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于亞偉
利用圖片進行心理測試在犯罪偵查中的應用
Pictures Used in Psychological Test of Crim e Investigation
陳 明,于亞偉
圖片;心理測試;犯罪偵查;應用
在心理測試中如何更方便、直接、快捷地與各式各樣的被測人進行溝通,讓被測人迅速了解測試過程及理解測試題目,達到更好的測試效果,一直是困擾測試員的難題之一[1]。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自2005年4月起筆者開始嘗試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對單純的文字題目在視覺上進行延伸,加深了被測人對測試方法和測試題目的理解,在實踐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測試效果。
1.1 測試方法
經過探索和嘗試,逐漸完善一套利用圖片進行心理測試的方法:即將案件中的相關物品與其他陪襯物品的圖片編上號碼,然后按犯罪情節測試(GKT)題目的順序編排好,做成多媒體圖片,儲存于電腦中,連接投影儀放在被測人身后(或直接將電腦放置于被測人面前),在進行心理測試時,由測試員助理隨主測人的提問,將與題目相對應的圖片逐一呈現在被測人面前,讓被測人看圖回答相應問題,收集被測人對該圖片(即該問題)的生理心理反應,分析其與測試主題是否相關。如無設備時,也可用照片直接向被測人展示,但一定要注意順序。
1.2 典型案例
案例1: 2005年4月,我市某縣一小村莊發生一起毒死2人的投毒殺人案,經初步排查,辦案單位認為1名60歲的農村老太太有作案嫌疑,但無證據,請求進行心理測試。詳細了解案情與測試對象的具體情況后,認為老太太雖身體健康,反應正常,無不適宜進行心理測試的疾病,但考慮其年齡偏大,又是文盲,應先對其進行激勵測試,觀察其心理生理反應是否正常,再決定能否就案件對其進行測試。在溝通時,老太太對激勵測試的方法理解有困難,無法進行測試。于是,我們嘗試找來一些幼兒看圖識字的圖片,內容為農村常見的家禽家畜,讓其抽取其中的一張,看后藏起來不要告訴我們是什么動物,對提出的問題也全部進行否定回答,老太太很快就理解了,并配合進行了3遍激勵測試,采集到的心理生理數據表明,老太太的反應良好、穩定,適宜進行心理測試。激勵測試所采取的方法,也為下一步案件的測試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讓其短暫休息后,就案件的測試題目與其詳細地溝通,順利地進行了系統測試,排除了其作案嫌疑,進一步的調查,也證實了測試結果正確。
案例2: 2007年5月,某公司老板新購買的價值2萬多元的浪琴表在辦公室被人偷走,懷疑是其公司的1名員工所為,但未發現證據,辦案單位遂請求對該員工進行心理測試。在詳細了解案情后,分析認為因案發時間不長,拿走手表的人,對該表的品牌、品牌的標識以及表的款式應當記憶猶新,單純的提問會有刺激反應,如果采用圖片,心理生理反應會更強烈,提問也會更直觀、簡潔,于是就該表的款式及標識編排了兩組犯罪情節問題(GKT),并在網絡上找到該款手表及其他名表的款式及標識圖片,運用Powerpoint軟件,做成多媒體圖片,編排順序與文字題目相一致(以該款手表的款式及標識圖片為相關題目,其他名表的款式及標識圖片為陪襯題目)。在測前談話中,被測人表示,知道老板丟了塊名表,但不知道是什么牌子和款式。在進行犯罪情節問題(GKT)測試前,先將該組問題的所有圖片讓被測人過目,在進行測試時配合主測人的提問,測試員助理將圖片用投影儀逐一投射到被測人面前的屏幕上,讓被測人看并回答問題,收集其心理生理反應。在文字及圖片的雙重刺激下,被測人對相關題目(圖片)的測試圖譜無異常反應,結合對其他測試題目圖譜的分析,排除其作案嫌疑,破案后證實測試結果正確。
從實際應用可知,在有些案件中,單純地用文字描述進行提問,難以達到最佳測試目的和效果,但是有了圖片對文字題目的補充,強化了視覺刺激,使測試人與被測人之間更容易溝通,加深了被測人對題目的理解,能讓被測人產生更好的心理生理反應,使測試結果更穩定、更有說服力[2]。
利用圖片進行心理測試的體會有:①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適用于案件保密工作良好,案件具體情節未泄露,目標已經明確的人或物,即犯罪情節測試(GKT);②圖片的直觀性,使我們在測試中與被測人的溝通更容易,與聾啞人、文盲及文化程度低的被測人的交流也變得簡單容易;③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由于視覺的作用,對被測人的刺激性更直觀、更強烈,如果是作案人,無論其回答問題與否,看到相關物品的圖片,都會有心理生理反應產生;④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拓展了出題范圍,在單純用語言提問外,還可應用相關圖片,彌補語言描述比較抽象的不足,可與文字題目同時問,也可將圖片題目單獨提問,作為對文字題目的補充;⑤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使原來只能在多目標測試(MGQT)法或單目標測試法(CQT)中提問的問題,單獨編排犯罪情節(GKT)測試題目進行測試,結果可與多目標測試(MGQT)或單目標測試(CQT)產生的測試結果相互印證,提高測試結果的可信度;⑥將圖片應用于心理測試,在具體操作中可靈活運用,可運用Powerpoint軟件,做成多媒體圖片,用電腦或投影儀展示給被測人看,也可將圖片、照片直接展示給被測人看。不足之處在于:①需要的設備較多,如電腦、投影儀等;②圖片搜集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尋找、制作,增加了測試員的工作量;③現場提取的物品不能直接拍照使用,應找同款物品代替;④在具體操作中,相關物品圖片的位置一定要符合犯罪情節測試(GKT)題目編排所要求的位置,圖片的點擊(或出示)與主測人的提問節奏要同步;⑤在測試中,因設備較多,容易分散被測人的注意力;⑥在測試中,以文字提問為主,圖片展示為輔,不能喧賓奪主。
[1] 楊越,傅根躍.測謊研究的新進展[J].應用心理學,2009,15(4):322-328.
[2] 陳云林.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與思考[J].警察技術,2008,(5):8-10.
DF795.3
B
1672-688X(2012)04-0304-02
2012-09-11
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河南洛陽471000
陳明(1978-),男,河南洛陽人,工程師,從事犯罪心理測試及影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