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的時候,我發現干凈的沙發上有一些黑黑的小鞋印,我知道一定是兒子的杰作——又不聽叮囑穿著鞋子在沙發上跳著玩了!我有些生氣,但因為急著要做飯,沒工夫教訓兒子,只是對他吼了一句:“又穿著鞋子在沙發上玩,看把沙發上弄的!”聽我這么一吼,兒子才知道自己犯錯了,怯怯地站著不知所措。我瞪了兒子一眼就進廚房做飯了,心想等忙完了再跟他算賬。
蒸上大米,把要炒的菜收拾好,我回到客廳,沒想到眼前的一幕讓我呆住了:沙發上原來被兒子踩過的地方竟然涂了好多藍墨水。肯定又是兒子干的好事!
我火冒三丈,厲聲問:“怎么把墨水灑到了沙發上?”
兒子竟怯怯地答:“不,不是我灑的。”
“家里沒別人,剛才還沒墨水呢,我一轉身就有墨水了,不是你灑的,咱家出鬼了不成?做錯了事還不承認,故意說謊,錯上加錯!老實說,墨水是怎么回事?”我逼問兒子。
“我……”吞吞吐吐老半天,兒子才最終承認,“是我弄的。”
接連犯錯又說謊,兒子這是怎么了?我決定問個明白。于是,我緩和了語氣問兒子:“爸爸知道你穿鞋在沙發上玩弄臟了沙發,但你為什么又在沙發上灑墨水,還說謊呢?”
看我沒有責罰的意思,兒子似乎膽子大了一些,說出了犯這些“連環錯”的原因。
我提醒他弄臟了沙發以后,他害怕我會教訓他,于是就趁我在廚房做飯的工夫想把沙發上的黑腳印弄掉。我家的沙發是藍色的,他就自作聰明地以為,用藍墨水涂上去,黑腳印就會消失,于是第二個錯誤就發生了。連續兩次犯錯,他更加害怕被我責罰,于是當我發現沙發上灑了藍墨水后,他說了謊。
兒子犯下連環錯,讓我反思。
兒子只有5歲,一玩起來就會忘乎所以,加上想法總是很簡單,掩蓋錯誤或者說當發現自己犯錯后采取的補救措施總是不恰當,犯下連環錯十分正常。真正的問題其實出在我身上,一是我太嚴厲,有錯就罰,沒有給兒子坦然面對自己錯誤的空間;二是我沒有耐心,沒有給予兒子具體的指導。假如當兒子犯了錯誤后,我的態度能溫和一點,同時再教教他如何改正錯誤,效果一定不一樣。
想到此,我滿懷愧疚地對兒子說:“寶貝兒,以后你要是再犯了錯,爸爸保證不會再吼你了,也不會打你。只要你勇敢地向爸爸承認錯誤,爸爸就幫助你一起來改正,好不好?”
“真的?”兒子似乎不相信。
“真的,爸爸說到做到。”說著,我把兒子擁進了懷里。
兒子乖乖地趴在我懷里,兩只胳膊環著我的脖子,就那么趴著,沉默著。我不知道他是不相信我,還是對我的突然改變還不適應。突然有種柔軟的愛意在我心頭涌動,想想過去我吼他甚至對他動武時他無助的樣子,我愈加后悔,我決定,從今以后,要用愛善待兒子的錯誤。
我一改往日的火暴脾氣,當發現兒子又犯了錯誤以后,我會首先詢問原因。我這才發現,孩子犯錯往往都不是故意的,有的是無心之過,他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比如他想出門玩耍時因為跑得急,踩了他媽媽新買的皮鞋;而有的則是孩子在自身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的錯誤,比如他自己倒牛奶時把牛奶灑到了餐桌上。如果是前者,我會提醒兒子下次當心;如果是后者,我不但不會責怪兒子,反而會鼓勵他:“嗯,不錯,自己會倒牛奶了,弄灑一點沒關系,爸爸相信你下一次會做得更好。”然后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漸漸地,錯誤不再是兒子需要努力掩蓋的“包袱”,而成了他可以坦然面對的一個生活細節。
有一天,我在樓下跟別人打牌,兒子在家玩水槍。兒子打開水龍頭給水槍灌水時,因用力過猛居然把水龍頭給掰斷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
面對這么大的錯誤,兒子居然沒有慌亂,也沒有采取蹩腳的辦法來掩蓋,而是直接到樓下找我承認:“爸爸,我把水龍頭弄壞了,水正在流呢!”
我立即回家,迅速關上了自來水的入戶開關,然后找出一只備用的水龍頭換上,問題就這么簡單地解決了。一切停當,兒子一臉不安地問我:“爸爸,你不怪我吧?”
我拉住兒子的手很平靜地說:“爸爸不但不怪你,還要表揚你及時向我報告險情,要不然咱家可就要水漫金山了。”兒子一聽,頓時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聰明的家長,都會允許孩子犯錯,并把孩子犯下的錯當成促進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