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黛芳
建設六大體系全面提升企業集團統計管理水平
文/李黛芳
統計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是認識企業情況和制訂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幻莫測,原油及成品油價格跌宕起伏,煉化企業發展面臨種種不確定因素,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工作也愈發重要。統計工作的三大職能是信息職能、咨詢職能和監督職能,統計工作的目標是保證統計信息的準確、完整、及時、高效。具體來說,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統計工作是全面真實的反映企業狀況的重要手段
企業集團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企業內部資源、生產經營、經濟效益、投資及資產情況、安全、科技、人員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和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真實的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狀況。它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個時點的狀態,也可以通過對一段時期統計數據的追蹤,反映企業在這段時期內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它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如生產規模、人員規模、資產規模等,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結構,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人才結構等;它既可以反映企業的發展速度,也可以反映企業發展的效率與效益。
2.統計工作是企業經營決策的參謀助手
統計工作的價值在于通過對企業外部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經濟和行業發展態勢及可能對企業產生的影響,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把握大勢和方向;通過對企業內部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管理建議,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和依據。例如各項生產統計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數據是制訂生產計劃、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
3.統計工作是監督企業經營成果以及績效考核的有效依據
通過一系列統計數據,可以監督企業年度計劃及長期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發現偏離及時糾正和調整,保障計劃和規劃目標的實現。此外,統計數據也是評估企業經營成果,開展績效考核的有效依據。
雖然統計管理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企業統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認為可有可無。此外統計工作仍存在不少誤區,統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下面以中國海油煉化板塊統計工作為例,分析企業統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統計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得不到保證
對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直接導致了對統計人力資源的配備不足。有的企業沒有設立專職統計機構或專職統計崗位,沒有指定統計負責人,尤其是在企業改制、重組或機構改革中,統計機構和崗位甚至被首當其沖的撤銷或合并。我們都知道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沒有統計人員,企業的統計工作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統計工作的好壞也就無從談起了。
2.統計工作定位不清晰
由于多年來各企業都需要向行業主管部門、地方統計部門等相關政府單位報送大量的統計數據,無形中形成了一個誤區:統計就是為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統計部門服務的。于是統計工作就變成了單純為了統計而統計,為了應對上級部門的各種統計報表而統計。這就造成了在做統計設計時,對企業管理需要哪些統計信息的考慮不夠,對管理層制定經營策略需要哪些信息和數據支持的考慮不夠,那么所收集的統計信息必然難以滿足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需求,統計工作的作用也就無法有效的發揮。實際上,統計工作的服務對象首先應該是企業自身,應該在滿足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統計部門的需要的同時,將工作重點放在服務于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和決策上。
3.統計基礎工作薄弱
統計基礎工作的薄弱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統計管理制度不健全。統計工作責任不清晰,統計工作流程不明確,執行起來也沒有約束;
二是統計報表設計不合理。在表式上不規范,在內容上不夠全面,無法全方位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或者重點不突出,無法使管理層迅速找到核心內容;
三是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甚至缺失。各企業和集團層面都沒有一套完整的指標解釋,使得不同的企業在某一個統計數據的統計范圍、口徑等方面不一致,這導致在集團層面匯總的數據因口徑不同而失去了意義;
