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面艦艇模擬訓練中,針對訓練成績評估方法的研究,簡要論述了評估主要內容、評估體系和評估方法。較完整地例舉單艦對導彈防御訓練成績評估方法,同時對評估指標權重值的設定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注重決策、細評過程、區分結果”的權重設定原則,為更好地開發模擬訓練系統,促進訓練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模擬訓練; 成績評估; 指標權重; 單艦對導彈防御
中圖分類號:TN91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2)22010103
水面艦艇模擬訓練成績評估主要是檢驗受訓人員的訓練水平,找出不足,促進訓練質量的提高。因此,訓練成績評估系統是模擬訓練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訓練成績評估系統應依據相應的訓練大綱和訓練標準,針對艦艇作戰指揮體系和各個訓練層次、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和評估模型,對模擬訓練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1 訓練評估原則
訓練成績應按戰術與技術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指揮員的指揮決策,細致評測受訓人員訓練過程和各系統(分隊)之間的協同能力,按照攻擊和防御訓練區分對待武器使用效果,使評估成績客觀、真實地反映受訓人員的操作技能和指揮水平。
由于新型水面艦艇的訓練內容包括對海、對潛攻擊,對空防御和綜合作戰等多種類型的科目,全艦訓練成績應當依據訓練科目的劃分,按照導彈攻擊、對潛作戰、艦炮攻擊、防御等各訓練科目進行評估。對于一次性進行多種訓練科目的應按照不同科目轉換點分別進行評估,最后給出綜合訓練成績。
2 建立評估體系
根據艦艇作戰訓練的體系結構,可分為戰位操作、分隊和全艦協同訓練三個不同層次的成績評估。
2.1 戰位操作訓練評估
戰位操作訓練評估,即對單臺位的個人訓練進行評估,包括正常開機、裝備使用和關機操作。主要評估內容為操作的正確性和熟練性;個人單臺位訓練成績只反映受訓者個人的訓練水平。
如圖1所示,戰位操作訓練成績主要是對裝備操作、指揮口令和戰斗作風三方面內容進行評定。其中,裝備操作可通過建立操作記錄模塊,自動記錄每個操作動作的時間和動作性質;報告口令可采用語音識別技術,通過對口令的采集、識別,自動記錄每個口令的聲音文件及時間;由于當前技術條件的限制,對受訓者的戰斗作風表現只能夠通過人工打分方式;上述三部分信息輸入到訓練成績評估模塊,通過訓練條令規則、成績評定標準的分析和計算,得出最后訓練成績。
2.2 分隊和全艦協同訓練評估
分隊協同訓練評估,即在分隊長組織下,對單一武器系統的協同訓練效果進行評估。基本要求為操演組織及流程合理、通暢、有序,協同密切。分隊訓練成績反映本單位所執掌武器系統的熟練程度和各戰位之間的協同訓練水平。
圖1 戰位操作訓練成績評定流程框圖全艦(方面)協同訓練評估成績是指在艦長(方面長)指揮下,通過不同分隊之間的協同,完成某一具體作戰任務的訓練評估。如:攻擊敵水面和水下目標,對導彈防御、對潛防御等。重點是評估艦長(方面長)指揮決策能力和分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全艦(方面)訓練成績反映本艦綜合訓練水平[1]。
在訓練中,協同訓練按照一定的指揮流程進行操作和口令的傳接,成績評估按照:先進行相關戰位的成績評估,然后統計各分隊的訓練成績,最后通過計算模型得出科目訓練成績。具體評估方法如表1所示。例如:在某訓練科目中,共有m個訓練分隊直接參加,各分隊有不同數量(如:n,k,…,s)的單項評估指標成績(如第一分隊:x1i,x1i,…,x1n),根據各單項指標評估項在該分隊中的重要程度進行加權(如第一分隊:ω11,ω12,…,ω1n),滿足∑ni=1ω1i=1;第一分隊的訓練成績為:x1=∑ni=1ω1ix1i。
同樣方法得出其他分隊成績:x2,…,x1n;
根據各部門在該訓練科目中的重要程度進行加權(ω1,ω2,…,ωi),它滿足∑ni=1ωi=1;全艦科目訓練成績為:X=∑mi=1ωixi。
