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山西 陽城 048100)
今年以來,生豬和禽類產品行情一直低迷不振,而飼料價格卻在節節攀升,在同時遭遇飼養成本大幅上漲、主要畜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雙重壓力下,當前養殖戶被迫清欄的現象再度上演,養殖行業風險不斷加劇。業內人士擔憂,如果此種局面得不到盡快扭轉,將為未來畜產品供求市場的大幅波動埋下伏筆,這些信號值得引起人們警惕和重視。
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總體呈現持續下跌走勢,而與豬價及蛋價不斷下跌相反的是,飼料行情熱度不減,價格節節攀升。8月末,全國玉米平均價格達到2.54元/千克,同比上漲6.3%,豆粕平均價格4.13元/千克,同比上漲14.7%。當前國內魚粉報價也在繼續走高,8月初國內主要港口普通魚粉報價大多在11 500元/噸,超級蒸汽魚粉達到11800元/噸,均比年初上漲3000元以上。此外,人工、水電及防疫費用的增加均推高了養殖成本,使得同比效益大幅萎縮,養殖業面臨“冰火兩重天”的虧本境地。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肉奶蛋等畜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幅增加,極大地刺激了養殖生產,國內主要畜禽存欄總量明顯增加,對飼料的需求始終處于剛性狀態,促使玉米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漲幅不斷。今年以來通脹壓力逐步加大,人工、石油、物流等成本不斷上漲,也為飼料原料價格營造了很大的上漲空間。另外,天氣因素的影響導致國際市場異常波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玉米和豆類來說,盡管近年國內玉米生產連年豐收,總產量基本保持在每年1.8億噸以上,但由于養殖生產需求強勁,長期以來工業深加工用熱度不減,使之一直處于供應偏緊態勢,企業競價收購已成常態,導致玉米價格居高不下。另外,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種植成本增加也成為支撐玉米價格上行的動力。豆類方面,年初全國豆粕均價在3.30元/千克左右,但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突破4.0元/千克,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到10%以上,與6月初相比累計漲幅在30%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期國內玉米、豆類價格的快速飆升,還與國際市場的異常波動習習相關。6月份以來,作為全球糧食主要出口國的美國,遭遇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酷暑和干旱天氣,玉米、大豆受災嚴重,減產預期必然引發國際市場糧價的上漲。
由于中國對美豆的進口依賴程度較高(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為80%左右),中美大豆價格聯動性高度一致,國內的豆類期貨緊隨外圍市場翹尾,從而拉動國內豆粕價格連續大幅走高。另外,國內豆油被施行強制性限價銷售,企業迫于壓榨利潤下降,只能將其虧損部分轉嫁于豆粕身上,加之投機炒作,也成為漲價的因素。
目前,雖然國內玉米深加工行業需求相對疲軟,很多玉米深加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玉米酒精、玉米淀粉、玉米糖漿等下游產品價格下滑,但作為玉米消費大戶,深加工企業的需求始終存在。從美國市場來看,由于玉米減產已成定局,如此,玉米價格的上漲必然傳導到飼料方面。
而位于漲勢榜榜首的魚粉價格又是什么推動的呢?一是外盤一路高漲,主產區捕魚形勢不佳,更加劇緊張氛圍。今年5月以來,主產區秘魯氣溫偏高,對中北部實行局部禁捕,導致捕魚量減少三成,完成配額緩慢,引發市場擔憂,拉動價格上行。二是國內主要港口魚粉出貨量上升,庫存下降。據有關機構統計,自5月開始,國內主要港口魚粉出貨量明顯增加,6月以來日出貨量環比增長均在10%以上。而庫存方面,由于6~7月到貨量處于年內較低水平,使供需差距逐步拉大。三是國內產區進入伏季休漁期,供應減少,對后期價格形成支撐。據農業部公告,從6月1日起,伏季休漁正式開始,其中黃、渤海休漁期時間為6月1日至9月1日,東海休漁時間為6月1日至9月16日,南海休漁時間為5月16日至8月1日。前期捕撈形勢不理想,加之伏季休漁,當前鮮魚原料數量有限,國產魚粉可售庫存降至較低水平,且進口魚粉價格大幅上漲,內外共振,價格大漲勢屬必然。
