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生,王 蕾
水泥澆灌碎尸塊的法醫學鑒定1例
Forensic Exam ination on One Case of Broken Cadaver With Cem ent Block
孫 生,王 蕾
水泥澆灌;碎尸;死亡時間
殺人碎尸案件在刑事命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來更有明顯上升趨勢。碎尸案件是命案中的疑難案件,犯罪分子為了逃脫法律的制裁,對碎尸塊的處理手段日益多樣化,焚燒、溶解、深埋、沉塘等碎尸塊處理方式屢見不鮮[1]。筆者曾在實踐中遇到1例將碎尸塊用水泥澆灌后拋尸的案件,在國內法醫學實踐中尚未見報道,現報道如下。
1.1 案情簡介2009年10月17日,洛陽市郊區某村一村民在客運專線鐵路高架橋一橋墩底座旁的垃圾坑內發現5塊呈長方體或立方體的水泥塊,其中1塊最大的長方體水泥塊裂開,里面露出一人體的軀干部分,遂報案。法醫及現場技術人員于當日對案發現場和水泥塊、尸塊進行了勘驗。
1.2 現場勘驗現場為鐵路高架橋橋墩建筑施工時形成的1個大土坑,因施工完成后土坑未被及時回填,附近居民和企業向坑里傾倒生活和工業垃圾形成的1個自然垃圾坑。5塊大小不一的水泥塊散落在垃圾坑的底部,分布位置相對集中,均沒有被其他垃圾所掩蓋或掩埋,暴露在空氣中。裂開的水泥塊類長方體形狀,里面包埋的是一個人體的軀干部分,其余4塊大小不一的類正方體或長方體水泥塊被砸開后發現分別包埋的是1個人的頭、軀干、雙上肢、雙大腿、雙小腿及雙足,組合在一起是1具完整的人的尸體。水泥塊系用純水泥澆灌,未混合白灰或沙漿等其他成分,也未用鋼筋或鐵絲等在水泥塊內加固。水泥塊包埋尸塊后各方向到水泥塊表面的厚度平均約在8 cm左右,厚薄不均。
1.3 尸塊檢驗①頭部尸塊:已基本完全白骨化,僅留頂部和枕部部分頭皮尚黏附在顱骨上(頭發和部分頂枕部頭皮黏附在水泥塊內壁,已無法分離)。殘余頭皮明顯已失水分,可以很容易從顱骨上剝離;顱骨完整,未見明顯骨折;顱腔內已無腦組織,干燥,僅能從枕骨大孔里能倒出少量碎灰樣物質;附著1、2、3頸椎已基本完全白骨化可彼此完全分離,頸椎上未見切割痕或砍痕。②軀干部尸塊:軀干前部皮膚組織已大部分分解,前胸部基本白骨化,胸骨分離,未見骨折;胸廓前部缺失,系因胸廓前部肋骨在白骨化進程中變干、變脆、易撕裂,在尸塊與水泥塊分離時緊緊黏附于水泥塊內壁,造成胸廓前部肋骨撕裂分離,雙側肋骨除撕裂折斷外未見有骨折。胸腹腔后壁有厚約2~3 cm腐敗軟組織沉積。軀干背部皮膚雖腐敗但整體尚完好,腰部上下部位皮膚干燥有較多小圓洞樣破損,雙肩后部及胸廓背部正中皮膚中間尚有彈性,向外側皮膚漸顯干燥,切開背部正中皮膚尚可見皮膚層內原有尸斑形成腐敗后改變。軀干部脊柱、胸骨及肋骨上未見明顯損傷或銳器砍切痕跡。③雙上肢尸塊:左上肢白骨化程度總體要比右上肢重,左上肢白骨化程度接近完成,有少量軟組織黏附但稍經剝離即可見完整長骨,右上肢一側尚殘留較多量軟組織,另一側白骨化可直接看到長骨,但左上肢前部左手部位腐敗程度明顯較輕,尚可見左手背生前軟組織挫傷皮下出血腐敗后呈黑色的顏色改變。雙上肢骨質上未見明顯損傷或銳器砍切痕跡。④雙大腿尸塊:左大腿已基本白骨化,附著部分皮膚軟組織較干燥易剝離;右大腿白骨化程度明顯較輕,尚有較多軟組織附著,左股骨大轉子上發現3條近平行的銳器切割痕跡,余兩側股骨上未見明顯損傷。⑤雙小腿及雙足尸塊:左小腿、左足上尚有較多量皮膚軟組織附著,右小腿、右足白骨化程度較重,僅右小腿上段殘留部分軟組織附著,易剝離,雙側小腿長骨及足部跟骨、掌骨、指骨上均未見明顯損傷。
對本案與一般碎尸案件的尸塊檢驗并無太大差別,尸塊上有無損傷及損傷方式、致傷工具、碎尸工具與碎尸手法、生前是否有中毒以及死亡原因等,都可以通過對尸塊的常規檢驗和有關物證檢驗得到正確的結論,本案與一般碎尸案件不同的是在死亡時間的推斷上存在很大的特殊性[2]。首先,水泥密封的尸塊與外界環境相對隔絕,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中,透氣、透水性差,空氣不流通、尸塊內的水分不易喪失,外界參與尸體腐敗的各種微生物較少參與尸塊腐敗過程,因此,水泥塊中的尸體腐敗進程比暴露在外界環境中要慢很多,這一點在推斷死亡時間時要充分考慮,其腐敗進程快慢與水泥密封的厚度也有關,密封越厚,腐敗進程越慢。其次,尸塊被水泥密封后所處的外界環境,對水泥塊中尸塊的腐敗進程影響較大。如果包埋尸塊的水泥塊深埋在土壤中或置于水中,或置于比較陰涼的地方,那么水泥塊中尸塊各部的腐敗進程將表現得較為均一。本案中,密封尸塊的水泥塊被暴露在空氣中,白天水泥塊上部表面有較充足陽光的照射,水泥塊良好的吸熱和導熱性使得水泥塊內上部的溫度升得很高,從而導致本例中位于水泥塊內上部的尸塊腐敗程度很重,甚至出現已完全白骨化、吸收變干等現象。而位于水泥塊下部的尸塊腐敗進程明顯緩慢得多,軟組織保存較多甚至有的尚能看到皮膚和皮膚上的損傷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另一原因是水泥塊中尸塊內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積、滲透,因而上部尸塊水分喪失較早,而下部尸塊水分會相對較多。
總之,水泥密封的尸塊死亡時間的推斷影響因素較多,水泥密封的厚度、水泥塊所處的位置、外界環境因素等都會對尸塊腐敗進程產生較大的影響,但總體來說,因為水泥的密封作用,水泥塊中尸塊腐敗進程要比正常情況下慢很多,分析死亡時間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以做出大致正確的時間推斷。本例中根據水泥塊中尸塊腐敗程度結合季節天氣和水泥塊所處位置情況,大致推斷死亡時間為半年左右。破案后證實,案發時間為上半年2月28號,距離發現時已有7月余。因此,本案綜合考慮水泥澆灌的影響后對死亡時間推斷得較為準確。
[1] 張文琴.殺人碎尸案件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9(3):69-73.
[2] 瞿誼,歐桂生.碎尸案檢驗鑒定重點初探[J].廣東公安科技,2011,19(2):11-13.
DF795.4
B
1672-688X(2012)04-0289-02
2012-09-12
洛陽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河南洛陽471000
孫生(1973-),男,河南新安人,副主任法醫師,從事法醫學鑒定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