然集水面積小,但匯流歷時短,河道坡降陡,水流匯流快,洪水易驟漲驟落,加之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山區大部分村莊、農田集中分布在河道兩岸,洪災往往給沿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極大損失。因而設計洪水計算的正確與否非常重要。
由于碾盤溝所在流域無水文站,無實測流量資料,因此設計洪水從《河南省暴雨參數圖集》查取參數,利用小流域水文計算程序進行計算。計算出設計洪峰流量及洪水過程線后,考慮河道上游小(2)型水庫碾盤溝水庫調洪的影響,最終綜合確定設計洪峰流量。
碾盤溝現狀溝底多為卵石、巖基,抗沖刷能力強,因此本次設計不再對河底進行開挖疏浚,而是采用修建堰壩的方式來放緩河底比降,減少水土流失。
根據各河段設計洪峰流量,推求現狀洪水過程線,看是否滿足行洪能力及洪水淹沒范圍要求。經計算,大部分河段現狀斷面滿足行洪要求,少數河段需拓寬斷面,對地質較差的河段需采取護岸措施,對頂沖的河段采取合理工程措施以保持河勢穩定。經過水力計算,求得治理后設計洪水水面線,護岸頂部高程采用設計洪水位加安全超高確定,本次治理工程設計護岸頂部高程為設計洪水位加0.5m。
山區河道規劃整治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響到一個流域、一條河流的總體規劃,須做到點、線、面、體的合理布局。
點就是要確定整治的重點河段和重點部位,一般以城鎮、集鎮、村莊、耕地面積集中成片的河段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沖刷且一旦決口損失較大的地段為重點部位。碾盤溝治理工程的重點河段是緊鄰猴廟村村委的樁號0+000~2+828段,重點部位是幾處因溝岸迎水頂沖造成垮塌的險工段。
線就是對河道的岸線、堤線進行上下游、左右岸統籌布置,調整好河勢和流向,充分發揮天然河道的作用。碾盤溝治理工程設計溝道走向基本維持現狀,局部根據地形、地貌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使水流順暢,河勢穩定。
面就是處理好整條河道的平面和斷面的關系。碾盤溝治理工程設計平面上利用實測1:2000地形圖布置,以達到整體效果;斷面上主要確定溝道斷面型式及護岸的結構。
體就是要達到整治河道的整體效果。碾盤溝治理工程與當地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項目相結合,統籌規劃,協調布置,互不干擾,避免重復工程建設,做到規劃中與整治后的效果一致。
經水文計算,碾盤溝現狀岸頂高程基本滿足防洪需要,不需新建堤防工程,僅需迎流頂沖河段及岸坡地質條件較差地段進行岸坡防護。
山區河道護岸工程的結構和型式,應根據當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術、交通條件,因地制宜地選取,既要經濟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碾盤溝治理工程護岸結構形式經過比較重力式擋墻、斜坡式及復合式3種形式,結合當地材料供給情況,最終選擇水流條件好、穩定性好且造價較低的斜坡式。護坡材料選用漿砌石,護坡與土體間設置0.1m厚砂石墊層;護坡與岸頂相交處用C20混凝土牢固封頂,封頂寬度為0.5m;基礎基底生于微風化巖頂面,沖刷線以下≥1m。對沖洪積層較深的河段,必須清到1.5m以上。
碾盤溝治理工程中的配套建筑物包括3座堰壩及一座橋梁。
為了放緩河道縱比降,減小水流流速,從而減輕抗沖壓力,減少水土流失,在滿足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碾盤溝下游適當位置設計了3座堰壩,其中1座堰高為1.7m,另2座高1m。堰壩的建設還可以攔蓄河水,滿足周邊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
碾盤溝河道樁號1+810處現有漫水橋1座,該橋是河道兩岸村莊群眾生產及學生通行的必經之路。本次山洪溝治理后,由于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標準,現有漫水橋不能滿足需要。因此本次設計在該處重建一座20m跨平板橋,橋梁跨度以不影響行洪為原則,橋梁板底高程大于洪水位加安全超高。
碾盤溝河道縱坡上陡下緩,匯流時間短,流速快、徑流沖刷力大,水位常暴漲暴落,每到汛期常會帶來大面積山洪災害。通過本次治理工程,可以提高防洪標準,使水流平順有序,有效遏制溝岸繼續坍塌沖毀農田,確保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