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仰雙,刁運華
(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自全國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以來,四川省公豬站及配送網絡標準化建設有很大的改進,種豬及精液質量明顯提高。但在項目實施中,一些站特別是只有幾頭公豬的小站,常常存在技術水平低、操作程序不到位、精液質量差等情況,亟待改進。
1.1 重要設備不足 多數小站存在設備不齊全、不配套等問題,除基本的重要配置顯微鏡、17℃恒溫冰箱、水浴鍋外,其他必備的小設備不全,如蒸餾水容器、量杯、移液工具等。有的站設備陳舊,天平銹蝕,精確度不夠,顯微鏡滑絲、物(目)鏡模糊甚至不能用。有的站水浴鍋容量太小,與種公豬規模不相適應,顯微鏡目鏡物鏡不配套,攪拌器攪拌珠缺失等。設備不全造成不能按正常程序操作,是影響精液質量的基本原因。
1.2 稀釋液配制不合要求 不管使用成品稀釋劑還是自配稀釋劑,都必須計量準確才能保證稀釋液合格,保證正常的滲透壓和營養濃度。在稀釋液配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2.1 使用純度不夠和過期變質的稀釋粉。一方面由于稀釋劑用的化學制劑特別是葡萄糖等生產廠家多、質量參差不齊、雜質含量高、純度不夠,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過程中,不斷開啟瓶蓋,并未保存在低溫環境中,吸收空氣中水分發生質和量的變化。
1.2.2 稀釋用水質量差。蒸餾水使用量大,有的站由于雙蒸水來源困難,使用涼開水、生理鹽水、礦泉水、純凈水、醫用葡萄糖液等替代。這些液體因礦物質、微量元素不達標,使配制的稀釋液滲透壓發生變化,往往造成精液質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1.2.3 稀釋粉稱量不準確。配制稀釋液稱量必須準確,否則影響精液質量,甚至使精子死亡。普遍存在普通天平稱量不準,憑經驗估計用量,將成品稀釋粉分包使用,以大刻度量杯度量稀釋,誤差極大。度量不準確是造成精液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1.2.4 稀釋粉溶解不充分。在配制過程中,由于加熱攪拌不足,稀釋粉溶解不充分,不均勻,杯底部溶液濃度高,上層溶液濃度低。
1.3 不按規程操作 豬常溫精液生產程序較為復雜,環節較多且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精液產品的質量。
1.3.1 原精放置過久。有的站由于技術人員少,既要采精,又要檢驗、稀釋、分裝等,把多頭公豬采精完成后,再集中處理,導致原精放置過久,精子活力下降。
1.3.2 不作質量檢測。一些技術員操作技能不高,不能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更不能正確判定精子密度、活力以及稀釋倍數等。
1.3.3 稀釋的溫差過大。有的水浴鍋容量較小,水溫過高或過低,稀釋液與原精液溫差較大。
2.1 完善相關設備 設施設備是建立供精站的條件和基礎,各種設備的規格型號應與種公豬飼養規模相適應。在現有設備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配置相關裝載容器、量具、電子稱、移液器等設備,確保正常使用。
2.2 盡可能使用成品稀釋劑 自配稀釋劑配方復雜、用量小、操作環節多,質量不能保證,不易準確稱量,極易發生計量差錯等問題,所以應盡可能使用成品稀釋劑。并保存在4℃冰箱內,整包使用。配制的稀釋液當天不能用完的,可保存在冰箱內,第2天繼續使用。
2.3 嚴格操作規程 進一步細化操作規程,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要求技術人員按規程操作。
2.4 加強培訓指導 精液生產技術人員操作技能和水平,是精液質量的關鍵。應進一步開展精液生產技術人員的集中輪訓,加強職業教育,不斷提高實際操作水平。同時,加強檢查,現場指導,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