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銳Hiphop二人組合“It Item”專訪
8月3日,TOPSTARNEWS在新沙洞一家咖啡館對新銳Hiphop二人組合“It Item”進行了專訪。
“It Item”是由Stoner和Nop.K二人組成的Hiphop組合。曾親自為首爾市博客門戶網站的印象主題曲《SOTT》作曲的他們兩位,因為出身于同一所大學,從過去開始就一直共同從事音樂活動。
現在Stoner是著名設計事務所的建筑設計師,Nop.K則是法學系在學的學生。穿梭在工作和學業的間隙中完成的出道單曲《NICE!(Skinny Jeans, White T-Shirt Ponytail)》自5月份發表以來,通過口口相傳在Hiphop愛好者中逐漸風靡,終于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以下是和It Item的一問一答。
Q:首先請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Nop.K:我本名叫金鐘鉉(音譯),是中央大學法學系的學生,從17歲起就一直專注于音樂和Hiphop,這次通過和HOTTRACKS簽約得以正式出道。作為團長,我在組合中主要擔當歌詞和Rap。
Stoner:我本名叫全世旭(音譯),是It Item的制作人。雖然從20歲開始一直都在唱Rap,但現在專注于作曲和制作。
Q:能解釋一下你們各自的藝名和“It Item”這個組合名的含義嗎?
Nop.K:Nop.K是No.1 player Kim Jong Hyun的縮寫。讀音和韓語的“??(高高地)”發音相似,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Stoner:我藝名的拼寫是Stoner。平時大家都說我像石頭(stone)一樣,所以我就在后面接續“er”,得到了這個藝名。我長得也跟石頭似的,正好人如其名啊。這是我從20歲用到現在的藝名,周圍人也說很適合我。
說到組合名字“It Item”的由來嘛,我們并不是本就作為一個團隊進行活動的,而是要一起做demo才意外結成的組合,所以最開始沒有名字。Item這個單詞是Nop.K在玩游戲時得出的靈感,語感上也容易讓人記住,包含了要成為讓人“絕對想得到”的存在這一愿望。因為It Item是一個新造詞,既給人時尚的印象,又能準確反映我們的音樂風格。
Q:高學歷的二位開始做音樂的契機是什么呢?
Nop.K:我最喜歡PSY前輩。從初二時他第一張專輯出來我就成他歌迷了,自從知道他的音樂是由Hiphop而來的,我就產生了興趣。開始作詞和Rap的時候是18歲,到現在差不多6年了。
Stoner:我倒是從初中那會兒,正統Hiphop進入韓國開始就產生興趣了。不過當時的韓國說起Hiphop就是Dr.Dre和Tupac(兩位都是美國西海岸說唱的代表),總的來說接觸的是更靠近本土的音樂。上了大學以后自己買了裝備,開始正兒八經搞音樂了。因為覺得音樂是愛好,就利用自己的專業去設計事務所就職了。但是我女朋友覺得太可惜了,就向我提議說給HOTTRACKS寄demo去。以此為契機我從設計事務所辭職,正式出道了。考慮到我的年齡,出道時間還是算有點晚的吧。
Q:請問It Item傾向于什么樣的音樂呢?
Nop.K:能夠輕松聆聽的風格比較好吧。也不用非得傳遞個什么信息不可。說唱的人自由地說出想說的話,而聽的人也聽的是自己想聽的聲音,與聽眾達到這樣的關系就是我們的目標。我想做的歌,哪怕口號不明確,也得內容豐富,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Stoner:我在做音樂時,最重視的就是歌手的意見。找到歌手最關注的部分,盡可能地配合對方的風格去進行創作。但從我個人來說,我想做的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歌。相比于只是太過盲目地追求過癮或者有趣,我更想創作出有一定深度的音樂。我喜歡平衡之中又有重點、能夠表現的東西很多卻又不會太多的音樂。
Q:作曲的時候,主要從哪里得到靈感呢?
Nop.K:我平時就經常會想“這種情況用這樣的歌詞來表現的話應該會很有趣”。比如說,遠遠地看到一對坐著的情侶,就能編出一個故事來。(音樂的)內容總是從生活中的經驗開始的。
Stoner:有時會突然變得感性。這種時候就會馬上用手機記錄下來,然后以此為藍本用樂器和電腦作曲。給做好的歌起一個臨時的標題,接著Nop.K再具體地潤色一下并完成歌詞。有時候也會反過來,根據Nop.K的歌詞進行作曲。
Q:在作曲的過程中,把握市場趨勢也是很重要的。你們是如何預判流行風向的呢?
