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成立
本刊訊(特派記者 曹曉霞)隆冬季節,寒風凜冽,社會主義文藝百花園卻是春意盎然。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文藝界迎來一件喜事。近日,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成立慶典在北京舉行。
軍事科學院原院長劉精松上將、王兆海中將、芮清凱中將、康成元中將、民政部常務副部長羅平飛、國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共中央臺辦副主任王富卿、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張寶欣、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都海江等20多位省軍級以上干部,中國書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趙長青,中國書協副主席申萬勝、吳東民等文藝界領導到會致賀。共有140多位黨政軍領導干部、書畫界、文藝界、工商界、社會團體知名人士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朋友參加了成立慶典。
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是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的由國家民委主管的社團組織,以發掘、整理、傳承、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遺產為宗旨,對外開展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民族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原主任張東輝少將任該委員會主任,著名畫家、美術界“水墨胡楊第一人”冀有泉任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
張東輝主任在慶典致辭中首先強調了要“牢記使命”。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弘揚民族文化藝術,讓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這些瑰寶永續相傳、光耀世界,是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的歷史使命,我們要時刻牢記這個使命,努力踐行這個使命。
張東輝主任又強調要“注重形象”。我們要遵照國家民委有關領導的指示和要求,加強自身建設,在工作指導思想上,努力做到:不忘一個使命:即,以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號召為歷史使命;搞好兩個服務:即,為弘揚民族文化藝術服務,為國家民委服務;堅持三者統一:即,堅持政治性、民族性、藝術性三者的統一;做到四個負責:即,對國家民委負責,對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負責,對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負責,對自身政治形象負責。要始終把社會效益、社會形象放在第一位。
張東輝主任還強調要“有所作為”。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全,堅持量力而行,重點從四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在弘揚書畫藝術方面有所作為。書畫是民族文化藝術中普及面最廣的藝術。我們匯集了一批知名的和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書畫家,準備在適當時機,注冊成立一個便于市場化運作的民族名家書畫院。組織藝術家深入民族地區采風,體驗生活,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吸取營養,激發創作靈感,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藝術精品。二是在弘揚陶瓷藝術方面有所作為。中國陶瓷藝術是被世界普遍贊譽的藝術,是中國的一張“世界名片”。我們準備和有關企業家、陶瓷藝術大師們合作,做一點有利于弘揚民族陶瓷藝術的工作。三是在弘揚玉雕藝術方面有所作為。四是在弘揚影視文化藝術方面有所作為。
張東輝主任說,在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籌建過程中,國家民委、民政部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并給予具體指示;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和配合,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一些藝術家和企業家以不同方式給予有力幫助。他表示,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奮發努力,積極工作,用出色成果感謝和回報各位領導及社會各界對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的關懷、支持和期望。
據悉,一些省軍級以上領導同志和著名書畫大家發來賀信、賀電,熱烈祝賀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成立。他們是: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唐天標上將,總后勤部原副部長王謙中將,沈陽軍區原副政委李遠之中將,中華供銷總社理事長兼黨組書記楊傳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協主席張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少將,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原副主席段成桂,中國美協原副主席尼瑪澤仁。
會上,中國書協副主席吳東民代表與會嘉賓講話,并贈送了他的書法力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湖南省陶瓷協會副會長黃小玲贈送了她的陶瓷精品—釉下五彩《百合花》;還有40多位書畫家贈送了他們的精品力作。
各方來賓對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的成立表達良好祝愿并寄予厚望。許多人對委員會的工作提出諸多建議,并表示將積極參加委員會組織的有關文化藝術活動,為繁榮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