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澧縣農機安全監理大隊 羅金海 皮丕漢
澧縣農機安全監理大隊屬參照公務員管理獨立法人資格的正股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34人,車輛編制7臺。現在編在崗人員19人(含檢測中心),全年財政預算撥款142.56萬元,其中車輛經費14萬元、公務經費8.5萬元、農機安全生產專項經費8萬元、“平安農機”創建經費12萬元、農機監理裝備購置和維修專項經費10萬元,共計52.5萬元。監理大隊先后獲得農業部“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單位、全省農機監理先進單位、“全國農機百日安全競賽活動”優勝單位、全國農機監理系統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
針對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線長面廣、責任重大而安全管理人員不足及職能不強等現實,我們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掛帥,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農機、安監及縣安委有關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以及鄉鎮長為成員的農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和協調督導全縣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縣政府每年將農機安全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11年縣財政撥付專項資金34萬元,其中監管經費22萬元、“平安農機”創建經費12萬元,2012年在去年基礎上又增加監理裝備經費10萬元。此外,縣委縣政府還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此舉有力地增強了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抓好農機安全生產的責任感,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監理大隊堅持以黨員公開承諾為標準,狠抓行風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進一步深化“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創建活動。堅持監理業務辦理“五公開”、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八進村”。五公開:做到辦事程序公開,工作職責公開,服務項目公開,收費項目標準公開,姓名、聯系方式公開,并做到公示上墻。八進村:農機年檢審進村,上牌發證進村,技術培訓進村,安全宣傳教育進村,安全隱患排查進村,組織農機作業進村,農機維修服務進村,解決農機手困難進村。使農機安全監理窗口前移,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全方位開展便民服務活動。
同時樹立服務“三農”、保民平安的責任意識。農機監理服務大廳的公告欄對監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和依據、投訴電話等公開,接受機手的監督。工作中既要做到“嚴格、文明、公正、廉潔”,又要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推諉扯皮等現象,做到文明禮貌、熱情耐心、認真負責、公正廉潔。在農機執法過程中,必須攜帶執法證件,著裝規范、佩戴胸牌,舉止得體,儀表端正,語言和藹,樹立起農機監理執法人員的良好形象。
2011年,我們在農機安全監管設施建設上,爭取國家投資和縣財政配套資金共130多萬元,對農機監理大隊辦公設施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新設置了電子顯示大屏幕,添置了微機、復印機、打印機等設備30多臺套;配備了專門的檢測設備,電子樁考儀,無紙化理論考試設備和農機事故處理設備;在原有5臺監理車輛的基礎上,又配套了1臺農機檢測車和1臺監理執勤車,縣財政預算車輛使用經費14萬元。這些監管裝備的投入使用,進一步筑牢了農機安全監管基礎。同時加強檔案資料管理,多年來堅持做到工作有安排,活動有記錄,資料有保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整理農機監管工作中的資料,除機具和駕駛員檔案外,每年整理裝訂的活動資料都在100冊以上。
我們堅持做到服務窗口環境優美、整潔,工作流程簡明。工作中以公開服務承諾為準則,在業務辦理和服務中做到“七個一”、“四個有”: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把椅子、一份真情、一片熱心,接好每一個電話,辦好每一件事;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道聲、處理結果有回聲。
對現有行政許可的農業機械牌證和駕駛操作證的核發管理,以及非行政許可的農機機車檢測及其配套服務、辦事服務項目和辦事服務程序,報縣政府、縣發展改革物價局進行審核和年檢。對審核審批后的收費項目、辦事程序列入政府行政許可和辦事服務項目目錄指南,在政府信息網站向社會公示公布;同時制作公示牌,在全縣各鄉鎮、村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堅持做到把辦事制度和辦事程序向社會公開,把各項收費標準向廣大群眾公布,把執法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遏制亂收費現象,規范了收費與辦事行為。監理大隊將“農機監理人員行為規范”、“安全檢查人員行為規范”、“財務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文件印發到各中隊嚴格執行,并經常檢查督辦,做到各負其責。同時在具體執行上,嚴格使用執法文書,準確把握執法程序,依法按規定處理,大力推行“陽光執法”,有效地防止了失職、瀆職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