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水資源經濟學就是研究日漸稀缺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的經濟科學,旨在使生產者或消費者以同樣的水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用滿足或者以盡可能少的水資源消耗獲得同樣的效用滿足。
關鍵字:水資源;經濟學;三大趨勢
中圖分類號: TV21 文獻標識碼:A
1 水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水資源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和極其豐富的功能,大體上具有生活用水功能、生產用水功能和生態用水功能。生活用水功能包括飲用、梳洗、裝點等功能,生產用水包括農業、工業、運輸、養殖用水等功能,生態用水包括水生態景觀、水生態調節、水環境容量等功能。這種水資源的多用途性,就需要經濟學研究如何將稀缺的水資源配置到人們最急需的地方去,以產生最高的效用。
水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其范圍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狹義的水資源經濟學”,只包括符合一定水質要求的水資源數量配置的研究內容;第二層次,“中義的水資源經濟學”,同時包括水資源數量配置和水環境質量配置的研究內容;第三層次,“廣義的水資源經濟學”,同時包括水資源數量配置、水環境質量配置和水災害防范等研究內容。從現有水資源經濟學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到,針對這三個層次不同范圍都有研究。一般而言,水資源經濟學主要研究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前者。
2水資源管理政策的三大趨勢
2.1 三個結合的趨勢
水資源管理向來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在相當長時期甚至是政府的主要職責,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不同經濟主體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制衡的結構。在水資源管理中是典型的政府、企業、公眾三足鼎立的關系,政府與企業之間、政府與公眾之間、企業與公眾之間不是簡單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而是相互制衡的關系。
首先,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從水資源的供求關系而言,政府是提供者,企業是需求者;從權利和義務關系看,企業向政府繳納水資源稅費,政府向企業提供水資源安全保障等公共產品;從政策制定與實施的關系看,政府是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體,而企業是政策作用的對象,但是企業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可以發表自己的聲音,企業可以對政府的政策實施加以監督。
其次,政府與公眾的關系。從水資源的供求關系看,政府是水資源的供給者,公眾是水資源的需求者;從權利和義務關系看;公眾向政府繳納水資源稅費,政府向企業提供水資源安全保障等公共產品;從政策制定與實施的關系看,公眾選舉出來的政府制定和實施水資源政策,公眾有權參與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第三,企業與公眾的關系。作為生產者的企業是商品市場的供給者,作為消費者的公眾是商品市場的需求者。企業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選擇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公眾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購買什么、購買多少。在這個買賣關系中,公眾具有極大的選擇權,對于有利于水資源保護、有利于水資源節約、有利于水生態安全的產品多購買,反之少購買,以此對企業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2.2 三個轉變趨勢
2.2.1從“重供給管理、輕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并重”的轉變趨勢。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對水資源的需求呈現出不斷遞增的趨勢。但是,水資源的供給是存在一個生態安全極限的,也就是說超過這個極限,就會導致生態災難,使得人類的取水行為得不償失。因此,在接近生態安全跡象情況下,必須強調需求管理,通過提高水資源效率遏制過度水資源需求。
2.2.2從“重技術創新、輕制度創新”向“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并重”的轉變趨勢。技術創新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可以提高水資源效率、可以使廢水變成水資源,促進技術創新是保障水資源安全的長久之策。對于中國而言,要不遺余力地推動水資源科學的發展、促進水資源技術的研發、加速水資源技術市場的建設、推廣水資源技術的應用。但是,僅僅強調水技術創新是不夠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沒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即使一項先進的水利工程建成了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2.2.3從“重工程設計、輕政策設計”向“工程設計與政策設計并重”的轉變趨勢。在水資源管理中政策設計遠遠超出傳統的稅收政策、價格政策等。一些被傳統經濟理論認為難以使用市場機制和市場政策的領域,目前也已經成為政策設計的熱點領域。例如,長期以來認為水權屬于公共產權,難以進行市場交易,但是隨著水資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水權界定和保護的成本越來越低于其制度創新的收益,因此,進行水權界定、鼓勵水權交易就成為一項有利于增進社會福利的政策。這些手段都需要基礎科學的研究,更需要應用科學的探索,需要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再以理論指導實踐的反復探索。這個探索過程就是一個政策設計的過程。
2.3 三個評估的趨勢
發達國家在水利工程的興建、水資源政策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往往要開展事前評估、事中評估和事后評估這“三個評估”。這是水資源政策的一個趨勢。
2.3.1 事前評估。一個水利工程從無到有,一項水資源政策從老到新,無一不涉及成本一收益的比較,而且應該是綜合考慮內部成本和內部收益、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后的成本一收益比較。事前評估是指一項水利工程興建前或水資源政策出臺前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2.3.2 事中評估。雖然一個水利工程興建前或水資源政策出臺前已經作了經濟評估和生態評估等,但是,由于事先評估的信息往往不完全,因此,其評估結論往往未必是可靠的。在一個工程或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需要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重新評估。
2.3.3 事后評估。事后評估是對一個水利工程建成使用若干年后或一項水利政策實施一段時間以后所進行的成本一收益的比較分析。事后評估容易被忽視,實際上,事后評估的意義不亞于事前評估和事中評估。通過事后評估有利于檢驗一個項目或政策的決策科學性程度,有利于從以往的決策中吸取教訓。
3 水資源經濟學研究前景展望
綜上所述,水資源經濟學是水利學科和經濟學科的一個更高層次,從水資源經濟學的發展過程演變來看,水資源經濟學的研究進展非常迅速,并且研究前景非常廣闊,水資源經濟學的學科也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水資源經濟學融會貫通水資源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隨著水資源學和經濟學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貢獻的不斷認識,水資源源經濟學的研究不僅顯得更為必要,而且將呈現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陳志愷.人口、經濟與水資源的關系,2002.
[2] 宿華,管云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協調發展途徑的探討,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