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柑橘介殼蟲是柑橘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它種類多、繁殖快,世代重疊危害性大。遍布于全國各柑橘產區,尤以吹綿介、紅蠟介、糠片介、黑點介、褐圓介、矢尖介、堆蠟粉介危害最嚴重。又因其體被有蠟質,采用單純的化學農藥防治,收效不太理想,而且會導致介殼蟲抗藥性增強、天敵數量減少,污染果品和環境,因此,應采用綜合防治。
柑橘介類害蟲的共同特點是雌雄異形。雌蟲有發達的口器、無翅、體壁堅韌或柔軟,體外披有蠟粉或堅硬的蠟質介殼保護身體。一般喜陰濕,大多數寄生在葉背或枝葉茂密、空氣不流通處。介類蟲體小、密度高、危害十分嚴重。如吹綿介,以若蟲和雌蟲為害樹干、枝、葉等,能誘發嚴重的煙煤病,使樹勢衰弱,枝枯葉落,甚至全株死亡;矢尖介、糠片介、黑點介以成蟲、幼介寄生于柑橘枝梢、葉及果實上危害。被害后的枝梢枯萎、葉片卷曲干枯易脫落,造成樹勢衰退,果實受害停留于綠色狀態,品質變劣,產量下降。近些年矢尖介在柑橘園為害加劇,1 0年生以上結果樹9 0%遭受危害,被害植株輕的枝枯葉黃,似火燒一樣,重的整株枯死。被害果實布滿介點,外觀受損,品質低劣,失去商品價值,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據觀察,柑橘介殼蟲雖有許多種,發生世代各不相同,但仍有一些相似的規律性:如年發生1代的紅蠟介,其若蟲的孵化期是5月中旬至7月上旬;年發生2代的吹綿介,其一代若蟲的孵化期為5月上旬至6月下旬;年發生3代的長白介,其一代若蟲孵化期為5月上旬至5月下旬;年發生4代的褐圓介、黃圓介,其一代若蟲孵化期為5月上旬至5月中旬。因此,不論其年發生世代多少,若蟲孵化期有早有遲,但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大多數介類的若蟲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時期。介殼蟲蟲體小、齡期也很短,爬行范圍極為有限,一般借助風力、流水及動物傳播,通過人為活動如運輸果品、苗木等經營活動,很容易將介殼蟲傳播蔓延開來。
1.抓住最佳防治時機 春梢抽生、開花期是柑橘介殼蟲的盛發期,抓好全年以第一代幼介盛孵高峰期至第一代雌成介產卵前為最佳防治適期。當春梢伸長到1~2 m m時,要及時用化學農藥噴施防治1次。4月中旬在柑橘園種植一些作物如紫蘇、大豆、霍香薊等,可轉移介殼蟲對柑橘的危害,并為害蟲天敵提供食料、棲息及繁殖場所,可明顯減輕介殼蟲的危害。夏梢抽生、生理落果期防治介殼蟲,應抓住6月中下旬將抽生的夏梢連續抹除,利用晚夏梢,先保果后擴冠。盛產樹因樹冠已達應有大小,要連續不斷地抹梢至7月中旬促放早秋梢結果母枝時為止,以阻斷多種害蟲的食物鏈,抑制害蟲的蔓延。在這段時間內正是柑橘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至幼果生長期,又是梅雨季節尾聲和夏季干旱來臨之前,氣溫較高,空氣濕度也大,噴藥一般不會產生藥害,能有效地阻止第一代幼介上果、上新梢危害,極大地壓低蟲口數量。其次是柑橘采收后的1 1~1 2月也是較佳防治適期,如果最佳適期內防治不力,則應盡可能在采果后抓緊噴藥,冬季氣溫低,柑橘進入休眠,介殼蟲也處于相對靜止時期,因此,應抓住這一時期進行防治。比如剪除病蟲為害嚴重的枝葉,清除柑橘園的落葉、枯枝、地衣、苔蘚和雜草,集中燒毀,清翻園土,將入土越冬的蟲體曬干凍死。1 2月中下旬全面噴藥(以石硫合劑、石油乳劑為主)防治1次。但切忌在采果后柑橘樹尚未恢復生理平衡時噴藥,否則會導致大量落葉,影響樹勢及下年產量。2月中下旬,春芽即將萌發前,對介殼蟲重發的柑橘園可噴布一次松脂合劑,可形成一層薄膜,將介殼蟲封閉腐蝕致死。早秋梢抽生、果實迅速增大期對殼介蟲的防治,7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新生代介殼蟲的若蟲盛期,可于7月中下旬,夏剪時首先剪除病蟲危害和蔭蔽的枝葉,及時燒毀。對介殼蟲危害仍能較嚴重的桔園,可再用藥劑防治。果實成熟期與采收期對介殼蟲的防治。9月下旬,各類介殼蟲又相繼出現新一代若蟲盛期,用藥劑防治外,還應連續不斷地抹除晚秋梢,降低介殼蟲的越冬基數。