Stoner:我每個禮拜都要研究BillBoard排行榜的整張表格。我會看排名的上下變動,還有在長短不同的周期內,名次是如何變化的等等。最近好像流行House音樂。不過Rap一直都維持著人氣,Dubstep也經常上榜。
Q:在工作流程中,你們是如何使自己的音樂差異化的?
Nop.K:寫歌詞的時候,我就盡量不去聽廣受歡迎的流行歌曲。聽著別人的歌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會不知不覺相似起來吧,我總覺得會不得不受影響的。所以我在做專輯的時候,就努力不去聽別人的音樂。
Stoner:把握了什么樣的音樂正流行,再發展成“是我的話就會做成這樣”的風格,努力做得與既存的音樂不相似。曲子一完成就給周圍的人聽,而且一定會問有沒有像在哪兒聽過的感覺。只要有一點像,這歌就肯定不采用了。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挺敏感的。
Q:但是這種工作模式很耗時間,也很不容易吧。
Stoner:這次的專輯光準備就花了6個月的時間。雖然既有以前做的歌,也有這次新做的歌,但總共30首左右的候選曲目里,選出來的結果就有14首。因為在一張專輯里采用了好幾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感情起伏太激烈,搞得人都變憂郁了(笑),確實很不容易啊。
Nop.K:我在寫歌詞的時候總是以“力求別致”作為座右銘。因為我很固執,可以說工作的時候幾乎就是在吵架。一個字、一個詞都不肯相互妥協,爭論了兩個小時的事情也有過。為了追求更高的質量,我們真的非常用心。
Q:請介紹一下首張專輯《Itemized The Playlist》。
It Item:我們努力創作出一張雖然口味清淡,卻能讓人感覺到多種風格的專輯。14首歌曲中沒有任何一首會讓人覺得似曾耳聞。在一張專輯里,巧妙地包含了起承轉合與各種各樣的故事。是一張為了向大家證明“我們可以駕馭所有風格”的作品集,或者說是一張像履歷書一樣的專輯。
Q:最下功夫的是哪首歌?
It Item:第11首《From Seoul to NewYork》,是錄音時間最長,創作過程中相互摩擦也比較激烈的一首。因為是得到了紐約熟人的幫助作出的歌曲,所以就像標題一樣,恰好是“從首爾到紐約”的意思。歌曲內容講述了來自兩個不同都市的故事。在遠隔萬里的情況下一邊相互交換意見一邊進行創作,真的很費勁。但是完成之后發現這還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創作方式,我們還用相似的方式創作了第12首歌曲《From Seoul To London》。
Q:請用一句話總結這次的專輯。
Nop.K:名符其實的《It Item》。希望能成為大家想要的音樂和專輯。
Q:今后有什么活動計劃?
It Item:因為我們還不怎么出名,初步的想法是讓Nop.K做為代表出來活動,Stoner則繼續專心作曲。演出計劃首先從大邱、釜山之類的地方開始。之后如果有可能的話,也想舉辦專場演唱會。目前還在進行歌曲創作,完成了的話可能會發售數字單曲。
Q:最后請用自我總結完成今天的采訪吧。
Nop.K:雖然現在在做音樂,但實際上我還準備參加司法考試呢。我本來住在新林洞考試村,不過現在為了專輯的準備工作,把房子騰出來了。那里沒有隔音裝備,不能唱Rap,所以我有時會一大早跑到河邊去一個人練習。成為檢察官是我的夢想,而且我覺得能夠實現。我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學習和音樂是可以兼顧的。
Stoner:我本以為設計就是我迄今為止全部的人生,實際上找工作也找的是這一行。但是既然不惜辭掉工作而選擇了音樂,我就不想再走回頭路。我想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以更加熾熱、更加懇切的心態去做音樂。雖說找個工作、只管完成分給自己的活也挺好的,但是像這樣親手做出一個個成果的生活方式不是也很有趣么?
我個人的目標是能夠在美國得到肯定。就像如今的韓流被全世界認可一樣,我相信我的音樂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現在我就在不斷地往美國發demo,持續著挑戰。我的夢想是打破世人對亞洲人的偏見,挑戰Hiphop的發源地。
單單憑借“音樂”被發掘出來的兩位,在他們身上我們并沒有感到Hiphop這個單詞經常帶給人的盲目聯想“強悍”與“虛張聲勢”。It Item總是在強調,他們追求與眾不同的東西。正如出身于建筑系和法學系的新奇經歷一樣,他們的身上,蘊含著前所未有的無限可能。
It Item的Facebook主頁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ititem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