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10-35kV系統以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的方式為主。該方式的顯著優點是,眾所周知電力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的幾率在60%以上,當系統發生的單相接地故障時,允許繼續運行不超過2小時。但是由于系統對地電容的存在,就有可能引發起間歇性弧光接地、鐵磁諧振等中性點位移過電壓等情況。那么安裝消弧線圈可以有效地補償系統的對地電容電流。及時、準確地測量電網對地電容電流的大小,對于系統消弧裝置的選型,實現對系統對地電容電流的科學補償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電力;電容; 測量系統
中圖分類號: TD612 文獻標識碼:A
1估算法測量系統的電容電流:
1.1架空電力線路
1)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系統對地電容電流近似計算公式為:
無避雷線時:(A)
有避雷線時:(A)
式中Ue—額定線電壓(kV)
L—線路長度(km)
2)、系數,因水泥桿,鐵塔線路增10%。
說明:①一般實測表明,夏季比冬季電容電流值大10%左右。
1.2電力電纜線路
三芯電纜線路在同樣電壓下,每公里的電容電流約為架空線的25倍,單芯電纜線路則達50倍。對油浸紙電力電纜近似公式如下:
6kV系統: (A/km)
10kV系統: (A/km)
其中:S—電纜截面積(mm2)
Ue—額定線電壓(kV)
2中性點外加電容法
中性點外加電容測量系統的容性電流,是在系統無補償的情況下,在系統中性點,對地接入一個適當容量的電容器,測量前后中性點的不對稱電壓和位移電壓,通過計算公式間接得到系統單相接地容性電流值,其測量原理圖如下圖所示。根據系統電容電流的形成原因,我們采用在系統中性點處外加電容Cad,視中性點電壓Uo為一個恒壓源,則所加電容Cad和系統總電容Cx串聯,測量Cad兩端電壓Un及中性點電壓Uo(不加電容),不難得出計算公式:
Un/(Uo-Un)=Cx/Cad
Cx=CadUn/(Uo-Un)
Ic=UωCx
有時,還會遇到系統三相很對稱,這時,中性點不對稱電壓和位移電壓很低,無法準確測量和計算,需考慮在某一相上添加偏移電容。人為地加大中性點電壓,便于測試,計算時,電容值再減去偏置電容量,如下式:
中性點外加電容測量系統的容性電流,是在系統無補償的情況下,在系統中性點,對地接入一個適當容量的電容器,測量前后中性點的不對稱電壓和位移電壓,通過計算公式間接得到系統單相接地容性電流值,其測量原理圖如下圖所示。根據系統電容電流的形成原因,我們采用在系統中性點處外加電容Cad,視中性點電壓Uo為一個恒壓源,則所加電容Cad和系統總電容Cx串聯,測量Cad兩端電壓Un及中性點電壓Uo(不加電容),不難得出計算公式:
Un/(Uo-Un)=Cx/Cad
Cx=CadUn/(Uo-Un)
Ic=UωCx
有時,還會遇到系統三相很對稱,這時,中性點不對稱電壓和位移電壓很低,無法準確測量和計算,需考慮在某一相上添加偏移電容。人為地加大中性點電壓,便于測試,計算時,電容值再減去偏置電容量,如下式:
由上述計算式知:Cx與系統頻率無關,中性點高次諧波電壓不會影響測量過程及結果,中性點外加電容法是現場常用地較簡捷地一種方法。
3母線外掛電容法
母線外掛電容法測量系統對地電容電流,是在系統無補償的情況下,在系統的某一相線上對地接入一個適當容量的電容器,根據相電壓的變化值,通過公式計算間接得到電流值,其原理圖如下圖所示:
C=Cad*Ua/(Uo-Ua)
IC=ωCUφ
Ua:掛電容后相電壓
U0:掛電容前相電壓
4儀器測量接地電容電流法
在系統的PT二次輔助線圈注入小電流的變頻測量信號,采用高性能A/D采樣回路和數字信號處理器,對注入的測量信號進行計算分析,可直接讀出被測系統的對地電容電流值。為了使測量數據準確,測量時應拆除待測系統中的消協裝置。測量接線示意圖如下:
參考文獻
[1] 孫凌云. 小電流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和測距的研究 2008.
[2] 潘永剛 .小電流接地選線模擬實驗系統的研制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