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國要想在世界經濟市場上立足,就要保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信息化時代,各種生產模式都已經邁入了低碳環保經濟的時代。中國要想發展低碳經濟,在自身來講存在很大的障礙,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在工業生產方面都是以煤炭能源消耗為主的,在資源消耗上比較大,對于新技術的引進不足等都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障礙。于是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對中國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技術和制度上創新,向低碳經濟方向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
中圖分類號: F120.3 文獻標識碼:A
1低碳經濟模式的特點
低碳經濟的特點就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污染,降低資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低碳經濟是和高碳經濟相對應的,在發展低碳經濟的時候,要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應用到生產中來,保證各項指標都能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在實現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后,可以使資源結構得到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得到利用,是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2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全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新技術,新產品促使其發展的結果。在全球的環境受到污染的背景下,對經濟生產過程中造成的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等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不將這種進行控制的話,那么將會使全球的環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危機。所以說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項新的工業革命,預示著對于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也成了大勢所趨,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工業發展上模式由來已久,并且對于資源的消耗依賴性較大,新的技術和產品應用的不多,工業生產受到能源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說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下,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一直以來中國在工業生產中,都是以煤炭和石油為能源為基礎的模式上進行的發展,這種生產模式是一種高碳經濟發展模式,和國際上的低碳經濟正好相反。中國在煤炭和石油的生產效率上比較大,能源儲備比較雄厚,所以說一直以來都是以這些高碳、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為生產燃料,并且在不斷的市場發展中,對于技術和系統的創新改革也都是建立在這種能源基礎之上的,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路徑發展模式,無論怎么發展,都是離不開高碳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碳鎖定”的狀態。所以說中國要想改變這種高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變,將會是一個漫長并且非常艱辛的過程。
其次,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到了城市之中,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也增加了壓力,對于各方面的資源消耗,污染的排放等都是一個問題。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各種大規模的工業化基礎性設施建設正在逐步的開展,而在發展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又會有過多的能源消耗,產生大量的污染物,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的,所以說中國在實現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困難重重。
3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尚處于起步時期。如何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繼續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責任,是中國政府面臨的較大挑戰。但無論是從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履行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責任角度考慮,中國都必須抓住這一場低碳工業革命的新契機,處理好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加快發展低碳經濟。
3.1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建立低碳型社會
結合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近、中、長期規劃。當前,要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引導低碳社會生活方式,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對于企業,則要推行低碳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提倡消費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健全發展各種環保組織與協會、低碳經濟協會。
3.2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展正成為世界潮流。中國應以此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加快建立以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關于能源結構的調整,中國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通過結構調整,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3.3加強低碳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
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研發的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通過把替換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聯合起來,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3.4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
對于中國來說,當前,應該大力加強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確立能源中長期規劃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法等相關法規,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制定與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通過經濟、法律等途徑引導和激勵國內外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加快推進中國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制度創新。
3.5促使企業承擔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責任
推行低碳經濟,在要低碳經濟戰略的導向下,出臺鼓勵企業進行低碳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體實施中,在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等措施上,來引領企業開發先進的低碳技術,研究和實施低碳生產模式。作為企業,要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社會責任的一種自覺行為,建立起低碳經濟的責任制度。事實上,只有低碳經濟成為企業的一種“集體行動”,更多企業自覺地轉化為低碳企業時,中國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才有現實的基礎。
總之,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中國要想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綻放絢麗舞姿,就要向著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在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在工業生產中所用的能源消耗都是高碳能源,對于這種生產模式已經形成了很大的依賴性,并且在技術和制度上的創新都是以這種能源結構為依托的。中國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由高碳向低碳的模式中逐漸轉變。使中國的經濟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茹.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稟賦與國際經驗借鑒[D].
[2] 儲呈陽. 淺談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D].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