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鵬
(寶坻區鈺華街道辦事處,天津 301800)
(1)農業機械化廣度發展,加快現代農業步伐。種植業為農業的基礎,但是發展單一的種植業是行不通的的,過去“以糧為綱”的片面思想是行不通的,不僅使農村其他行業受到制約,而且糧食的產糧上不去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實際上,農村各個行業與種植業并不矛盾,不僅漁業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優良肥料,其產品肉、禽、蛋、奶等能夠替代糧食緩解種植業的壓力。林業也改善了農業的生態環境,減少了自然災害的發生。與此同時,一些行業以糧食為飼料或者以糧食為原料,實現了糧食就地增值。農村改革表明,農村經濟必須走農、林、牧、副、漁等農村各業共同發展發展的道路。農業機械范圍的不斷擴大,為自身的橫向發展奠定了基礎,農業機械化將會由單一的種植業機械化向現代的農、林、牧、副、漁等農村各業綜合機械化發展,從而加快了現代化農業步伐。
(2)農業機械化深層發展,提高種植業機械化程度。在市場經濟作用下,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對糧食需求量增大,我國人口多耕地少,以世界7%的耕種用地養育世界22%的人口,近些年來我國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口卻逐年遞增,地力也在嚴重下降,農業生產水平低,抗自然災害能力差,所以糧食的生產壓力非常大,很難滿足現代化建設需要。有效的辦法就是首先穩住種植面積,加大農業生產技術投入,發展成高質、高產、高效農業。先進生產技術的投入需依靠先進農業機械實現,例如分層定位深施肥機械、精密點播機械等。使得農業機械量增加,作業量增加,提高種植業機械化程度。
(1)農機法規不健全。由于市場經濟是自主經濟,政府不能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市場經濟活動需要用法律法規保護市場秩序,我國的在農機法規方面還有諸多漏洞,很多重要法律沒有制定,但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法律法規來規范農業機械的經營活動。雖然目前山西、山東、河北等省制定了地方農機法規,但全國性的農機法規還沒有走上軌道,因此問題非常多。正由于管理手段弱、管理范圍不明、行政糾紛多等,就需要政府制定法規適應快速發展的農業機械化事業。
(2)農業機械發展管理經驗不足。隨著市場經濟建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變化,舊的農機管理方法已經行不通,必須迎合市場經濟需要制定新的管理機制。農機管理部門對于規范市場和管理市場沒有經驗,而且市場意識、效益觀念、競爭意識淡,需要時間學習和摸索如何建立有活力的市場運行機制。
(3)農業機械流動大,管理難度增大。農機經營者為了更好地迎合市場,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走出了本土,跨鄉跨縣乃至跨省經營,使得農業機械向效益高的地區流動,這就充分發揮出了農業機械的作用。但是農機經營者大多不熟悉市場,容易盲目地向少數發達地區流動,沒有掌握好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致使經營活動混亂,作業地點和時間難確定,經營者與管理者兩地生疏,給農機管理造成新的難度。
(4)農業機械服務體系不完善,問題多。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農機裝備已具備一定規模,但是農機服務行業卻相對發展緩慢,不能滿足新的形勢下農業機械化對農機服務的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行業混亂,很多經營者不懂保養技術或不具備保養保管條件,假冒偽劣產品泛濫,不能良好地開展服務,科研、生產、銷售維修等行業聯系得不緊密,農機服務不能及時到位,影響農機正常運行,不利于農業機械發展管理。
(1)農機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在市場經濟體制中,農機管理部門應組織管理人員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轉變觀念學習市場經濟理論,提高思想覺悟理解黨的政策方針,提高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從實際出發,科學系統地研究我國農業機械化形勢,以市場導向,從實際效益出發,發展生產力制定符合農村現有情況和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的農機管理方法及模式。管理好農業機械,促進糧食增收,促進農村乃至社會的經濟發展。
(2)加速農機立法,實現由行政向法治管理的轉變。加速農機立法,是農業機械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業機械管理作保證。制定《農機法》等有關條例時,需科學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以市場為前提,從實際出發最大限度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農機法》必須從法律上確立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規范農機經營活動,也可考慮制定地方性法規,通過比較、調研、探討后制定成熟的全國性的統一法律。依據法律手段對農業機械進行管理,農機管理部門要積極學習,研究法律,做好農業機械法制管理的變化,適應農業機械管理所需。
(3)完善農機服務體系提高管理水平。按市場經濟要求,農機管理部門應盡早轉變職能,增強服務功能,扶持農機經營者做好農業機械經營活動,而且要做到服務管理相互結合,以優質服務促管理。相關部門領導干部始終要把農業機械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加大對農業機械服務的投入,培養專業農機隊伍。整合新的農機發展信息,以科技的力量,解決農機創新滯后問題,帶動科技農業的發展,擴大各服務部門的聯系,形成農業機械服務網絡。只有提高農業機械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機械的科學管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農業機械化的良好快速發展提供了優良環境,各級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抓住契機,認真學習,改變思想觀念,加快建立農業機械的法制法規,依據法律條例來管理農業機械。增強農機服務意識,通過服務加強管理,提高農業機械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積極腳踏實地地發展農業機械化管理事業,建立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業機械管理機制,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萬舟.略論我國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2).
[2]寧啟文.農機主力軍作用凸顯 2009年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綜述[J].農民日報,2009,(12).
[3]陸世宏.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4]白躍世.中國農業現代化路徑選擇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