2.選準對口的化學農藥和適宜使用濃度 過來,由于濫用化學農藥,導致柑桔介殼蟲產生了較高的抗藥性,造成一些常用的殺蟲劑效果下降。過去防治介類害蟲常用高毒農藥,如氧化樂果、水胺硫磷等,目前這些農藥已在生產上禁用,因此必須選擇一些高效低毒的殺蟲殺介劑,可選擇的農藥有:①噻嗪酮(優樂得)懸浮劑。為昆蟲生長調節劑,使用2 5%噻嗪酮懸浮劑10 0 0~15 0 0倍液,防治介類害蟲的效果可達9 3%以上,宜在1~2齡初期的幼蟲期噴灑,每年使用1~2次。②松脂合劑。以天然原料為主的低毒殺蟲劑。使用2 0%或3 0%松脂酸鈉2 0 0~3 0 0倍液,防治介類害蟲效果可達9 4%以上,每年使用2~3次。③阿克泰。是一種全新的含有噻蟲啉活性成分的殺蟲劑。④噻蟲啉。屬第二代新煙堿衍生物殺蟲劑,它是一種神經毒劑,與昆蟲的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發生作用。使用阿克泰4 0 0 0倍液,防治柑桔蚧類害蟲的效果在9 0%以上。每年使用1~2次。⑤昆蟲生長調節劑毒噻乳油。含有一定比例的噻嗪酮。使用3 0%毒噻乳油2 0 0 0~2 5 0 0倍液,防治蚧類害蟲的效果均在9 6%以上。每年使用1~2次。以上藥劑均為高效低毒殺蟲劑,其防效與常用的4 0%速撲殺(殺撲磷)和8%樂斯本這兩種藥劑相當。對環境、柑桔、天敵和人畜都較為安全,防治效果都較理想。防治介類害蟲時,應掌握在介類第一代若蟲高峰期施治,噴透噴勻樹冠,才能保證較好的防治效果,降低第一代的蟲口基數。此外,土法防治柑桔介殼蟲效果也很好,常用的土農藥配方有:①用鮮人尿噴施柑桔葉面,每株5 0 0 g,即殺蟲又施肥,一舉兩得。②取干煙葉5 0 0 g,放入5 k g人尿中泡1 0天,濾除煙葉渣后,加水2 5 k g稀釋即可噴施柑桔樹,隔天噴1次,連噴2~3次。③用洗衣粉5 0 0 g加食鹽2 5 0 g,對水1 0 0 k g噴施,隔1 0天噴1次,連噴2~3次。④用洗衣粉5 0 0 g加柴油1 5 0 g,對水5 0 k g,煮沸冷卻后噴施。⑤用洗衣粉和煤油各2 5 0 g,先用5 k g水煮至快開,倒入洗衣粉和煤油,充分拌勻,再熬1 5分鐘就成原液,然后加入5 k g水即可噴施。⑥用肥皂5 0 g,溶于5 0 0 g 8 0~9 0℃的水中,另加入預熱到4 0~5 0℃的柴油適量,攪拌均勻,使用時取原液對水2 0倍噴霧,7~1 0天噴1次,連續2~3次。⑦先把5 k g水在鍋中煮開,加1 k g純堿在開水中,待堿溶化加入碾碎的1 k g土松香,邊煮邊熬,成黑褐色液體為止,熬好過濾即成原液,可對水1 5~2 0倍噴霧。⑧用食醋摻4~8倍清水,對成酸度為0.2 5~1度的醋液,噴于介殼蟲體上,每隔3天噴1次,連續3次。若是成蟲則配成1~2度醋液。⑨細辣椒粉5 0 0 g,面粉2 5 0 g,水3 0 k g,充分拌勻熬煮,待液為粉紅色稀米湯時倒出,然后加入柴油2 0 0 g,拌勻混合,再加入2 7 0 k g水即可使用。
3.保證噴藥質量 在選用機油乳劑時,主要是依靠礦物質油乳劑直接接觸蟲體,使蠟質層腐蝕融解,便于有機磷農藥滲入蟲體內,從而殺死介殼蟲。因此,在施藥時,必須仔細周到,樹冠內外、上下、葉片正反兩面均要噴到。介殼蟲發生特別嚴重的桔園,最好先修剪后噴藥。一般成年桔園每畝要噴足藥液1 0 0 k g以上。使用礦物油乳劑加有機磷農藥防治介殼蟲時,必須注意:在柑桔花芽分化后期、現蕾開花期、高溫干旱和果實成熟后期均不要使用礦物油乳劑,也不要降低濃度使用,以免產生藥害或延期成熟,降低品質。樹勢嚴重衰弱或蟲害特別嚴重的桔園,噴藥后易出現輕微的落葉現象,應適當降低使用濃度。噴藥后4 8小時內若遇雨,須及時補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