四是產品名稱不規范。煉化板塊的特點之一就是產成品種類繁多,目前中國海油煉化板塊共有幾百種產品,同一種產品在不同企業名稱可能并不統一,給集團統計工作帶來困擾。
4.統計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長期以來各企業對煉化板塊統計工作的專業性認識不足,認為統計工作不過是對數據的加減,報幾張報表而已。因此即使配備了專職統計人員,崗位級別和待遇在企業中也往往是比較低的,一些優秀的統計人才因此而流失,統計人員更替頻繁,隊伍不穩定;統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少單位統計人員在思想觀念、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與業務發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其實煉化板塊的統計工作是非常專業的,需要統計人員掌握煉化專業知識,熟悉工藝流程,需要對經營管理有一定的了解,還需要具有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
5.統計工作價值沒有充分體現
統計工作的核心價值在于統計分析,即通過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找出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管理建議。但是目前各企業統計分析工作普遍開展得不好,大部分統計分析都流于形式,只是對統計數據的簡單描述,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這會在企業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統計工作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導致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因為統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無法配置或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因為統計人員業務素質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導致工作質量降低,統計工作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
6.統計數據質量和時效性較差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各企業報送的統計數據有時會有數據不完整、前后不一致、勾稽關系不對等問題。此外各企業報送的時間也不一致,有的企業能夠按時報送,有的企業則經常延遲。這就如同木桶理論,煉化板塊集團層面何時能夠形成匯總的統計數據取決于最晚報送統計數據的那家所屬企業。因此,哪怕只有一家所屬企業延遲報送,都會導致整個集團層面無法及時形成板塊的匯總數據。
7.統計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在實施統計信息系統前,中國海油煉化板塊統計工作沒有信息平臺,每個月大量的統計資料只能通過EXCEL報表的形式進行傳遞以及匯總核算。統計手段比較落后,相當于同行業十多年前的水平。這種“純手工”的模式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工作量大、效率較低、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證,統計人員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數據匯總上,沒有精力開展統計分析;二是數據查詢和共享不方便,無法自動生成各類展示報表;三是大量的歷史數據無法進行動態、連續的跟蹤和分析。
針對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海油煉化板塊統計工作實踐,談幾點提升統計工作水平的建議。
1.建設制度和組織體系
制度是規范管理工作的基礎。在國家《統計法》的總體框架下,中國海油煉化板塊先后制定了“綜合統計管理規定”、“統計報表編報管理細則”、“統計分析管理細則”、“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細則”、“統計資料管理和發布細則”、“統計監督檢查與考評細則”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和細則,同時編制了“數據統計和分析程序文件及流程”,進一步規范了統計工作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細化了各部門和單位主要職責,使統計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也使統計工作的開展有了基礎和保障。
此外,建立了以集團總部綜合統計機構歸口管理、各職能部門專業化分工協調、各所屬企業分級負責的統計機構和責任網絡。形成了橫向分別由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分工負責,縱向依照業務管理或產權關系向下實施垂直管理的管理模式,通過明確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集團統計與所屬企業統計的職責和分工,理順各級統計機構的關系,營造各級統計機構合作共贏的局面。
2.建設指標解釋體系
統計指標解釋是開展統計工作的依據,沒有統一的指標解釋,各單位的統計數據可能會出現統計范圍不統一、口徑不統一、計算方法不統一的問題。在編制統計指標解釋時,中國海油煉化板塊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規范性原則。指標體系在統計指標名稱、指標含義、統計范圍和口徑、計算方法、數據來源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同時參考了石化行業較成熟的指標解釋,并結合中國海油煉化產業實際情況進行了編制,力求指標設置科學,指標解釋既符合行業慣例,又具有海油特色,同時貼近生產經營實際;
二是全面性原則。指標解釋體系的內容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重要方面,包括企業價值量指標、生產企業產銷存及投入產出指標、銷售企業購銷存指標、技術經濟指標、油氣儲運指標、投資與財務指標、人事與勞資指標、健康安全環保與質量指標、節能減排指標、科技統計指標、資產與股權統計指標等方面,以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需求。
