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英1,趙振芳2,王曉峰2
(1.榆樹市環城農機站,吉林 榆樹 130400;2.榆樹市農機推廣站,吉林 榆樹 130400)
水田機械作業是水稻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人畜力水田作業時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作業質量差,根本無法保證水稻的穩產和高產。采用水田機械化作業,可降低勞動強度的同時,也提高了工效和作業質量,充分保證了水稻的穩產和高產,增加農民的收入,從根本上保證了糧食生產的安全性。
(1)秧盤規格:58cm×28cm×2cm的軟盤,每公頃最大用盤量405個盤。使用水稻專用播種機。
(2)順次鋪盤:秧板上平鋪軟盤,每塊秧板橫排兩行,依次平鋪,緊密整齊,盤與盤的正邊要重疊排放,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
(3)勻鋪盤土:鋪撒準備好的土,土層厚度為2~2.5cm,厚薄均勻,土面平整。盤兩側鋪同盤同厚寬15cm的土護盤。
(4)補水保墑:播前用噴壺灑水,要求播種時土壤飽和含水率達85%~90%。可用95%綠亨一號與水配制成3000~4000倍液,對床土進行噴澆消毒。
(5)精量播種:播種時按盤稱種,以每平方厘米2.5~3粒計算,每盤播種粒數為4060~4872粒,用天平稱出芽種千粒重,計算出每盤用種量。一般常規稻千粒重在 27g左右,每盤用種量在110~132g,選定每盤用種量后,制做一個量具(容量為每盤用種量),量出每盤播種量進行均勻播種,播種后均勻撒素土蓋籽,覆土厚度為0.3~0.5cm,以蓋過芽谷為宜,不能過厚。每100m2可用19%秧草靈可濕性粉劑 75g摻過篩細土20kg封閉405個盤,進行封閉除草。施藥后床面覆地膜,做到保濕、保溫,防止水滴澆露種子。
由高性能插秧機及其配套育秧技術組成。
(1)機械整地、耙地。整地要平、耙細、泥爛、無雜物,泥腳深度不超過30cm,不得有4m2以上的田面露出水面;耙田后要視土質情況沉淀一段時間,再插秧;一般砂土需沉淀0.5~1天,黏土3~4天,有的泥漿田要沉淀7天左右;插秧時水深保持在2cm左右,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防止秧苗生理失水。
(2)插秧機用的秧苗標準。插秧機用的秧苗只能是大棚培育的中苗和小苗,且要符合機插用秧苗的壯秧標準。高性能插秧機要求育出標準化、適齡的、帶土的壯秧。秧苗標準是:土塊規格(長×寬×厚)28cm×28cm×2cm,苗高12~20cm,秧齡20天左右、葉齡3~4再者要求是帶土秧塊,均勻度達到80%以上。
(2)機插秧質量指標。漏插率不大于5%,相對均勻度合格率要大于85%,傷秧率不大于5%,作業時要求臨界行距一致,不壓苗、不漏行。在進行水稻機插秧時,水深保持在2cm左右,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秧苗采用工廠化培育的中秧和小秧,要求苗齊苗壯。機插作業時,漏插率、傷秧率不大于5%,要求行距一致,不壓行,不漏行。
水稻拋秧機械化技術是在人工拋秧基礎上實現機械拋秧。使用塑料缽體軟盤育秧,育成秧后把帶土缽苗從秧盤內提出放在錐盤內,靠離心力作用把缽體苗拋入水田中、拋秧機具有拋得勻、效率高的優勢。
(1)拋秧前要求大田平整、泥要爛,表層有泥漿,即要達到“高低不過寸,寸水不露泥”,地表無石塊、根茬及其他雜物,同時要施足底肥,每公頃施有機肥30m3以上,并配合化肥深施。
(2)拋秧機對缽苗的缽土的干濕度要求較嚴格,缽土含水率35%左右,缽苗不互相粘連,以利于拋撒的均勻度提高。有序拋秧機對缽苗育苗技術要求較高,缽體軟盤上每一缽體上都必須有苗,否則拋栽時就會缺苗。
(3)運秧時,可采取卷盤運的方式,要防止曝曬。
(4)機械拋秧時,確保秧苗均勻一致,拋秧量一般每公頃拋30萬穴左右。
水稻機械收獲技術是以使用水稻聯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清選作業的技術。
(1)機插秧質量檢查。在滿足插秧機土塊規格、播種均勻、出苗整齊的情況下,插秧機作業質量指標為漏插率<5%,相對均勻度合格率>85%,傷秧率<4%。
(2)水稻機拋秧檢查。采用機播來保證播種均勻度,拋秧機的作業質量指標是:拋寬≥6m,拋高≥1.5m,拋距≥4m,入土深5~20mm,密度20~45穴/m2,密度變異系數≤25%,倒秧率≤20%。
聯合收割機一般收獲條件是泥腳深度不超過20cm,作物高度不超過100cm,倒伏角(穗頭根部和莖桿基部連線與地面垂直線間夾角)小于60°的水稻。全喂入式收割機在最大持續喂入量,切割線以上無雜草,作物直立,草谷比1.0~2.4、籽粒含水率為15%~28%的情況下,其作業性能指標為總損失率≤3.5%,含雜率≤4%,破碎率≤2.5%,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在穗幅差不大于25cm,籽粒含水率15%~26%條件下,其作業性能指標為:總損失率≤2.5%,含雜率≤2.0%,破碎率≤1.0%。通過性能:自走式地隙不小于25cm、背負式不小于20cm。
綜上所述,水稻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機械技術時應按照作業質量標準實施,對于水稻穩產增產,農民增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