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毫米長的線蟲,嫩綠的水稻幼苗,只有針尖的一百分之一大小的鏈霉菌,浸泡在溶液中的蛋白質晶體……這些特殊的“乘客”在跟隨“神舟八號”在太空中飛行了16天半后,全部順利地返回了地面。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它們到底從太空都帶回了什么樣的驚喜。
太空中的“抗生素工廠”
小小的鏈霉菌是一種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70%的抗生素都是用這個“小不點”作為原材料加工生產出來的。剛開始,它們對細菌的殺傷力是非常強的。但日子一久,細菌和病毒們也都開始“進化”了。它們的抗藥性越來越強。鏈霉菌的“武器”就有點不管用啦。
所以,這次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驚喜的是,經過太空旅行之后回到地面上的鏈霉菌生長速度大幅度提高,“戰斗力”也大大得到了增強。這說明它們釋放出的抗生素濃度高于地球上的同類。看來,以后我們完全可以把鏈霉菌們送到太空中去“強化訓練”,之后再用來做藥,這樣,人類就有了對付細菌和病毒的“太空武器”了。
微重力空間里的線蟲
它們有著好聽的名字 ——
秀麗線蟲,在自然狀態下它們生活在泥土中,以細菌為食。而在本次太空之旅中,它們被裝進小盒子,搭乘著“神八”飛船,進入了宇宙空間,體驗著與宇航員一樣的微重力環境。你可不要小看這些“小家伙”面臨的考驗,據科學家們介紹,因為線蟲的肌肉組織和人體肌肉組織比較相似,因此,宇航員們在宇宙空間的失重環境下遭遇到的身體不適,很可能也會發生在線蟲的身上。果然,這些返回地面的線蟲都出現了行為能力下降的現象,這和宇航員回到地球上之后出現的肌肉萎縮非常相像。科學家們將以它們作為研究對象,研制可以預防和治療宇航員肌肉萎縮的藥物。喏,線蟲們的貢獻可真是不小呢!
空間站里種水稻
水稻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考慮到未來宇航員可能需要在太空中進行長期作業,光依靠從地球上送食物過去,可不是長久之計。如果在太空中也能開辟“農場”,種上糧食,不就解決大問題了?因此,這項研究必不可少。
本次參與實驗的水稻都是在地球上發芽,之后搭載“神八”進入太空。回到地面后,它們的幼苗還在繼續生長。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水稻可以進行基本的生長發育,和地球上的“地產”水稻沒有明顯的差別。但它們的光合作用似乎受到了某種影響,發育得也沒有地面上生長的水稻那么好。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環境造成了植物葉綠體中的一些細胞結構發生了改變。看來,水稻、麥子這些糧食作物是“離不開”土地的。想在太空站中開“農場”的話,還是種點生菜、西紅柿等可以無土培植的蔬菜算啦。
除了這些實驗之外,中科院水生所還在“神八”上構建了一個小型生物圈。在這個生態系統里,小球藻和澳洲水泡螺共同生活在一起。實驗證明,它們的“日子”過得還真不錯。小球藻為水泡螺提供氧氣和食物,而水泡螺分解出的細菌又成為了小球藻的“營養”來源。將來,隨著我國空間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們完全可以在太空中建起一個大“實驗室”,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實驗,讓太空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