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得發揮出區域物流核心城市作用,本文結合德州市物流業發展現狀,對德市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從規劃原則、功能定位、實施模式、建設實施步驟和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構想。
關鍵詞:物流;區域物流;區域物流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096-01
隨著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山東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相繼出臺,德州作為全國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被列為全省七大省級物流節點和六大物流區域核心城市。如何實現德州市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對德州市區域經濟物資流動進行協調、達到整合區域資源的作用,如何實現德州市區域物流各個要素的系統最優目標,這些都是德州市物流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一、德州市物流業發展現狀
(一)區位優勢明顯,物流資源整合不合理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濟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是華東、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連接帶,處于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三大經濟區交匯處,有著“南北借力、東西逢源”的地緣優勢。從德州市的產業布局來看,產業資源較為分散,如汽車產業就包括了武城、樂陵及德城區三個主要地區,夏津、樂陵、陵縣和禹城同時形成了棉紡、毛紡產業群,新材料產業則分散在了經濟開發區、德城區和武城縣,而木材物流園區在德城區和寧津都有一定的聚集發展,但各為其主,很難發揮物流的集成化平臺效用。
(二)政策大力扶植,但是物流發展不統一
《德州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建設高效率的物流平臺,立足華北、華東地區,建立電子商務物流的商品分撥和配送中心,積極引進知名網絡營銷商在德州建立物流配送基地。對引進的物流企業和項目,在土地優惠、稅收獎勵、收費減免、資金支持、環境服務等各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
但由于對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園區的出發點和高度不統一,由此造成在推進現代物流的進程中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重復建設時有發生,忽視了現代物流市場運作的客觀要求。存在部門、行業和地方本位主義,各管理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法規多從本部門、行業和地方利益出發,造成一種不正常的、不公平的競爭格局,不利于形成社會化的物流系統和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網絡。目前,德州市除了由運達物流園區發起的德城區物流行業協會和黑馬集團發起的形成的行業性質的物流協會以外,政府沒有組建專門的物流管理機構及行業協會。
(三)物流企業發展快速,但第三發展滯后
2010年,物流業收入完成305億元,德州市物流企業達到1100多家,黑馬集團等兩戶企業躋身山東省物流50強,資通國際、蓋世冠威等3戶企業被評為3A級以上物流企業,九達物流等3戶企業被列入全國物流稅收試點企業。但很多企業沒有按照現代物流理念,對企業內部物流進行整合和重組,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不愿將業務委托給第三方物流企業。這種自我服務的物流組織形式影響了專業化、社會化物流的發展,不利于物流裝備充分使用和專業物流人員等資源合理流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企業對高效率、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
(四)物流園區初具規模,但競爭力不強
“十一五”期間,德州已經形成了一批諸如運達物流園區、九達物流園區、山東蓋世冠威國際物流園區、德州資通綜合物流園、齊河煤炭儲配物流中心、鐵西綜合物流園等多個物流園區,其中營業收入過千萬的物流園區達到24家,煤炭、木材物流園區規模和交易額均居全省前列。但從整體上看,物流業呈現功能單一、業務不穩定、成本高的特點。由于許多大型的企業大多還處于傳統運行模式階段,造成競爭力低下。
二、德州市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構想
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化平臺是業界公認的實施物流信息化的根本途徑。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區域內物流作業、物流過程和物流管理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分類、篩選、儲存、分析、評價、反饋、發布、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換平臺。特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構想。
(一)規劃原則
德州市區域物流信息平臺首先應遵循“總體規劃、分期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立足現有的物流信息網絡、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和政府門戶網站進行規劃,明確職能分工,逐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其次為了滿足將來可能出現的新需求和滿足現在各種用戶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信息需求,應遵循擴展性原則和開放性原則;最后為了保證信息平臺的順利運行,應遵循安全性原則。
(二)功能定位
首先定位于服務功能,為了更好得促進德州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而采用快捷、便利、有效的服務模式;其次定位于德州本地六大產業群的物流服務需求;最后定位于德州區位優勢帶來的外部物流服務需求。
(三)實施模式
結合實際,德州市可以采取信息資源物理與邏輯整合相結合模式。區域物流信息邏輯集中而物理分布適用于業務系統分布在多個地方,由統一的整合平臺實現各物理分布之間的數據共享,可實時訪問分布在各處的數據,對物流企業原有業務系統影響小,能夠降低實施風險和成本。
(四)建設實施步驟
結合德州市現狀,我們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統一認識,統籌規劃;第二步,重點突破,展開試運營;第三步,全面啟動,正式運營。
(五)商業運營模式
采取“前期以政府引導為主、市場運作為輔,后期以市場運作為主、政府行為為輔”的商業運營模式。政府主要起到引導、監督和管理等服務功能,主要經營運作還是依靠物流企業和物流園區。
參考文獻:
[1]陳火全.區域物流信息化規劃研究綜述[J].生態經濟,2011,2.
[2]董雷.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實施與運營研究[J].物流技術,2006,4.
[3]上官緒明.區域物流信息資源整合模式與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