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亮,吳思渝,冷奕光,張 松,王 江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市場信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自2008年5月開展生豬生產及價格監測預警工作4年多來,為政府宏觀調控和農民養豬規避市場風險,起到了參謀和引導作用。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全國豬肉供給已形成了大開放、大流通的市場體系,影響生豬價格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市場機制的作用更加明顯,生產和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更加劇烈。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生豬價格已經歷了6次明顯波動,其中3次價格年環比波動幅度超過50%。特別是2007年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對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再度引起了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大生豬生產調控措施,開展生豬監測預警,穩定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已刻不容緩。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于2007年8月與軟件開發商共同研發了生豬監測預警系統軟件,經過8個月的研發、修改、演示和培訓,于2008年5月正式啟動四川生豬生產及價格監測預警系統。
2.1 確定監測點的原則 要提高生豬監測預警系統的準確性,關鍵在于監測點的各項生產數據和市場價格,不論從生豬生產數量上選擇,還是從區域分布上選擇,都能夠在客觀上反映全省生豬數量及價格的變化趨勢,具有全省的代表性。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市場信息中心選擇了生豬生產大縣、生豬調出大縣、農業部生豬監測縣、四川省生豬價格定點調查縣作為監測點。最后確定了18個市州、68個生豬生產大縣共計1360個鄉鎮、2720個村、3727個村民小組(社)、11.86萬個散養戶、2300個適度規模戶(場)作為生豬生產及價格的監測預警監測樣本。
2.2 數據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由村防疫員定期統計樣本場戶的生豬存出欄及價格等基礎數據,經鄉鎮畜牧獸醫站匯總后,通過網絡或紙質報表送縣畜牧局統計員。縣局統計員匯總整理各項數據后,登陸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網“生豬預警”專網填報。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生豬監測預警”系統將各縣數據匯總即可自動生成各項圖表。最后人工稍加整理,即可通過網絡、紙質、廣播等方式發布監測周報、月報、半年報和年報。
2.3 健全制度,強化措施,保障監測數據真實可信 為保證生產、價格數據的真實性,4年來先后出臺修訂了《四川生豬生產監測預警系統軟件管理員手冊》、《四川省生豬監測預警工作考核評比細則(試行)》。通過年年分級培訓、2年一次全省總結交流等形式,提高了統計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增強了各級統計監測人員工作的責任感,逐步建立了數據預審核查、公開發布和獎懲機制。
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具有“網絡填報數據、自動顯示圖標、智能簡要分析、省市縣三級監測預警”的四大功能,以及“填報簡便、分析快捷、界面直觀、圖視易懂”的四大特點。與傳統人工統計監測綜合比較,概括有以下三點。
3.1 極大地提高了統計監測的時效性 傳統方式統計的特征是遲緩、延時。而生豬監測軟件系統的特征是,統計上報迅速、數據保存長久、結果顯示快捷、圖表調用方便、走勢圖例直觀。在價格周報和生產月報按時完成后,2小時即可以實現周報分析,半天可完成生產月報分析,1天可完成季報或半年報分析,3天內可以完成年報分析,極大地提高了生豬監測工作的時效性。
3.2 全面顯示了各項指標 從地域分布上來看,有省、市、縣三級區域生豬生產和價格的分布趨勢。從生產統計上來看,包括了監測點生豬存欄總數,肥豬、仔豬、母豬的存出欄分項數量。從市場價格來看,有生豬價格、飼料原料和育肥豬配合料價格、中間環節效益(肉-豬價差)等內容的比較。從時間來看,可以按照價格對日報、周報、月報、半年報和年報進行快捷式的環比及同比。從養殖對象上來看,可以對規模戶、散養戶、養殖場、加工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行快速統計和利潤比較。
3.3 實現了省市縣三級監測預警和預測 監測的目的在于分析數據、研判走勢,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依據,為養殖場戶規避市場風險提供參考,解決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避免輿情“一邊倒”。該套監測預警軟件以其三個特色,智能顯示不同價格區域和不同地域的監測預警結果。一是以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原色,分別代表價格高與低、熱與冷的不同警戒線位,養殖場戶可以根據不同色別預警線位,適時掌握價格動態,調整豬群結構,把握補欄出欄時機。二是各市、縣在參考全省監測預警結果的同時,也可以實現本市、本縣的生豬監測預警。三是經過4年多的數據積累,設置相關參數后,軟件可以智能顯示未來半年或全年的價格走勢,有助于生產者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以做出相應存出欄的調整。
四川省生豬監測預警運行4年多以來,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了依據,對養殖場戶規避市場風險起到了指導作用。
