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
(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辦事處,山東 濰坊 261100)
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機械在農村中得以廣泛應用,然而農機事故時有發生,農機安全生產問題日益突出。為此,筆者對農機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對策。
(1)“黑車非駕”。一些“黑車非駕”車主把拖拉機違規賣給其他人,且不辦理過戶手續,成為無證的黑車,此類機手也不去辦理合法的駕駛證,而成為無證駕駛員;還有一些駕駛員因好幾年不參加年度審核或超期未換證等原因,而成為“黑車非駕”;還有一些持汽車駕駛證的駕駛拖拉機,因汽車和拖拉機的技術狀況和操作程序有很大差別,“非駕”很容易引起農機事故。
(2)“無證駕駛”。據調查,大部分農民買回農機后,一般在本村“老師傅”的指點下,邊駕車邊學車,也不去參加培訓、考試。由于他們缺乏交通安全意識,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使得農機事故屢屢發生。
(3)“違法駕駛”。有的駕駛員超速超載、客貨混裝、酒后駕駛、疲勞駕駛等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這些也是農機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擅自改裝,安全意識淡薄。駕駛員為提高效益多掙錢,便對掛車擅自改裝,這無疑會引起操作困難,制動失靈,造成機件失控,帶來較為嚴重的事故隱患。
(2)追求經濟效益,廠商超標生產。廠商為迎合駕駛員,采用加高車箱攔板,加長車箱尺寸,加大輪胎規格,換用大馬力柴油機,加厚車箱鋼板等違規違法手段,部分變形設計時速達60~70 km/h,超過設計時速規定40 km/h的標準,為拖拉機超速超載行駛創造了客觀條件,埋下事故隱患。
(3)農機技術狀況差,機件失靈。由于農機的工作環境差,長期超速超載現象,很容易引起螺絲松動、制動偏剎,方向盤操作困難等現象,加之,農機只管使用不加以維修護理、保養,有的機件損壞后,采取繩捆膠粘,機件安全性能難以得到保證,也是造成事故隱患的重要原因。
(1)路狀太差,易引起農機事故。由于農機一般在田間、鄉村道路,由于路面質量差,上下坡大等原因,易引起事故多發。農機往往用來載人,一旦事故發生,后果將非常嚴重。
(2)路狀太好,也易誘發農機事故。由于交通發展迅速,車多、路寬、車道多、時速快、道路情況復雜等原因,使農機與其它機動車事故增多。
(1)技術裝備落后。農機監理人員一般依靠“眼看、耳聽、手摸加經驗”的原始方式檢驗農機,農機安全監理未能統一配備,也缺乏農機宣傳視片、圖片等。
(2)農機安全監理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特別是鄉(鎮)一級專職的農機安全、管理人員流失嚴重,使很多具體工作得不到落實。
農機安全事故的防范對策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必須轉化為具體的對策和措施,并以各項具體管理工作為依托,滲透到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1)加強對駕駛操作人員的教育,把好培訓、考試關。做好農機培訓學校的管理工作,嚴格考試制度。提高農機培訓教育質量,從而保證農機手有較好的技術素質和品質素質,從源頭上避免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
(2)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嚴把檢驗質量。對農機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農機注冊登記,進行常規安全技術性檢驗。通過年度檢驗工作促進農機手按要求及時保養、維修農機,使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促進農機安全生產。要實行拖拉機強制報廢制度,減少事故的隱患。
(3)加強對農機事故隱患嚴重路段監控。鄉村道路路況差,路面窄,對危險路段要進行重點監管,設立危險路段標志,防范農機事故發生。
(4)加強農機管理力度,促進農機安全生產。要加強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農機監理人員素質。機動車所有人應當投保第三者責任保險,以增強社會的安定團結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