在進行課題訓練中,往往一次性進行多種不同科目的訓練,這就需要根據課題的要求進行綜合評估。如在有空中威脅條件下的對海作戰訓練中,導彈攻擊是主要任務,而防御是保障攻擊的措施和手段。因此,訓練的評估應當綜合對空防御和對導彈攻擊的成績,同時考慮到作戰任務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加權。
3 評定方法示例
由于艦艇作戰任務的不同,直接使用武器裝備的種類也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的訓練科目,對直接參與使用武器的分隊進行評估,根據分隊之間的協同訓練表現得出全艦綜合成績。例如在單艦對導彈防御訓練的成績評估中,需要評估的內容很多,為突出重點,將較關鍵的戰位和影響武器整體使用效益的指標作為主要評估內容,如圖2所示。
(1) 目標情報收集效率x12打分方法:
x12=發現目標數量實際視距內目標數量×100%
式中:x12為目標收集率。
(2) 艦空導彈武器發射時機x31:
收到目指后,盡可能在最大有效射程上及時攔截導彈,同時,避免在小于最小有效攔截射程進行發射武器。
設敵來襲導彈速度為Vm,艦空導彈的速度Vd,武器反應時間為ts,武器最小有效射程為Rmin,則:來襲導彈距本艦最小有效攔截距離:R1=Rmin+Vm(RminVd+ts) 來襲導彈距本艦最大有效攔截距離:R2=Rmax+Vm(RmaxVd+ts)式中:Rmax為武器最大有效射程。x31=0,RR2
60+30(R/(0.8R2)),R1 85+15(R/R2),0.8R2≤R≤R2副炮抗擊時機的成績(x32)的計算方法參考求x31的方法[2]。 (3) 沖淡干擾評估方法 主要對沖淡干擾的彈種選擇和發射時機進行評估。即:x34=xz+xt其中:xz為選擇彈種的成績,根據來襲導彈制導頭的特征,選擇相應的厘米波箔條彈、毫米波箔條彈和紅外彈;xt為干擾時機的成績,t=無源干擾開始執行時間-末制導雷達信號開始搜捕時間-從發射到形成有效的干擾云時間(通常為10 s)。 如果-360 4 對導彈防御綜合訓練成績計算 探測能力的分數為:x1=∑4i=1ω1ix1i 指揮決策的分數為:x2=∑4i=1ω2ix2i 防御武器使用的正確性的分數為:x3=∑6i=1ω3ix3i 艦艇機動轉向的正確性的分數為:x4=ω41x41+ω42x42 組織指揮與戰斗作風為:x5 對導彈防御綜合訓練成績:X=∑5i=1ωixi5 權重的確定 各評估指標的權重值是根據該項在訓練中的重要程度而確定的,權重值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訓練成績的高低。因此,在確定權重值時應根據大綱對受訓者的要求和體現訓練水平的因素,按照“注重決策、細評過程、區分結果”的權重設定原則來確定。 (1) 由于艦(方面)指揮員的指揮決策對作戰結果影響較大,所以,在全艦訓練綜合成績評估中,指揮決策的權重值相對較高些。 (2) 在導彈攻擊中,按照隱蔽突然、先敵發射的戰術原則,對于雷達的使用和發射陣位要求較高;這幾項的權重值也相對較高; (3) 在對導彈防御訓練中,對來襲導彈快速發現、快速目指,高導、副炮和電子戰武器迅速做出反應要求較高,因此這些評估項的權重值也相對較高; (4) 對于武器使用效果,由于模擬訓練系統在仿真模型中引入概率計算,直接影響了目標命中結果。因此,有觀點認為應該淡化或僅作為評估成績的參考。筆者認為對于武器使用效果在評估中所占的權重,應該根據使用不同的武器和攻防類型區分對待。 在攻擊行動中,進行導彈、魚雷射擊與艦炮射擊不同。進行導彈、魚雷攻擊訓練時,由于搜捕模型引入概率計算,特別是敵艦艇可能采取的防御措施將直接影響打擊結果,而這些因素都不受我方訓練水平高低的影響,可按照重過程,輕結果的評估方法,將導彈、魚雷攻擊效果的權重值設置相對于艦炮射擊的效果要小一些。 對于導彈防御訓練中,訓練系統采用防御模型應該體現其防御的效果,對受訓者使用的各種武器的種類和時機通過仿真計算,其防御效果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訓練水平。所以,在防御訓練中,武器使用效果的權重應當相對較高。 (5) 由于權重值是根據該評估項在訓練中的重要程度而確定的,是一個相對值,不同的訓練單位對各評估指標權重值的大小有不完全相同的認識。為提高評估系統的適用性,在權重值的確定中應采用開放性設計理念,既提供了各評估項權重的默認值,同時用戶還可以根據需要,對權重值的大小進行修改,使訓練評估系統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