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w[P]為0.30%左右的中磷鐵水進行了脫磷預處理研究。分別研究生產溫度、脫磷劑用量、助熔劑種類和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磷效率的影響。研究顯示,生產溫度控制在1400℃,脫磷劑用量控制在76g/kg,Fe3O4過剩系數控制在25%左右時,脫磷效果較好。本實驗對各參數有關的生產影響進行了研究,有利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穩定性。
關鍵詞:中磷鐵水,預處理,脫磷
中圖分類號:TF704.4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磷是絕大多數鋼種中的有害元素,容易在晶界偏析,引起鋼的低溫脆性和回火脆性。鐵水預處理是指鐵水在進入煉鋼爐前,為除去某些有害成分或回收某些有益成分而進行的處理過程。近年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用戶對鋼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1]。鐵水預處理一般分為鐵水脫硫預處理和鐵水“三脫”(脫硅、脫硫、脫磷)預處理。鐵水預處理工藝對現代鋼廠尤為重要,已經從最初為滿足冶煉低硫或極低硫鋼種的需求,發展成為煉鐵-煉鋼-凝固過程優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環節,特別是隨著專用轉爐脫硅、脫磷工藝技術的開發與進展,正在形成一種全量鐵水進行“三脫”預處理的先進工藝。新一代鋼廠應大膽采用全量鐵水三脫預處理工藝,以建立起高效低成本的潔凈鋼生產工藝平臺,增強產品競爭力,加快大型轉爐節奏,提高生產效率,以實現緊湊、高效、節能的循環型經濟發展模式。鐵水預處理的選擇需要考慮效果、成本、效率等因素[2-3]。
鐵水預處理工藝,從熔劑加入方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噴粉法:用氮氣或空氣輸送,用浸沒噴槍將粉劑噴入熔池底部;另一種是底部吹氣法:將熔劑加在鐵水表面,爐底通過透氣磚吹氮氣攪拌。
本文對中磷鐵水進行了脫磷預處理研究。研究了生產溫度、脫磷劑用量、助熔劑種類和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磷效率的影響。
2 實驗方法
本實驗在實驗室以w[P]為0.35%的中磷鐵水為研究對象進行脫磷預處理。脫磷劑用量、助熔劑種類和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磷效率的影響,從而找出最適合武鋼生產的工藝條件和參數。實驗在立式高溫碳管爐中進行。立式高溫碳管爐由水冷爐體、高電流低電壓變壓器、配電控制柜和進出水箱等組成。實驗中所采用的鐵樣是用武鋼高爐生鐵制備,將生鐵在中頻感應電爐中熔化、脫硅和添加磷鐵,然后澆鑄成一定直徑的圓棒,再按每段重量500g左右的要求截成許多小段。渣劑原料中,氟化鈣為分析純試劑,氧化鐵和CaO采用武鋼現場所用軋鋼皮和塊狀活性石灰,軋鋼皮不需經過粉碎,活性石灰粉碎后,和氟化鈣粉末混均加入。
2.1 溫度對鐵水脫磷效果的影響
采用基準渣系,即CaO過剩系數為0.45,Fe3O4過剩系數為0.25, CaF2/CaO為0.5。分別在1250℃、1300℃和1400℃下,使用剛玉坩堝和高溫碳管爐進行實驗。
本系列實驗使用剛玉坩堝,加入大量脫磷劑和吹入攪拌氣體使鐵水碳含量降低很多,鐵水熔點升高。因此,在做1250℃實驗時鐵水凍結,實驗無法繼續進行。所以圖1中僅列出了1300℃和1400℃的脫磷結果。
圖1 1300℃和1400℃下鐵水磷含量隨時間的變化(w[P]0=0.35%)
圖1表明,脫磷反應進行得很快,5min左右差不多已經完成,[%P]降到0.05%~0.10%,之后一段較長時間內脫磷反應進行速度很慢,[%P]緩慢下降;20min以后開始回磷。回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爐渣中的FeO、CaO逐漸消耗,3CaO·P2O5生成逐漸增多,導致脫磷反應的熱力學條件惡化,結果磷又從熔渣中被還原返回到鐵水中去。
