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梅(河南省審計廳)
扶貧資金審計“五招奇”
□余秋梅(河南省審計廳)
文章介紹了對扶貧資金審計過程中采取的“五招五看”的方法,力求摸清財政扶貧開發資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效果,分析研究扶貧資金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進一步促使國家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的落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我省農業生產環境的改善和農民增收增效。
扶貧;資金;審計
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省區。按照國家新的貧困人口標準,我省貧困人口近1100萬,約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0%;國家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國定和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計達53個,占全省縣、市(縣級市)總數的49%。經過上個十年規劃,在全省上下特別是扶貧開發部門的艱苦努力下,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已經從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成果、提高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但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未從根本上改變,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弱、人均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未從根本上改變,“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糧食怎么保、民生怎么辦”四道難題需要破解的局面未從根本上改變,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新的十年扶貧開發規劃,從中央到地方,都把扶貧開發納入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大了開發性扶貧的投入力度,明確了目標責任,并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審計機關作為政府的綜合職能部門,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促進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及時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和扶貧開發部門規范管理提供審計服務,是審計機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最近,我們按照廳黨組“關注民生、超前思維”的要求,對2011至2012年全省扶貧開發項目資金進行了跟蹤審計,審計過程中采取了“五招五看”的方法,力求摸清財政扶貧開發資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效果,分析研究扶貧資金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進一步促使國家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的落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我省農業生產環境的改善和農民增收增效。
一是查扶貧項目申報的科學合理性,看有無隨意上報計劃現象。針對扶貧、發改、民族發展、國有林場建設項目申報論證依據,從項目的原始論證材料開始,借助統計資料了解項目縣各地的人文地理及社會發展變遷等,掌握涉及申報項目村的基本情況及以前年度是否申報過同類項目;申報的項目是否在當地切實可行,是否能發揮效益等。通過對申報項目村的了解,弄清有無未經充分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而隨意編制項目計劃的現象存在。
二是查已批復項目資金的分配是否按計劃執行,有無隨意調項挪作它用的現象。針對一年一度中央、省、市分配的財政扶貧資金計劃,逐筆核對資金分配去向,重點看是否與項目申報計劃一致,有無擠占挪用或長期滯留未撥現象,是否存在以撥代支現象。
三是查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看有無徒有虛名的現象。對涉及財政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單位進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檢查,著重查看用款單位是否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相應的財務管理辦法等,并嚴格對照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核查。從內控制度是否嚴謹和財務管理好壞初步判斷該單位在使用財政扶貧資金上是否存在問題,有無制度徒有虛名的現象。從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制度上和核算要求上強化規范化管理和科學化操作。
四是查扶貧資金使用是否合理合規,是否存在有意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以及損失浪費現象。通過對使用財政扶貧資金的財政局、扶貧辦、發改局、民宗局、老促會及有關鄉鎮、村組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跟蹤,調查扶貧資金是否真正用在項目申報地,資金管理部門是否及時下撥扶貧資金,項目實施鄉(鎮)、村委會是否嚴格按照項目計劃要求施工,有無擠占挪用、虛報項目工程量、冒名頂替騙取財政扶貧資金及由于人為因素造成損失浪費等現象。
五是查扶貧項目實施效益,看扶貧項目是否促進項目區的生產條件改善,農民生活是否得到明顯提高。國家每年投入數千萬元財政扶貧資金,目的就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發展適合當地的種植業、養殖業,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促使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促進農業增收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審計針對從項目財務核算中發現的疑點進行跟蹤審計調查,對每一筆金額較大的投資都進行仔細查看核對,采取抽樣的方式對扶貧整村推進村、移民搬遷新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資金使用大戶進行實地延伸,與鄉鎮干部一道進村入戶與村民座談,了解他們是否真正享受到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產業培育、到戶增收等扶貧項目實施后帶來的實惠,傾聽有識有為鄉鎮干部、村民對國家實施扶貧開發政策的意見和要求,促使全社會都監督關注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有力地促進了國家扶貧惠農政策的落實。
20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