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梅,趙 勇
(盤縣柏果鎮農推站,貴州 盤縣 553531)
紫莖澤蘭是一種繁殖率高、生命力很強,具群居性和較廣的生態適應性特征,是世界公認的惡性毒草,對人和牲畜都有一定的危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領域對紫莖澤蘭進行較深入的研究,撐握了其生物學特征和毒物學原理,對其進行防除和利用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經驗。本文結合貴州盤縣的地理特點,探討了紫莖澤蘭的一些防治方法和建議。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屬菊科(Compositae)澤蘭屬(Eupatorium),英文名為 Coftonweed或 Pamakani,俗稱亞熱帶飛機草、解放草、敗馬草、黑頸草、霸王草、臭草,是多年叢生雜草,植株高1m左右,須根發達,四季常綠,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已成為單生優勢群落。紫莖澤蘭的生長需要大于10℃的年均氣溫、高于68%的平均相對濕度,在南緯35°到北緯37°的地域,尤在亞熱帶氣候范圍內紫莖澤蘭生長旺盛。紫莖澤蘭原產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等地,20世紀50年代初從中緬邊境傳入我國云南南部,現已廣泛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等地區,擴散還在蔓延,已經嚴重影響著這些地區的農、林、牧業生產,破壞了我國西南各地的生態安全。
貴州省地處北緯24°37′到29°13′之間,位于中國西南云貴高原的東部斜坡上,全省均位于亞熱帶范圍內。盤縣位于貴州省西部,隸屬六盤水市,南與興義市連接,與云南省富源縣接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857.6m,最低海拔820m,年平均氣溫15℃。
據調查,紫莖澤蘭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從云南省、廣西傳入貴州省興義市的倉更、壩達章等鄉鎮,1989年逐步擴散蔓延到盤縣境內,且每年以20~60km的速度向北部地區擴散。盤縣是貴州省受紫莖澤蘭危害較為嚴重的一個地區。盤縣已有37個鄉(鎮)不同程度受到紫莖澤蘭的危害,其中有21個鄉(鎮)發生密度較大,總面積50多萬畝,嚴重地危害了農、林、水、牧業生產的發展。為了有效地防除紫莖澤蘭,必須根據紫莖澤蘭的生物特性,采取切實可行的防除措施。
紫莖澤蘭的危害是很嚴重的,給農、林、牧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紫莖澤蘭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從下幾個方面:①侵占宜林荒山、影響林木生長、抑制樹種天然更新,阻礙了森林的恢復,導致幼樹衰弱或者死亡,嚴重影響我國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②紫莖澤蘭對經濟林地的侵入導致茶、桑、果的生長緩慢,推遲投產等,并增加了管理的強度的難度,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造成產量下降或者成片死亡。③紫莖澤蘭引起動物過敏、爛蹄、反胃、脹肚等現象,也可釋放特殊氣味影響人畜活動。
(1)人工防治。對紫莖澤蘭目前最簡單的防治方法是人工防治,在紫莖澤蘭還沒有大面積蔓延擴散時比較適宜。應根據紫莖澤蘭的生長規律在紫莖澤蘭花期前進行防治比較合適,在每年的2~3月份或者10月份的農閑期使用人工挖除或者機械挖除等方法對紫莖澤蘭進行全面清除。紫莖澤蘭繁殖能力強,其根莖可以進行無性繁殖。應在清除時將殘根殘枝全面清除銷毀,防止再次萌發。
(2)化學防治。化學防治主要是利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防治,是控制紫莖澤蘭生長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采用的除草劑配方是:①0.6%~0.8%的2、4-D溶液;②0.3%~0.6%的 2、4-D丁酯和 2、4、5-三氯苯氧基醋酸;③5.0%氯酸鈉溶液等。化學防治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及時,易推廣等優點,但這種方法對環境造成污染,用量大,成本高,需要全株噴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藥物飄散對鄰近作物產生藥害作用,藥性效果受到季節的影響大。藥劑防治紫莖澤蘭時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內吸傳導型藥劑,且不宜大面積使用,以免對環境造成影響。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有害生物與天敵的生態平衡理論,從外來有害生物的原產地引進食性專一的天敵(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將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控制在生態和經濟危害水平之下的防治方法。通過重新建立有害生物與天敵之間的相互調節、相互制約機制,恢復和保持這種生態平衡。①昆蟲防治。引入紫莖澤蘭的天敵抑制其生長,達到防除的目的。引入寄生于紫莖澤蘭的澤蘭食蠅,抑制其生長,減少有性繁殖,抑制其傳播蔓延。引入旋皮天牛,在紫莖澤蘭的根莖部鉆孔造成其機械損傷而導致全株死亡。②真菌生物防除。通過澤蘭尾孢菌和鏈格孢菌進行防除。③替代控制。替代控制是指利用植物問的相互競爭現象,用一種或多植物的生長優勢來抑制害草。在紫莖澤蘭開花期將其清除,種植直桿桉、蘭桉、新銀合歡、百三葉、雜交狼尾草、自喜草、黑麥草等優質牧草來抑制紫莖澤蘭的再生長。當牧草等人工植被蓋度大于85%時,紫莖澤蘭的危害會受到明顯抑制,因而替代控制是控制紫莖澤蘭危害最根本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組裝多種防治技術。在生產中應采取替代控制和無公害除草劑治理為主,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以及安全利用相輔的綜合治理策略。其次,是加強紫莖澤蘭的基礎性研究工作,提高防治的科技含量。深入研究紫莖澤蘭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及傳播、擴散和繁殖機理等,加強防治藥劑的開發、整合多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技術,積極開展紫莖澤蘭防治示范工作和推廣應用。第三,要整合現有資源,形成農業、林業、水利等多個部門間防治的合力,相互配合,聯防聯治。第四,要完善防治法規,為有害植物防治提供法律依據。加快《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還要根據盤縣的實情制定紫莖澤蘭的相關條例。第五,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要加大宣傳力度,制作成公益廣告、宣傳片、宣傳小冊子等,還要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綜上所述,防治紫莖澤蘭勢在必行,紫莖澤蘭在盤縣地區瘋狂蔓延,這足以說明盤縣的氣候地理條件等非常適合紫莖澤蘭生長,采取一定措施,“因地制宜”,把紫莖澤蘭控制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是可行的。以“化學防治為主、人工鏟除、生物防治為輔,生物替代為最終目的”的防治策略為最佳選擇。在紫莖澤蘭危害重的地區,要以“控制傳播、減輕危害、逐年鏟除”為指導思想;對零星分布的地區要以“加強普查、重點撲滅、控制蔓延”;對未傳入的地區應“防止傳入、加強監測、及時鏟除”。在紫莖澤蘭新生長的地方利用化學藥劑防除;在紫莖澤蘭開花繁殖期(2、3月份)進行全面清除;把被紫莖澤蘭威脅的林地、經濟園林、農田等承包到戶,將清除任務逐步落實到戶,大面積種植三葉草、樹桐、金桔、三角梅、月季、臭牡丹等植物。總之,要想控制和消滅盤縣地區的紫莖澤蘭,就要根據盤縣地區的實際情況,多種方法綜合使用,才能有效抑制紫莖澤蘭的蔓延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