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兆以太網擁有傳輸速度快、傳輸距離遠、穩定可靠等優點,是當前嵌入式系統的應用熱點。FPGA擁有豐富的邏輯和管腳資源,常用于高速數據處理和通信的嵌入式系統。本文描述一個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網系統的設計,本設計在硬件上主要使用千兆以太網PHY芯片88E1111和Altera公司的StratixⅢ系列的FPGA,在FPGA的邏輯上實現NiosⅡ嵌入式系統和以太網的MAC控制器,在NiosⅡ系統的軟件上移植入MicroC/OSⅡ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和NicheStackTCP/IP協議堆棧。在FPGA上實現千兆以太網設計,有效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集成性,充分擴展FPGA的功能。
關鍵詞:千兆以太網;FPGA;PHY;TCP/IP
中圖分類號:TN91934;TN91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73X(2012)18005604
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系統設備正向小型化、集成化、網絡化發展。FPGA具有邏輯豐富、管腳充沛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高速數據處理和通信的嵌入式系統。在其內部加入處理器系統,不僅能夠實現一般的邏輯功能設計,同時能夠實現一般單片機功能,通過FPGA內部邏輯功能連接可以使整體獲得優異的性能,并大大減少PCB設計工作。
當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采用以太網實現數據采集和控制方面的應用,成為了電子系統設計的熱點。以太網具有價格低廉、穩定可靠、傳輸速度快、傳輸距離遠等特點,以太網技術發展成熟,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采用以太網技術的設備,可以通過TCP/IP協議進行數據的傳輸,不需要進行傳輸協議轉換,使用和維護設備簡單。
結合FPGA和以太網的優點,本文設計一個以FPGA為核心的嵌入式千兆以太網設備。在本設計使用Altera公司的高端FPGA:EP3SL150F780C3,在其內部構建實現NiosⅡ32位的嵌入式軟核處理器,工作頻率能夠達到185MHz,其內部豐富的RAM資源,能夠為處理器系統提供高速的數據和代碼存儲。圍繞NiosⅡ處理器,加入MAC功能的IP核,可以很快實現以太網的開發。
1PHY芯片
物理層(PHY層)是屬于網絡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直接面向實際承擔數據傳輸的物理媒介,并且為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傳輸原始比特數據流的物理連接[1]。雖然,物理層處于最底層,但卻是整個網絡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的核心就是PHY芯片,它的性能直接決定著網絡的傳輸性能。
本設計的PHY芯片為AlaskaUltra88E1111千兆網絡物理層設備[2]。該芯片具有的功能:能夠支持10Mb/s/100Mb/s/1000Mb/s的以太網傳輸,支持GMII/MII,RGMII/MII等多種接口;支持1000BASET,100BASETX,和10BASET的應用,擁有發送和接收標準5類非屏蔽雙絞線的功能;能夠探測和報告潛在電纜故障,同時能夠探測到電纜的脫落、短路和其他阻抗不匹配的情況;提供IEEE802.3u標準下的自動協商機制(AutoNegotiation),也就是能夠實現兩個網絡接口間對通信速度的自動協商;提供標準的TWSI和MDC/MDIO接口,控制和查看網絡芯片的狀態。
2硬件設計
在本設計中FPGA與PHY芯片的連接方式為GMII/MII,使用PHY的控制接口方式為MDC/MDIO,使用RJ45接口實現電纜與PHY芯片之間的數據傳遞。系統的硬件的連接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