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凝,錢夕霞
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石家莊 052165
一般制藥生產車間純化水以飲用水為原水,經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化器處理制備的純化水,采用RO+EDI處理,有不合格水直接排放功能,合格水經儲罐進入循環狀態,供給潔凈區內各使用點。系統循環回水安裝有在線電導率、在線TOC 檢測裝置,循環系統在運行時流速不低于1m/s,循環回水溫度在線顯示,對于長期不用的水,系統周期的置換。
純化水系統驗證分三個階段進行,在前兩個階段,每天對純化水貯罐、總送水口、總回水口、各使用點取樣,進行水質檢測;第三個階段持續一年的時間,每周對制備系統出水口、總送水口、總回水口取樣,每月對所有用點輪流取樣。
但《2003 版驗證指南》第106 頁指出,“純化水初期驗證取樣頻率取樣點為,純化水貯罐、總送水口、總回水口、各使用點,前3 個周期天天取樣,并記錄水溫。各使用點前3 個周期每個周期取樣,并記錄水溫。”
知其然我們還要知其所以然,針對儲罐取樣點的必要性和位置的合理性,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藥品生產驗證指南(2003 版)》編寫依據為1998 版GMP,當時的制藥企業的水系統多為批量式,針對這種情況,作為通用的驗證指南,儲罐的取樣點很必要,因為批量式的儲罐,在長期生產用水量小的情況下,儲罐內水為相對靜止,為最差條件點,應該定期檢測,并保證水質合格。
但是目前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水系統設計為不間斷循環形式,且儲罐進水有噴淋裝置,保證儲罐內無死角。此時的儲罐內的水是流動的,從風險評估角度分析,水系統的回水點則應為系統內的水質風險點。因為水系統相對運動,在新水制備時,儲罐是系統內水被稀釋,水質最好;在水系統循環過程中,用點被污染時,被污染的水進入系統,儲罐是污染被稀釋的點。基于以上認識,儲罐的取樣點在這樣的水系統中,風險就不大了。
2010 版的實施指南《廠房設施與設備》引用了ASME BPE2009 中的SD-4.11.6 的原文
“ASME BPE2009
SD-4.11.6 Critical Design Criteria for Point-of-Use Assemblies
(d) Sample valves should be integral to the design of the primary valve in order to reduce dead legs in the system.
(e) Sample valves should be installed only as needed on the main loop.
(f) Sample valves should be installed where water is utilized for the process to demonstrate water quality compliance to compendial monographs.
取樣閥的設置需要注意到:
取樣閥的設置應當采用與主閥門一體的閥或注意與管道的連接,避免出現死角。
主循環的取樣閥只在需要時設置。
取樣閥應當安裝在需證明水質符合藥典要求的位置。”
目前儲罐的取樣點大多選擇在罐體中部,立罐在中間靠下處,臥罐在與封口水平處,對于自動化控制的循環系統,泵的停止運行液位設置一般為20%,如罐體內純化水液位在20%~30%之間,取樣人員貿然打開取樣閥門,會使外界未經除菌過濾的空氣進入罐體,造成污染,這樣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如純化水儲罐是立罐,則罐體底部橫截面積較小,最低點應為儲罐內最惡劣位置,出水管路也在該位置,那取樣點應在何位置設置?(取樣點應在系統最惡劣點。)

如純化水儲罐是臥罐,則罐體安裝時應有坡度,罐體最低點應為罐體低平面與封頭接口位置,該處設置取樣點取樣可執行性不強。
通過示意圖看出,如果取樣點不在罐體底部,則該點所取的樣品不是最能代表儲罐最惡劣點的,在該點位取樣的意義就不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制藥用水系統必須經過驗證其能提供符合藥典要求的水,驗證時對于取樣點的選擇是要通過風險分析確定的,而不是僅按照一些指南規定的生搬硬套,要是能證明系統能力的點位,這樣才能為是藥品的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藥品生產驗證指南(2003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
[2]2010版的實施指南《廠房設施與設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司、藥品認證管理中心組織編寫.
[3]ASME BPE 2009.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