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教室里實實在在的教與學的互動,追求的是三個維度課程目標的達成,思考的是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實施方法,因此,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師生互動,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的某些弊端。通過教學研究實踐,本文提出幾點探究式教學在物理課堂中實施的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探究式教與學;傳統教學;物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96-01
有位淘金的老人,臨終前問自己的兩個兒子想要什么東西。大兒子說:“我要你攢下的黃金?!倍鹤觿t說:“你把淘金的方法教給我吧!”于是,老人把金子給了大兒子,把淘金的技術給了二兒子。老人去世后不久,大兒子就把金子花光了,二兒子卻慢慢積累了許多黃金。
這個寓言在啟示我們,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有多么重要。在傳統的教學里,作為一名好教師的標準是:應當“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都“講深講透”,不給學生留下疑難。所以教師們都把知識組織得井井有條,對課程內容的每個細節作詳盡的解說,對學生可能產生的誤解一一予以告誡。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識的理解、接受與掌握,短期的效益非常明顯。但是它卻冷落和忽視了發現與探究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主能力的培養、更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我在物理教學中探索出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即“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歸納總結→交流評價”,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的教學為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提出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動因,是探究的起點。生動活潑、充滿奇思妙想的的問題,才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時,教師在示教板上根據上圖中的電路圖將兩個完全相同的燈泡和兩個不同規格的燈泡先后串聯在電路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燈泡的亮度,并根據實驗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要越俎代庖,要盡可能的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發現問題,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與研究的興趣。
二、猜想與假設
這一個環節,是持續發酵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具體做法是:
先將學生劃分為具體的興趣小組。可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后每組選代表發言。學生的回答可能是亂七八糟的,教師要大膽的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最后,教師可以總結一下,并引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兩次實驗現象一樣嗎?你有什么發現?
2.燈泡亮了,說明電路中處處都有電流,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你對圖中A、B、C三點的電流大小有何猜想,說說猜想的理由。
三、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清點實驗器材,擬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步驟。并告誡學生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免發生意外情況。
其次,在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大膽試驗,并將記錄數據填在實驗表格里。
教師要巡視各小組實驗,可以鼓勵各實驗小組開展競賽、看哪個小組做得更好。
四、交流與評估
實驗結束,引導學生根據實驗記錄數據進行相互交流,分析論證,歸納總結,最后得出結論.我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先將各個小組的實驗成果進行展示。在一個小組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其他小組成員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小組進行回答。教師可以適時進行引導學生的疑問和回答。
第二,教師進行最后的歸納與點評。
例如,通過實驗,發現多數小組的實驗做得準確,能夠得出結論是;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教師此時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換用不同的燈泡再做實驗或者把三個、四個燈泡串聯起來,多測幾個點的電流,看一看各點的電流是否都相等?
經過學生的多次實驗,得出結論: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多交流多合作,通過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研究報告,尊重別人發表的意見,允許別人對自己的探究過程和成果提出意見、建議,甚至表示懷疑,并能認真思考,虛心接受別人好的意見和方案,優勢互補,從而優化設計方案,真正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歸納出的一種教學思路,不足之處希望得到專家的指點,也希望更多的同行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1,7.
[2]關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幾點認識[J].中學物理,2011,16.
[3]淺談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J].時代青年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