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會計畢業生就業壓力,高校會計專業必須加強會計實踐性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教學內容陳舊、軟硬件不足、教師缺乏經驗等問題,改革現有體系、豐富內容、合理安排形式、提高教師素質、更新實驗內容,是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會計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91-01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強的學科,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在會計人才供求上,用人單位需求旺盛,卻難招到適合人才;高校每年畢業大量會計人才,承擔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多數單位招聘時強調工作經驗與動手能力。然而,高校畢業生通常實踐能力弱,工作難勝任。因為學生在校接受的實訓較少,接觸實案少、畢業實習流于形式。因此,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尤為重要。
一、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計學知識體系抽象,如果不進行會計專業實踐,難以形成直觀認識。會計實踐教學就是在模擬會計情境中,自己動手操作各種會計實務,對會計工作的深入了解。因此,會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相輔相成,會計理論知識是基礎,會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計實踐教學必須在實訓室進行,實訓室墻壁上有賬務處理流程圖,并配備仿真的辦公設施等,與實際工作環境相似。實訓室可以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嚴守財務工作者規范,可以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會計實踐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培養主動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工作任務、指導老師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為信息時代的素質教育服務,加強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二、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會計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尚不完善,目前收效不盡如人意。總體來說,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教材不完善。會計實踐所采用的內容一成不變。會計人員不僅要懂核算,更要會管理,能夠為企業出謀劃策。會計實驗的組織形式基本是采用“混崗”模式,很少采用實際工作中“分崗”模式,學生難理解各崗位之間既分工又合作的關系?,F有模擬教材多是工業企業的項目,對其他行業的經濟業務沒有涉及。而且許多學校的模擬實驗教材,體現實驗內容的只有財務會計課程相關的內容,而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實習很少。
(二)實踐教學所需軟硬件設備嚴重缺乏。實踐教學首先必須要配備有實訓室等軟硬件設備,但是很多院校因為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或者對會計實驗投入嚴重不足,軟硬件設施配備不到位,嚴重影響到會計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對于會計實踐教學,很多院校就是要求學生像做習題一樣在教室完成,這樣學生無法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賬務處理能力。
(三)指導教師缺乏專門性,實踐經驗不足。專業教師既承擔理論教學,又指導學生會計實訓。絕大多數會計專業教師直接畢業于高校,沒有企業會計工作經驗,自身操作能力不強,不能把握理論課出現以外的具體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只能靠自己的推斷。再者,多數院校也沒有相應的制度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考核。由于他們缺乏操作經歷,使得教師在實訓課的教學上缺少真實案例,知識結構難以融會貫通。
分析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理論教學,輕實踐鍛煉。學院雖然都設立了會計實驗場地,也進行了實踐教學及校內模擬實習,但認為理論教學重于實踐教學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實踐教學走走形式,不像理論教學考核嚴格規范,多數高校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當然也有投入不到位的原因。
2.會計實訓室建設投入難以滿足教學需要。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建立專門的會計模擬實驗場地,影響了整個會計教學的效果。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強的課程,必須通知會計實踐教學來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首先,要有專人負責安排會計實踐教學,其次,會計實踐教學不僅僅要模擬會計工作流程,還要以會計的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要能讓學生在實踐時有一種真實氛圍,加深對會計理論知識體系的理解。
3.實踐教學的師資嚴重匱乏。專業教師既承擔理論,又指導實踐教學,但是實習老師要求有豐富的會計實踐工作經驗。專業老師大多畢業于高校,基本沒有企業會計工作經驗。導致師資結構不合理,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務操作能力的老師少之甚少,嚴重影響會計實踐的教學。有院校也從外面引進過專門從事實踐教學的實習老師,但因為定位、地位、待遇等原因,造成實習指導老師紛紛轉崗的局面,也抑制了實踐教學師資的發展。
三、革新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議
(一)改進實踐教學形式:會計實踐性教學內容體系包含多個方面,如案例教學、模擬實習、校外實習、社會調查、撰寫畢業論文等。專業教師要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進實踐教學內容:逐步實現“會計核算+審計+財務管理”的“一體化”實訓模式要培養決策管理型人才,就要在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時,把與緊密關聯的財務管理、審計等納入新的實踐內容體系。另外,實驗指導書要力求緊跟會計準則,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求緊密結合。
(三)改進實踐教學方法:逐步采用“研究型導師制度”與實踐教學內容及形式的改革相適應,針對案例分析、課題研究等新形式推廣“研究型導師制度”。此時,專業教師以導師身份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或者組織和指導學生團隊研究小組在課余時間開展專業性比較強的課題研究。
(四)改進實踐教學手段:進入信息社會,在手工模擬基礎上應結合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專業會計軟件的操作。此外,由于實踐內容的拘泥和師資的缺失,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習課程設置,計算機審計、計算機財管均沒有實踐,無法與會計向決策管理型的“一體化”創新實踐模式適應,改革也就勢在必然。
參考文獻:
[1]王玲.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淺談[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3.
[作者簡介]李穎,湖南工業大學教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應用;項目:湖南工業大學2009年度教改課題——09E05《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