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是20世紀好萊塢乃至世界影壇最引人矚目的電影人之一,作為一名導演,他曾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最高紀錄,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泰坦尼克號》(1997)和《阿凡達》(2009)都是他執導的作品;作為一名技術探索者,他作品中的特效為后來的影片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并極大地影響了電影特效技術和理念的發展。
童年
1954年8月16日,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位藝術家,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來就會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面的才華。少年時的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組織能力,他曾經帶領小伙伴們制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還用一個自制的“潛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在藝術方面,他曾在家鄉舉辦過畫展,并且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14歲那年,他看了電影《2001太空漫游》。當時,卡梅隆被驚呆了,在電影院里連續看了10遍,那一刻,他萌發了制作電影的愿望,并開始嘗試拍攝一些簡單的影片。
初闖好萊塢
22歲那年,卡梅隆被好萊塢制片人羅杰·卡曼看重,得到了人生第一份電影方面的工作——為《星空大戰》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職為影片《恐怖星系》的制作設計師。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設計出身的導演之一,在以后的電影創作中,他一直堅持把特技制作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還經常親自參與制作過程。
第一部電影
1981年,卡梅隆導演的第一部作品《食人魚2:繁殖》問世。影片是在意大利拍攝的。卡梅隆和意大利人相處得并不愉快,制片方出于對這個羽翼未豐的導演的輕視,甚至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卡梅隆一氣之下撬開了工作室的門,自己想方設法學會了使用意大利的剪輯機,用幾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剪輯了整部片子。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制作真正屬于自己的電影。
首次成功
在意大利期間,備受疾病、饑餓和貧困折磨的卡梅隆每晚被噩夢纏身,有一次,他夢到被一個來自未來的機器人殺手追殺。根據噩夢的內容,卡梅隆寫下了劇本《終結者》,并把它以1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制片人高爾,條件是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導演該片。1984年,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終結者》,贏得了影迷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而本片則被評選為當年全美10大優秀科幻片之一。《終結者》的成功使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邁向輝煌
1991年,卡梅隆執導的《終結者2》浮出水面,這部影片震驚影壇,并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化妝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奧斯卡獎。《終結者2》宣告了一個新的電影特技時代的來臨,卡梅隆也憑借此片成為
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1993年,由卡梅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制作的影片《真實的謊言》出爐。該片是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也是卡梅隆作品的又一個里程碑。為了拍攝此片,美國空軍還出動了鷂式戰斗機,甚至配合情節發射了導彈。
巔峰
1997年,卡梅隆拍攝了最著名的《泰坦尼克號》。他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在《泰坦尼克號》中得到了最高的體現,從給特技人員畫受力分析圖講解大船沉沒的原理,到為片中的女主角提筆畫素描,卡梅隆幾乎親自操辦了每一件事。投資方的冷言冷語、手下的怨聲載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想象的困難,所有這些都沒有擊倒卡梅隆。
為了這部電影,卡梅隆決定去拍那艘真實的沉船。他聚集了一支名為“藍色潛水”的探險隊。探險隊包括一艘同類船只中最大的俄羅斯科考船和兩艘可以下潛到泰坦尼克號殘骸深度的潛水艇,這樣的潛水艇全世界也只有5艘。
為了復制泰坦尼克號的場景,卡梅隆設計了一條228米長、10層樓高的郵輪,面對千余名演員,卡梅隆坐在塔式吊車上,用擴音器指揮。
為了使電影的細節達到完美,他對所有工作人員的要求堪稱苛刻:每一樣東西的外觀,每個人如何走動、怎樣說話、有哪些禮數,一切都必須一絲不茍!
這一切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泰坦尼克號》贏得18億美元票房,也讓卡梅隆再一次享譽全球。在第7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這部電影獲得了14個奧斯卡獎項提名并獲得了其中的11個,卡梅隆也成為了眾人矚目的好萊塢“國王”。
再成“世界之王”
輝煌之后,卡梅隆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消失”,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開拍他的新片——《阿凡達》。這是一部真人表演結合電腦CG動畫的科幻片。在《阿凡達》中,電腦動畫場景占了60%,特技鏡頭達3 000個,可謂史無前例,有人甚至把它稱為3D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耗時4年、號稱史上最昂貴電影的《阿凡達》在全球公映后,最終以驚人的27億美元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13年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再次站到了世界電影的巔峰。卡梅隆實現自我超越,再次成為“世界之王”。卡梅隆說:“如果你定一個高得離譜的目標,就算失敗了,那你的失敗也在任何人的成功之上。”這就是典型的卡梅隆哲學。
詹姆斯·卡梅隆是人類電影史上不可或缺的閃亮之星,他將以他的方式繼續指引和推動著電影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