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志勇
(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池州 247125)
(1)我國很多地區受地形影響,地塊較小,而且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穿插中種植現象較為普遍,所以不利于大中型機械的作業。一種新型農機能否在某地大面積推廣取決于農民對這一農機的了解程度,如果農民對農機的性能、優勢沒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就不敢貿然引進,所以需要各地對農機的性能開展推廣活動。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資金短缺,無法組織行之有效的推廣活動,也就致使很多好的農機沒有及時投入使用,造成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一般比較低,對農機使用方面的知識了解比較緩慢。這就使得他們只能根據自己平時的生產經驗來摸索使用。
(2)看到障礙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失去希望,在農機化推廣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利的條件。近幾年國家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開始對購買農機的農民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并且這一比例正在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將小型機械納入這一范疇之后更是激發了農民的購買熱情,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農機化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業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是農民購買農機的前提條件,當前農民對于掌握農機使用知識,購買農機熱情日益提高,以此為突破口可以提高農機化推廣的效率。很多邊遠山區可耕地少,很多剩余勞動力轉移出去,務農人口的減少為農機化的推廣和使用創造了契機。
近些年來,很多地方政府把農村機械化建設、農機化推廣服務當做一件大事來辦,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力,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增加農民的收入,大大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基層農機服務(推廣)站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國家在基層設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應該成為聯系政府和群眾的紐帶,在當前經濟條件下,基層農機服務(推廣)站應該上為國家和政府獻計獻策,下為人民群眾熱情服務,立足農機,服務三農,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為了做到農機化推廣的持續性,需要在農村建立推廣基地,將各種新型農機具試驗、示范、演示給農民看,這樣農民在了解了農機的性能后才會放心購買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同時還可以轉變農民的生產觀念和小農意識,積極地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2)農機化推廣工作屬于自愿實施的,各地政府應該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依照農民的意愿與需求來逐步的開展農機化推廣工作,不可以硬性的攤派任務,這樣不僅不能實現農業增收,還會引起農民的不滿。
(3)按照不同的地理特點與生產品種選擇不同的機械才是正道,因此應該遵循先示范,再推廣的原則,只有保證了機械的適配性,才能避免盲目推廣給農民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在農機化推廣過程中,農業大戶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我們可以先重點扶持大戶,在國家對購買農機進行補貼的大好時期,幫助農業大戶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擴大種植,增加收入,讓其他農民看到農機使用的好處,進而主動地使用和更新農機,為我們擴大推廣范圍創造條件。
(5)任何一樣產品的推廣都離不開宣傳,在這里我要講的宣傳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針對農民的宣傳,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開展示會、現場會等方式用真實的數據和產品讓農民認識到農機使用的好處。第二是針對領導的宣傳,如果農機化推廣得不到領導的重視,那推廣的效果就將大打折扣,因為只有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他們才會給予政治和經濟上的大力支持。因此,我們應該適時地請領導到推廣現場參觀,使其了解到農機新機具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分配,將他們駐扎在各基層。這些專門人才要了解關于農機、農業的各方面知識,以做到在農機使用和農業管理上指導農民的生產。農業方面的知識存在著各學科的統一性,這就給專業人才的技術掌握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要求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地學習。
(7)農機化推廣之后工作并未結束,而是剛剛開始。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服務工作,對農民在生產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予以及時的解決,對于機械使用時遇到的技術問題、故障等進行排除。
農機化推廣體系對于各地農業、農村、農民的了解比較深入,因此應該加強與科研單位以及農機生產企業的聯系,為他們的研發、生產提供有益的信息,使生產出來的機械實用性更強,更適合當地的生產需求。農機化服務(推廣)站應該擴大服務領域,農民也應該積極地與農機推廣單位聯系,將自己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地反映給農機推廣體系,以得到及時解決。
各地的土地類型與性質不同,農業產品的生產領域也不一樣,因此,在農機化推廣時應該因地制宜,不可以搞一刀切。農民在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生產經驗最為豐富,因此應該讓農民廣泛的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推廣的機械才能真正適應農民的需求,得到農民的認可。
農機歸根結底要由農民來操作,隨著農機的不斷改進,對于農民的農機操作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設立各種培訓班,轉變農民的觀念,提高農民的農機操作水平。現在的農業生產觀念已經不僅停留在原來的增產上,更加重視增收,環保節能理念也體現得更加明顯。農機化推廣向規模化、全程化方向發展,開展糧食以及畜牧養殖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
對于一些種糧大戶,對于農業技術以及機械的需求很是急迫。因此應該組織專門的人員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培訓,為他們提供渠道購買需要的機械。為他們創造產品銷售市場,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培訓農民主動地利用網絡的優勢,獲取最新最廣泛的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