在溫度較高的時候,可以適當縮短處理時間,這樣既可以得到較高的脫磷率,也可以加快鐵水預處理的生產節奏。
2.2 助熔劑種類對鐵水脫磷效率的影響
助熔劑種類系列實驗在CaO利用率、Fe3O4利用率、溫度、坩堝等實驗條件都完全相同。在1350℃下,使用石墨坩堝和高溫碳管爐進行實驗。結果見圖2。
圖2 脫磷劑種類對脫磷率的(w[P]0=0.35%)
對于中磷鐵水脫磷,使用CaCl2作助熔劑對脫磷有利,脫磷率達到了83.42%。此脫磷率比使用CaF2作助熔劑高出2.67個百分點。
2. 3 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磷效果的影響
計算配渣方案時規定:CaO過剩系數為0.45;CaCl2/CaO為0.5;脫磷后生成的化合物為3CaO·P2O5,脫硅后生成的化合物為2CaO·SiO2;使用剛玉坩堝和高溫碳管爐進行實驗。脫磷率與Fe3O4過剩系數的關系繪于圖3中。
圖3 Fe3O4過剩系數對脫磷率的影響(w[P]0=0.35%)
Fe3O4過剩系數指的是超過Fe3O4理論需要量的比例。由圖3可以看出,在Fe3O4過剩較少的時候,增加Fe3O4配比對脫磷率的影響不明顯;當Fe3O4過剩率超過15%以后,增加Fe3O4的用量,脫磷逐漸增加,到35%時達到最大值;繼續增加Fe3O4用量,脫磷率又下降。
適當提高爐渣的氧化性,有利于脫磷效率。但同時因為FeO濃度增加同時還使P2O5的活度系數增大,導致爐渣的磷容量減小,脫磷能力下降。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存在一個對應于脫磷率峰值的最佳FeO含量,亦即一個最佳的Fe3O4過剩系數。
脫磷效率還與渣的粘度有關。本系列Fe3O4過剩系數為45%、35%,25%的實驗中,觀察到爐渣的粘度較大,部分渣聚集成團,流動困難。而Fe3O4過剩系數為15%、5%的實驗中,渣粘度小。由折算得知,本系列5組實驗的脫磷渣,其初始FeO濃度分別為55.79%、51.64%、48.07%、44.95%和42.22%。這說明,在FeO濃度超過一定值時,FeO的增加會使爐渣粘度升高。
本系列實驗在Fe3O4過剩系數等于35%時,脫磷率達到最大值82.54%。總的來說,在研究的氧供應量范圍內,脫磷率與Fe3O4過剩率的關系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是Fe3O4過剩系數高時,過剩的氧主要用來氧化鐵水中的碳,而沒有發揮氧化磷的作用。
2.4 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碳量影響的研究
配渣方案同2.3。使用剛玉坩堝和高溫碳管爐進行實驗。脫磷率、脫碳量與Fe3O4過剩系數的關系繪于圖4中。
圖4 Fe3O4過剩系數對脫磷率和脫碳量的影響(w[P]0=0.35%)
由圖4可知,Fe3O4過剩系數對鐵水脫碳量的影響明顯分為三個時期,第1個時期Fe3O4過剩系數小于大約15%,此時增加Fe3O4用量對脫碳量沒有影響;第2個時期Fe3O4過剩系數在15%~35%之間,此時脫碳量隨Fe3O4用量增加而增大;第3個時期Fe3O4過剩系數超過35%,此時脫碳量隨Fe3O4用量增加而急劇增大。
綜合考慮脫磷和脫碳的問題,將Fe3O4過剩系數控制在25%左右比較合適,這時的脫磷率比較高,脫碳量大約0.45個百分點。
結語
(1)在1400℃時,既可以得到較高的脫磷率,也可以加快鐵水預處理的生產節奏;
(2)對于中磷鐵水脫磷,使用CaCl2作助熔劑對脫磷有利;
(3)綜合考慮脫磷和脫碳的問題,將Fe3O4過剩系數控制在25%左右比較合適。
參考文獻
[1] 趙昌武. 武鋼煉鐵工序節能降耗分析[J]. 煉鐵,2001(2):13~15.
[2] 馮聚和,艾立群,劉建華. 鐵水預處理與鋼水爐外精煉[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84~85.
[3] 王濤, 夏幸明. 鐵水“三脫”的工藝特點及對轉爐冶煉的影響[J]. 煉鋼,2005,2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