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一系列調控措施的出臺和新國八政策的頒布,“90/70”政策被進一步的重視,中小套型的供需比重得到了逐步提升。中小戶型住宅成為了市場主流,如何在限定的面積下,按照精細化原則,設計出具有高度宜居性和舒適性的住宅。
關鍵詞:90 m2中小戶型;空間優化;居住質量; 舒適度
中圖分類號: TV5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家一系列調控措施的出臺和新國八政策的頒布,“90/70”政策被進一步的重視,中小套型的供需比重得到了逐步提升。隨著房地產業的持續升溫,土地資源愈來愈緊張,如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緩解房地產業供需矛盾,是設計師和房地產開發商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中小套型住宅,因其較全的功能,較低的總價,越來越成為了房地產業的主流,如何不浪費有效的面積,提高使用率,具有更多的功能空間,達到更高的居住質量,使中小戶型朝著“緊湊精細型”發展,成為了整個建筑業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課題。
中小戶型應在保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居住質量和舒適性,這就需要設計師通過精細化設計的研究使有限的空間資源得以充分地發揮效用。此類設計的難點在于“度”的把握上,以下就中小戶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1 合理的面積分配
對于房地產開發的商品住宅而言,客戶定位與市場銷售關系緊密,只有了解了用戶的實際需求才能設計出宜居的建筑。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中小戶型住宅分為:舒適型商品房、老年公寓、保障性住房等類型,用戶不同,戶型設計的側重點也有不同。設計師應根據不同用戶需求調整戶型,以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因為面積小,所以在設計中應將總面積合理地進行分配,在滿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不浪費面積,減少戶內交通面積,使功能分區既明確又適宜。從居住的適應性而言,三室或者兩室半的戶型功能分區上更合理,除主人房,兒童房外,還可留有一間多功能的用途,可用于待客、書房、娛樂、保姆用房等。雖然房間面積不大,但對于住戶不同生活階段的需要而言,確實能達到分得開、住得下的效果。
使用面積最大化,減少公攤面積,提高套型使用面積系數,擴展使用空間。交通面積設計要求節約,避免延伸過長,除滿足基本的交通功能外,還應滿足設備管線的有效排列、安全維修、方便進出等要求。
2 室內空間優化
2.1 功能空間的互用和分合
利用功能空間使用上的時間差,空間互用,提升不同時間下單個空間的舒適性,如餐廳和客廳的面積可以“互用”,書房和廳的面積可以“互用”。
2.2 改變構件形式
在臥室中設置飄窗,因窗未落地,不計建筑面積,但室內空間有所擴大,可用家具將其分隔成讀書區,也可擺設,小坐,提升了其使用價值,也可設置轉角窗,擴大景觀視線,改善日照和通風條件。
2.3 儲藏空間的設置
中小戶型住宅對于儲藏空間的需求并不會較大戶型減少很多,應充分利用可能的零碎角落設置儲藏和收納空間。在過道的一側沿墻面設置壁柜或活動的儲物家具,利用通道上部空間設置吊柜等以增加儲藏量。
精密的細部化設計是提升品質和舒適度的重要因素
“中小套型高舒適度”是中小套型住宅的設計理念,而這一理念的實踐途徑,就是“精密設計”。細節決定品質,在戶型設計中往往由于細部處理不當,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中小戶型為面積所限,這個問題尤為突出,設計師更要懂得在各個有限的功能空間里,精明地處理好居住者與家具、設備、門窗位置等關系,充分考慮人的生活需求,盡可能的做到方便、適用。
3 開間尺寸
適宜的開間及進深尺寸有利于室內家具的擺放與布置,能減少無謂的面積損耗。
臥室的設計主要考慮到衣櫥、床、妝臺等家具的布置,主臥室適宜的尺寸為開間3.0-3.3m、進深3.9-4.2m,次臥室開間可為2.4-2.7m,進深可縮至3.0m,這樣均滿足《住宅設計規范》中對臥室面積的要求:雙人臥室不應小于10㎡,單人臥室不應小于6㎡。
餐廳考慮是否結合部分廚房功能而平面尺寸彈性很大,但單純作為餐廳功能時不宜小于2.4m。廚房、衛生間的平面則應配合不同的戶型布置靈活設計。中小戶型中,各功能房間適宜的面積及平面尺寸可參考表1。
主要房間的開間尺寸參考數據(凈尺寸)(單位:m)
起居室主臥餐廳衛生間次臥
3.6-3.93.3-3.52.71.8-2.12.7
主要功能房間的常用面積參考(凈面積)(單位:m2)
起居餐廳主臥次臥廚房衛生間玄關交通陽臺總計
16-196-812-158-125-63.5-41.5-23-52-357-74
廚房衛生間設計
住宅廚房衛生間,是居住建筑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部位,廚房衛生間的設計應在控制面積標準前提下,保證廚衛的使用功能和性能,滿足設備布置配套性,通用性,互換性和擴展性。廚房設備布置:根據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任何布置類型的廚房中,冰箱,洗滌池,灶具三者關系最為密切,以這三點中間的連線構成的三角形,稱為“工作三角區”(也稱為作業動線)三邊之和在3.6-6.0m之間時,工作效率最高。L型布置比較靈活,這種布置動線短,水池和灶具距離在1.2-1.8m,冰箱和灶具距離在1.2-2.7m時,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I 型布置的工作流程完全在一條線上,工作時,三點之間難免互相干擾,為確保三點間的科學站位,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冰箱和灶具之間的距離應控制在2.4-3.6m之間。衛生間設備布置:考慮洗臉盆的下水管位置或靠墻活動的無障礙距離,洗臉盆水嘴中心與側墻面的距離不小于0.55m。
充分挖掘陽臺功能,將其局部設置為家務間
在中小戶型中,陽臺面積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其功能不應僅僅停留在晾衣或儲物等附屬功能上,可以考慮將陽臺功能擴展為家務間,在其中安排洗衣、晾衣、熨衣功能以及儲藏空間,使得家庭生活中“洗衣”的一套流程相對集中,使用便捷,且不影響家居其他空間。家務間面積2-3m2,比一般服務陽臺稍大,但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功能空間,解決以前洗,熨,晾分別在衛生間、居室內、陽臺上的流線過長造成的不便。
結語
綜上,小戶型設計的重點是從功能需求出發,關注居住的舒適性,從發展趨勢看,小戶型不僅將在建筑設計上逐步加強精細化,精裝修一次到位也更為普遍及人性化,在國家政策對民生的不斷關注下,無論大、小戶型為居民設計宜居的生活場所成為建筑師的社會責任地。不斷地探討,改善限定面積下住宅設計的舒適性,將有效地在設計環節上提升居民的居住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燕珉.住宅精細化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442146.
[2]常海龍.小戶型住區規劃設計初探- 石家莊中景四季花城[J].建筑學報,2007(11):8.
[3]譚萬強.中小戶型住宅廚房衛生間建筑設計[J].中國住宅設施,20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