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銑工基礎實習》是我院機械制造專業的一門必修的職業技能課程,對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實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銑工基礎實習》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懂得普通銑床的結構和傳動原理,學會銑床的操作、檢驗、調整與維護和保養,能合理的運用銑削方法和切削用量,正確選擇和使用夾具、刀具、量具,對平面、垂直面、斜面、槽、切斷和多面體零件等進行銑削。
關鍵詞:《銑工基礎實習》;教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TG5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78-01
在以往的銑工實習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是首先對照相應的銑床講解銑床的結構、操作、檢驗、調整與維護方法,然后利用多媒體等相關教學手段講解銑削方法、切削用量,刀具、夾具、量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給出事前準備的圖紙及工件毛坯,要求學生按照所講解的知識和技能根據要求進行平面、臺階面、槽、孔的銑削加工。內容雖然是先基礎后應用,按照循序漸進的規律進行的安排,但是由于目的性和實用性不強,大多數學生對銑床缺乏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學生往往是為了加工而加工,感覺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比較低,教學效果也不是特別的好。
根據教育學的理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內容的實施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實現教學目標就變得非常重要。筆者在充分借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時,將傳統的“我說你聽——我做你看——模仿實踐”的三段式實踐教學模式,變成了“欣賞——試錯——研討——實踐——提高”五步的理實一體化模式,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欣賞
課程內容的導入必須引人注目才會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銑工基礎實習》中的教學環節中,采用視頻、圖片、實物等形式開始該環節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習興趣,使其在教學活動的一開始就處于積極主動狀態,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
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大多數為男生,很多男生對各種汽車、飛機模型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學習銑床的操作技能環節一開始,先采用視頻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欣賞了多種多樣的精美模型。這段視頻一下子就吸引了喜歡模型的男生眼球 他們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忍不住發出驚嘆的同時開始討論,這也將興趣不高的學生帶動了起來。當學生意猶未盡時,教師及時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精美的模型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選擇合適的模型(或者是模型中的某些部件)作為實習載體,進而導入了教學主題:平面、溝槽、孔的加工。讓他們知道,加工技術、刀具選擇等技能與模型的的精美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銑床加工的熱情,主動渴望掌握銑床加工的技能,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二、試錯
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教學氣氛往往是非常活躍的。教師在這個時候講解一下相關的實踐技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幾個積極性高的學生試一下簡單工件的加工。由于學生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掌握加工技能,加工出來的工件往往是與所想目標相差很遠。教師就可以在肯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引導所有的學生對他們所加工出來的工件與標準件性相對比,認識加工技術上的不足,明確學習銑床加工技能的重要性。
三、研討
當學生認識到加工技術的重要性時,教師在疏導學生畏難情緒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夠加工出良好的工件?從而采用視頻、課件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將“銑削方法,夾具、刀具、量具的選擇和使用”等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實踐
當學生基本了解了“銑削方法,夾具、刀具、量具的選擇和使用”后,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做出分組,選擇合適的工件讓其進行實踐加工。這個時候教師要認真做好示范和講解,并認真觀察學生的操作。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錯誤時,要求學生記錄下遇到的問題和并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經歷“出錯、知錯、改錯和防錯”四個階段,在復習先前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不斷補充新的知識與技能。學生也能在這種小組討論中培養自主學習、相互合作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踐的過程不但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探究相關知識和技能,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提高
在任務完成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對所加工的工件進行展示,并鼓勵學生闡述加工過程、心得體會等,此時教師的作用是不斷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實踐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自己的收獲中得到鼓勵,使錯誤或不準確的認識得以糾正,并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梳理、擴展和深化,從而使學生更加完整和系統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布置課后習題時,根據學生實際狀況的不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在適當增加習題的靈活性和難度的同時,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不斷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也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的遷移打下良好的基礎。
任何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學生的深入參與,教師還要特別注意被教的對象的學習狀態。如果教師在銑床實踐教學過程中不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只是簡單地制定統一的教學任務,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之前,應該花費一些氣力觀察、分辨學生的相應技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意愿選取不同工件加工作為相應的教學任務。在最后成績核算時可以根據部件的難易程度稍微考慮一下權重。為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成就感,不管是那種工件,最后加工出來的成品都應該能夠成功的完成相應的功能并應用于實際。作為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應用于實際,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必然會對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產生極大地影響。
每次實習結束后,教師都要進行總結,一是要深化、精化、細化教學內容,在緊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向縱深延伸拓展,啟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創新;二是教學形式上要不斷變革,師生共同探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進而達到良好的實習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