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2001年加入了WTO以來,中國享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種種好處,特別是國際貿易飛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及其它發展中國家的一輪又一輪的貿易磨擦。因此對反傾銷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具有較強地現實意義。
關鍵詞:反傾銷;調查;現狀
中圖分類號:F75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098-01
一、我國面臨的反傾銷形勢
從1979年6月中國出口到歐共體(歐盟)的糖精鈉被控傾銷開始,已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企業發起過反傾銷調查,中國成為國際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截至2010年初,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案件已達2000余起,其中以美國和歐盟為主,涉案的出口金額達到數千億美元之多。
除了反傾銷案的數量和金額,我國所面臨的反傾銷形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涉案的出口商品品種不斷變化,涉案金額迅速增加;(2)反傾銷稅稅率的變化也非常明顯,由上世紀的百分之四十,迅速提高到現在的百分之百以上,稅率在百分之三百以上的涉案數量也與日俱增;(3)一些國家和地區將我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在確定產品價值時采用“替代國”的辦法;(4)我國某一出口產品在一個國家遭受反傾銷訴訟后,其他一些國家也會迅速效仿。
二、國際對華反傾銷給中國企業和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首先,反傾銷調查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出口產業的健康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其次,國外反傾銷會對我國吸引和利用外資產生很大影響。由于許多國家對我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將我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樣中國企業被裁定傾銷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第三,反傾銷還會引起失業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社會問題。在我國出口產品構成上,農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工業品占很大比例,一旦這些產品被征收反傾銷稅而出口下降,必將導致廣大農民收入下降和大量產業工人失業,人民生活水平會受到很大影響。第四,國外對我國實施反傾銷會產生連鎖反應,包括產品反傾銷連鎖反應、國家反傾銷連鎖反應和上下游企業生產經營和行業發展產生連鎖反應。
三、應對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策略分析
(一)我國政府應對反傾銷的對策
第一,認真對待“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有時候反傾銷并非簡單的貿易問題,必要時政府應通過雙邊或多邊談判,爭取對我方有利的位置。第二,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政府支持體系,使政府在國家貿易中的作用變干預為引導。第三,應謹慎實施出口補貼政策。國家應逐步減少出口退稅,能夠促使企業提高商品出口價格,主動減少貿易摩擦。第四,建立國家反傾銷咨詢機構和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強化預警機制。第五,調整出口導向政策,實施市場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第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第七,加強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抗辯能力和技巧,并熟練掌握國外的相關法律。第八,完善我國反傾銷立法。在出臺專門的反傾銷條例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法律、法規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二)行業協會應對國外對華反傾銷的對策
首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行業協會要主動做好國際市場的調研工作,及時全面地掌握相關信息,建立和健全信息反饋和信息共享機制,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到信息傳遞的橋梁作用,從而有效地應對國外的反傾銷行為。
其次,倡導并規范出口商品的合理定價,加強企業自律行為。行業協會不僅要監督和促進出口企業優化商品結構,提高商品質量,還要提醒企業及時調整出口戰略,尤其是對于反傾銷率較高的紡織類產品、化工和輕工業品以及金屬、陶瓷、礦產類產品,要特別注意它們出口市場的結構問題。
再者,要及時搜集和整理對華反傾銷案例的材料信息,并對出口企業進行宣傳,使它們增強反傾銷的防范意識。一方面,提醒出口企業重視反傾銷案終裁的復審,為再次進入目標市場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行業協會可以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監控出口市場,關注國外的同行類企業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應,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提前做出預警,并及時出臺對策,最大程度和盡可能快地幫助會員化解境外的反傾銷危機。
第四,在企業應訴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中,行業協會應起到協調作用。
第五,行業協會應該進一步加強反傾銷力量的培養和反傾銷隊伍的建設,深入學習和理解反傾銷的法律程序和內容,不斷分析反傾銷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礎上抓住處理和化解案情的關鍵點,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會員對反傾銷訴訟的應變能力。
第六,我國應該建立最廣泛的海外盟友 。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最好能在起訴國尋找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大同盟軍,包括輿論制造者和進口商團體,從而增強我們對付保護主義的力量。
(三)出口企業應對國外對華反傾銷的對策
1.出口產品避免依賴退稅
這一措施主要希望促使企業提高出口價格,主動減少貿易摩擦。減少或取消出口退稅,短期內可能會減少陶瓷企業出口市場份額,長遠來看將促進商品出口的資源整合和市場秩序回歸,有利于行業整體經營環境的改善。取消對產品出口補貼,也向歐盟以及其他實施反傾銷國家表示一種姿態,使得國際貿易更為公平公正,減少海外貿易風險。
2.樹立自主品牌應對競爭
我國出口企業要想真正打入國際市場,應該更好的樹立品牌意識,加大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投入,以及品牌建設的投入,增強商品附加值,大力開發自身的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實現技術創新,促進商品結構升級。同時企業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準,如ISO14000,ISO9000,SA8000族系等,保證出口產品在安全、技術、環保、衛生等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真正把自主品牌推向國際化。
3.多元化產品開拓貿易市場
出口企業產品應倡導多元化的經營策略,當某一類產品遭遇反傾銷時不會帶給企業致命的打擊。另外,出口企業需要開拓更多的國外市場,在增加出口地區和國家的數量,在增加國外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能很好的分散遭受貿易壁壘的風險。
4.企業要不斷加快跨國經營的步伐,規范管理、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財務制度
一方面,我國出口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比較穩定的市場分額,就必須轉變經營理念,借鑒國外的經營策略——由“貿易立國”轉向“海外投資立國”。另一方面,在應訴反傾銷案時,證明出口價格未低于“正常價值”是主要的關鍵。
5.企業應當積極應訴
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在歐美等國的反傾銷訴訟比較積極,但并不平衡。我國出口企業在面對國外反傾銷案的訴訟時,只要提前捕捉和收集信息,了解狀況,例如向行業協會、中外律師和商務部門進行咨詢,主動與上訴國有關部進行溝通,盡可能多地掌握對方國家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拒理力爭,就有勝訴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苑濤.反傾銷的經濟影響:對中國的分析[M].人民出版社,2009.
[2]楊艷紅.WTO制度、貿易不對稱與國外對華反傾銷——部分國家和地區對華反傾銷調查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研究,2009,5.
[3]李鋼,王小剛.中國反傾銷調查形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