3.建設報表和分析體系
針對現有報表體系不規范、不完整的情況,在現有報表基礎上,中國海油煉化板塊以滿足上級主管部門的報送需求為前提,以滿足板塊自身的管理需求為重點,同時兼顧各所屬企業的經營特點及管理實際,對統計報表體系進行了優化。報表優化的目標是在內容上完整、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在表式上規范、清晰、簡潔、可讀性強。在優化中,做了一些加法也做了一些減法。加法是增加了一些原來缺失但管理需要的報表和內容,減法是在提供完整信息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統計頻率,避免多口徑重復統計,盡量為所屬企業減輕負擔和提高效率,實現所屬企業一次填報,集團總部各部門共享。
在優化報表體系的同時,組織研究和編制了統計分析模板,供各所屬企業參考使用。對統計分析報告的要求是情況清楚簡潔、數據完整準確、分析透徹得當、建議具體可行。在分析內容上包括兩方面,一是專項分析,即分別針對各類統計指標進行逐項分析,查找當期異常數據并分析其原因和解決辦法;二是專題分析,即針對當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管理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等,根據需要及時開展分析研究。在分析方法上,推薦了狀態分析、趨勢分析、前景分析和問題分析。即通過收集匯總的統計數據說明當前經營管理活動的狀態;通過橫向和縱向、同比和環比,找出發展趨勢;通過內、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預測未來發展方向;通過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管理建議等。
4.建設標準化體系
嚴格來說,統計工作的標準化包括了標準的指標體系、報表體系等等,在這里僅指名稱的標準化,比如產品名稱標準化、企業名稱和裝置名稱的標準化等。正如前文所述,煉化板塊產成品種類繁多,各所屬企業在產品名稱上并不統一。據此,根據產品特點和行業慣例,首先將產品分為成品油、燃料油、瀝青、潤滑油基礎油、原料油、溶劑油、石油焦、燃料氣、無機化學品、有機化學品、合成樹脂及共聚物、合成纖維原料及聚合物等十幾大類;其次將幾百種產品進行梳理,分別歸類到這些產品大類下,最后根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規定,規范了每種產品的名稱。此外,還對各所屬企業的簡稱及裝置的名稱進行了規范和統一,為規范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奠定了基礎。
5.建設信息化系統
由原來的“純手工”,逐步發展成“信息化”填報和匯總統計報表,是統計工作方式的重大變革,是實施精細化管理、發展現代統計事業的必由之路。中國海油煉化板塊統計信息化水平低、起步晚。為了做實信息化項目基礎工作,在前期組織開展了多次訪談和調研,形成了明確的項目需求,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先在板塊總部上一套總部報表填報系統,今后擇機開展各所屬企業細化到各裝置投入產出和物料平衡的統計信息系統。經過項目啟動、調研訪談及標準體系的確認、系統建設和調試、系統培訓和試運行等四個階段后,項目上線運行,能夠實現數據采集與處理、數據審核與上報、多維度數據查詢與展示、靈活的報表管理以及友好的系統管理等功能,基本能夠滿足煉化板塊總部的管理需要。
信息化與統計工作相結合,可以使統計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及時性上一個新的臺階,可以使統計工作人員從繁重的統計資料收集、整理、匯總、核算、和制表等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具有價值的數據分析工作中去,為管理層科學決策提供有效支撐,從而提升統計工作價值。
6.建設人才培養體系
統計事業的持續發展要靠優秀的人才來實現,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開展。一是統計崗位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中國海油煉化板塊要求已投產運營的單位必須設置統計崗位并配備專職的綜合統計人員,統計人員必須達到崗位的素質要求并持證上崗;
二是強化統計人員業務培訓。統計業務培訓是提高統計人員綜合素質,加強統計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要以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為目標,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圍繞統計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可將培訓內容分為生產工藝等業務知識培訓、統計法和統計原理等統計知識培訓、辦公軟件和信息化培訓以及為了拓展統計人員視野和思路的宏觀經濟方面的培訓,使每一個統計人員每年都能接收循序漸進的、全面的培訓,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長,不斷增長才干,實現自身價值;
三是維護統計隊伍的穩定。為保證統計工作的連續性,統計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各企業主管領導要關心統計人員的成長,創造統計人員發揮潛能、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空間,不斷增強統計隊伍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打造一支“講政治、懂技術、精業務、愛崗位”的統計人才隊伍。
統計工作是煉化企業的一項重要基礎管理工作。在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通過建設統計工作“六大體系”,建立以“高質量統計信息、高效率統計機制、高素質統計人才、高科技統計手段”為標志的現代企業統計體系,著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和效率,著力提升決策支持服務水平,著力加強統計人才隊伍建設,進而全面提升統計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統計管理“信息、咨詢、監督”三大職能,發揮好統計工作的參謀助手作用,推動企業決策水平與軟實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