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欣,劉亞輝
(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畜牧局,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選養健康仔豬是養好育肥豬的基礎,必需嚴格選擇。
1.1 選品種 應選適應性強、耐粗飼、生長速度快的二元雜交豬或三元雜交豬。
1.2 選養殖場 應從無疫區、信譽好、質量保證,有種豬許可證的豬場引種。
1.3 選仔豬 健康仔豬標準為嘴唇濕潤有光澤,被毛整齊、平滑、光亮、有彈性,肩寬、背直、胸深、腹平寬稍下垂,四肢粗壯、肌肉豐滿、蹄叉大,糞便呈條狀或團狀,尿液呈淡黃色。同窩仔豬越重越好,俗話說“出生多一兩,斷奶多一斤,入欄多一斤,出欄多十斤”,避免購進病豬、僵豬。
全價配合飼料營養全面平衡,飼料報酬高,育肥效果好,養豬戶購買飼料時應遵循營養原則(符合飼養標準)、生理原則(適口性好)、經濟原則(質優價廉),防止購進劣質飼料。儲存時要做到防鼠、防潮、防霉變。
根據育肥豬的生理特點和發育規律,可分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
3.1 育肥前期 也叫生長期,指體重30~60 kg這段時間的豬,此階段飼養管理重點是滿足骨骼和肌肉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飼料營養水平應達到消化能13.5 MJ/kg,粗蛋白 16.5%,粗纖維7%,粗灰分9%,鈣0.8%~1.3%,磷0.4%,賴氨酸0.6%,蛋氨酸+胱氨酸0.4%。生長期豬使用中豬料,充分飼養,日增重標準600g左右。喂法:定時定量,日喂4次,早晚兩次多喂,占日喂料量60%~70%,中間兩次少喂,占日喂料量30%~40%,喂生不喂熟,喂濕不喂干,不喂發霉變質飼料,不喂單一飼料。生長期豬日喂料量為1.6~2.5 kg/頭,計算公式:日喂料量=體重×0.045(kg/頭)。
3.2 育肥后期 也叫肥育期,指體重60 kg到出欄這段時間的豬,此階段飼養管理重點是促進骨骼和肌肉生長,滿足脂肪沉積營養需要,飼料營養水平應達到消化能12.5 MJ/kg,粗蛋白14%~15%,粗纖維不超過8%,粗灰分9%,鈣0.5%~0.8%,磷0.4%~0.5%,賴氨酸 0.4%~0.5%,蛋氨酸+胱氨酸0.3%~0.4%。肥育期豬使用大豬料,限量飼喂,日增重標準1 000 g左右。喂法與前期基本相同。肥育期豬日喂料量為 2.5~3.5 kg/頭,計算公式:日喂料量=體重×0.04(kg/頭)。中豬料換為大豬料要逐漸進行,一般前料2/3+后料1/3喂3d,前料1/2+后料1/2喂2d,前料1/3+后料 2/3喂2d,之后過渡到全喂后料。
加強配套管理,做到良種、良料、良法、良舍配套飼養,是育肥豬管理的重點。
4.1 做好育肥前的準備工作育肥豬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育肥前先做好消毒、防疫、驅蟲、去勢等工作。空舍消毒要全面徹底,一般采取一清掃、二沖洗、三噴霧、四熏蒸的方法,熏蒸消毒應在入欄前5~7d進行。防疫重點是做好豬瘟、口蹄疫等常見傳染病免疫接種工作。驅蟲在整個育肥期要進行兩次,體內驅蟲可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拌料)或伊維菌素(注射或口服),體外驅蟲可用1.5%敵百蟲溶液噴灑或外涂。去勢主要是對育肥用的公豬,目的是減少豬肉膻氣味,去勢最好在公豬30日齡左右進行。為提高育肥效果,對體重達不到30 kg的仔豬要加強飼養,適當延長仔豬料使用時間,直到體重達到或接近30 kg時為止。
4.2 環境控制 適宜環境是育肥豬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環境控制重點是溫度、濕度、飼養密度、光照和通風換氣等。
4.2.1 適宜溫度。育肥豬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16~25℃,溫度過高,豬食欲下降,生長緩慢,甚至發生中暑死亡;溫度過低,采食量增加,降低飼料利用率。因此,冬季育肥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育肥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4.2.2 適宜濕度。豬舍內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為宜。
4.2.3 飼養密度。育肥前期,0.9~1.2m2/頭,槽位 0.35~0.45m/頭;育肥后期,1.2~1.5m2/頭,槽位 0.45~0.5m/頭。
4.2.4 適度光照。生長期光照時間為10~12h,光照強度30~50勒克斯;肥育期光照時間8~10h,光照強度20~30勒克斯,肥育期避免強光。
4.2.5 通風換氣。換氣目的是降低舍內有害氣體,給豬生長提供新鮮空氣。夏季要采取強制通風,減少熱應激;冬季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盡量多通風換氣,防止呼吸道疾病發生。
4.3 合理分群 按體質強弱、體重大小、公母不同進行分群,每群10頭左右,分群應遵循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的原則,分群后應保持群體穩定,禁止放入新個體。
4.4 適當調教 為減輕勞動強度,應盡早讓豬養成在固定地點排便、睡覺、采食的習慣,調教一般在進欄后2~3d進行。
4.5 充足飲水 缺水會影響豬的生長發育與健康,在舍飼條件下,育肥豬飲水量為15~20L/d·頭,一般飲水量是采食量的3~4倍,夏季達到5~6倍。飲水要清潔充足,飲水溫度15~20℃,冬季不能低于10℃,飲水器放置高度為生長豬40cm左右,肥育豬50cm左右。
科學防疫是養豬成敗的又一個關鍵環節,重點是做好“養、檢、防、消”四方面工作。
5.1 養 樹立“以養為主,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思想,堅持“全進全出、自繁自養”飼養制度,做到健康養豬。
5.2 檢 建立一套嚴格衛生防疫制度,嚴格檢疫,防止“外疫”侵入。購進仔豬要隔離飼養1周,確認無病后方可合群飼養。
5.3 防 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口蹄疫、豬瘟、豬肺疫、豬丹毒、豬藍耳等常見疫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對一些常發病如感冒等要及早進行藥物防治,定期驅蟲,防止“內疫”發生。
5.4 消 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做到“凡進必消,凡出無害”,保持料凈、水凈、豬凈、舍凈、用具凈、飼養員凈。一般料槽水槽每周消毒1次,帶豬消毒每兩周1次,豬舍環境消毒每季度1次,豬場及周圍環境每年清掃消毒1次。
出欄前1個月停喂一切藥物,出欄前12h停喂飼料,出欄前 1~2 h對豬體進行沖洗消毒。根據育肥豬生長發育規律,一般雜種豬適宜出欄體重為90~10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