4.1 政府調控能力進一步提高在2009年上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價格巨幅下跌過程中,為省政府啟動凍豬肉儲備計劃提供了政策出臺的依據。2009年上半年4月份,省政府委托省商貿廳和省畜牧食品局草擬儲備凍豬肉文件,生豬監測數據成為省畜牧食品局擬定凍豬肉儲備建議的重要依據。2010年5月份,省政府委托省畜牧食品局代擬儲備凍豬肉文件,省畜牧食品局再次采用了2年來的監測數據,最后都被省政府采納,迅速出臺了政策,啟動了凍豬肉收儲計劃,防止了生豬價格的過度下滑。2011年全國生豬價格高位運行,部分省區采取了儲備肉投放措施以平抑市場,而四川根據國家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滑有關預案的依據,對存出欄、疫情、飼料價格、自然災害、進口豬肉及散養戶數量等疊加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后,依托市場調節未出臺加速投放儲備肉政策,同時對城鎮低保戶實行“菜籃子”補貼,既保護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又避免了城鎮低保戶因肉價高導致生活水平降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底,四川省生豬監測預警周報、月報被國務院辦公廳《國辦要情》和省政府辦公廳《省內要情》分別采用12次,為政府掌握生產和價格動態,起到了較好的參謀作用。
4.2 監測預測逐步貼近實際對2009年全年生產及價格數據分析后,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市場信息中心預測2010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將走低,全年價格走勢將呈“V”字形,拐點將在6月中下旬。預測發布上網后,洪雅縣等地的養豬大戶根據網絡發布的信息,迅速調整豬群結構,淘汰經產母豬,少配種下崽,避免了上半年價格低迷期的風險。2010年5月下旬,監測周報建議養豬戶可以適度增加仔豬存欄,新都等地的養豬場戶立即購進仔豬,結果在國慶前都趕上了行情,賣了個好價位,彌補或降低了上半年的虧損。2010年末,根據四川省生豬價格連續兩年呈“上半年急速下滑、下半年快速回升”的態勢,結合對飼料原料價格、存出欄結構、全國生豬價格及兩年半監測資料的比較分析,在“2010年四川生豬價格簡析報告”中作出了對2011年價格走勢的基本預測:“受制于飼料價格的攀高,加之年末母豬、仔豬、肥豬存欄比重低于均衡水平,后期生豬數量不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呈‘緊平衡’,價格將在高位震蕩運行,下降空間有限”。從2011年全年的走勢情況來看,全年玉米和育肥豬配合料同比分別增長10.09%和8.90%,除4月中旬和9月下旬價格高位向下調整兩次以外,全年呈震蕩走高的態勢,一改前兩年上半年價格持續低迷的狀況,沒有出現豬糧比跌破6比1的均衡線,基本實現了預測目標。2011年末至2012年初,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市場信息中心根據全國和四川生豬價格、生產供求情況綜合分析,預測2012年生豬價格可能呈“U”字型和“W”型,主要是依據2011年產能和進口豬肉數量、飼料人工成本、冬季仔豬痢疾以及季節性市場需求等因素的疊加,這將增加2012年生豬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但2010年的最低價與2011年的最高價格均不會出現。從今年1~8月的走勢來看,基本呈“U”字型。
4.3 引導輿情“兩兼顧”,避免“一邊倒” 四川省既是生豬調出大省,也是消費大省,生豬生產及市場價格直接關系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備受政府重視和社會輿論關注。而輿論的關注點在于城鎮消費者的民生問題,對生產者的利益及成本等疊加因素并不甚了解。因此,開展生豬監測和及時發布信息,既是政府宏觀調控和生產者掌握市場動態的需要,也是引導輿情“兩兼顧”、避免“一邊倒”的需要。應用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開展監測預測4年多來,在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網“生豬監測”欄目和紙質簡報發布監測預測價格周報、生產月報和全年監測預警報告共計280余期,先后被國務院辦公廳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分別采用20余次,100多家主流媒體先后轉發、編摘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的周、月報760多次,為輿情發揮正確導向,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過4年來的實踐,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以電腦網絡填報、自動顯示圖表、智能簡要分析和省市縣三級監測預警的四大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監測預警的效能,開創了畜牧業信息化建設應用的新局面,為實現畜牧業各類畜禽生產及價格監測預測,打造“畜牧業生產調度指揮系統”綜合平臺,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但是,監測工作還需在以下三方面進行完善提高。
5.1 各級財政給予資金上的長期支持 將其列入常年性財政預算,解決鄉(鎮)村兩級調查統計人員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網絡電腦硬件匱乏問題,解決各級統計監測必要的工作經費。
5.2 強化統計分析隊伍建設加大對各級監測分析人員電腦操作、監測指標、分析方法等技能的培訓力度,向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生產者提供更多數據可靠、內容真實準確、圖文并茂的監測報告。
5.3 進一步完善監測系統軟件經過3~4年大量數據的積累,特別需要盡快建立預測預警經濟學模型,為科學監測預警提供經濟學理論支撐,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更好地為現代畜牧業和農民增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