今年上半年,飼料行業的火熱與養殖業尤其是養豬行業的清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邊是飼料原料價格不斷攀升,另一邊是生豬出欄價格始終不見起色,養殖戶在飼料價猛漲而生豬又賣不上好價錢的情形下一直喊“虧”。雞蛋也在飼料漲價的戰斗中挺直了脆弱的小蛋殼前行。面對玉米、豆粕、魚粉現貨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養殖戶和飼料生產商都有一肚子苦水。一些養殖戶表示,現在養殖利潤已經接近于零,誰也不知道這股飼料漲潮會持續多久,為了規避更大的風險,撐不下去就只有盡早退出市場。業內人士指出,為防止被迫清欄現象再度上演,避免后期供求市場大幅波動,在當前市場大氣候難以自我控制的情形下,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飼料轉化率,對養殖效益的提升可能是條出路。
飼料轉化率一般是按照實際日消耗飼料量和畜禽的日增重量計算得出。受畜禽營養情況、養殖場的管理水平、疫病等因素影響,飼料轉化率會產生一定的波動。筆者在豬場調查時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即豬場地面比較干凈,沒有飼料顆粒,表面上看不存在浪費飼料的現象,但是從營養方面來說則存在深層次的浪費問題。因為飼料的營養供給首先得滿足維持機體需要才作用于豬的生長。因此,飼喂量減少,用于豬生長的量就少了,這就延長了其出欄日齡,降低了飼料轉化率,增加了生產成本。在飼料加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配比,致使配方不準確,各營養成分不均等造成營養的浪費,從而也能降低飼料轉化率。
同時,轉化率低與管理、疫病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未做到適時出欄和淘汰;未按體重供給飼料都會增加成本;對豬場來說,疫病帶來的隱性飼料浪費也是導致飼料轉化率低的因素。某些慢性病不一定造成畜禽死亡,但會造成生長速度緩慢,導致飼料轉化率降低。
因此,在當前飼料價格高漲之下,提高飼料轉化率對增加效益尤其重要。如在營養方面可通過加大飼喂量、科學投料等方法來改進。高溫季節要適當調整配方,提高營養,保證豬只在采食量不足時營養依然能滿足生長需要。管理應嚴格規范,做到適時出欄。同時,對一些生產力低下的母豬須及時淘汰。
豬場做好疫病防控也是提高飼料轉化率的關鍵,不能為節省成本而放松疫病防控,否則一旦發生疫病,往往會血本無歸。其關鍵是堅持全進全出制度、嚴格免疫程序、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此外,在疫病防控成本方面需嚴格統計,記錄好投入藥物的總成本,以便后續的核實和管理。
另外,在低谷中養殖戶一定要著眼長遠,主動調整,以適應市場形勢和競爭需要。要科學研判形勢,既不要盲目擴張,也不能大肆宰殺清圈歇養。如果飼養的種豬品質不好,要抓住當前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對種豬進行更新,借機調整豬群結構。要及時淘汰老、弱、病、殘、差母豬,適當降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控制產能。要不斷總結市場經驗,重視信息收集,改變養殖產業進出無序的狀態。大力提倡規模化養殖,發展產業化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這樣才能不斷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有關人士表示,保持畜產品價格平穩,是比較好的趨勢,既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落。大漲會使消費能力受到損害,對消費市場的開拓也不利。價格猛烈下跌又會影響養殖積極性。當前尤其要注意因飼養成本上漲過快,養殖行情持續低迷,導致養殖利潤大幅縮水而造成的大量清圈減欄現象,以免形成新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