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明
(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設備科 無錫 214011)
隨著我國醫療體系和結構的不斷完善,各大、中型醫院的大型貴重醫療設備、儀器的數量也不斷地增加,因此,如何延長大型醫療設備的使用壽命,保證大型醫療設備的完好率,提高醫院的綜合效益,是我們醫療器械管理者探討的話題。
現代醫療設備、儀器雖然操作簡單,但是科技含量高,對技術性能、參數指標要求極高,因此,要求我們應改變以往的簡單操作和被動維修的習慣,應主動去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這些高科技產品,以延長醫療設備、儀器的使用壽命,提高醫院的綜合效益。
醫療設備在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高大中型醫療設備的使用率,保證設備在臨床運行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作為設備科的管理人員應從大局出發,提高職業道德素養,更新對醫療設備、儀器的管理理念,提供性能良好的設備,配合臨床醫生提高疾病診出率。同時,結合本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力、有據、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將醫療設備、儀器的管理納入醫院管理軌道。
大型醫療設備一般價格比較昂貴、使用周期長,一旦設備發生故障,維修配件成本較高,所以對醫療設備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完善醫療設備、儀器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經?;w系,才能延長醫療設備、儀器的使用壽命,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的綜合效益。比如我院的螺旋CT機,已使用了10年之久,設備到位后,我們首先從了解其基本性能和操作入手,對持證上崗人員進行再次的崗前培訓;同時,重點加強對維修技術人員的培訓,參照使用說明書中的《維護與保養》章節,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維護與保養計劃和管理制度。此外,在使用過程中,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力求設備性能可靠。至今,這臺設備在每年的計量檢測中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要求。
做好設備使用前的培訓工作,使維修工程師能勝任一般故障的處理,保證季、年度維護與保養工作的完成。注重本院維修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能是培訓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明確相應的管理制度,做到責、權、利三者結合,充分調動維修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使醫療設備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使醫院醫療設備的預防保養、日常維護、故障請修、備品零件管理、維修作業有章可循,以維持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轉,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我院制訂了大型醫療設備維護管理辦法。
1)一級保養:使用科室指定專人每天對所使用的設備進行表面除塵和基本參數校正。應該做到:班前檢查,開機前應按要求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填寫《設備使用記錄》;規范操作,應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及《標準作業指導書》中的規定操作設備;班后清理,下班前,徹底清潔設備及周圍環境衛生,整理工具使之擺放整齊。設備維修人員每周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每年建立檔案。
2)二級保養:設備維修人員配合并指導設備使用科室的專管人員對設備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設備內部清潔和技術參數校正,填寫《設備保養記錄》并由設備使用主管驗收簽字。
3)三級保養:設備維修人員陪同計量檢測、設備維修工程師或隨訪人員定期進行設備維護和參數校正,填寫《設備維修保養記錄》。各級保養都嚴格按照《設備保養標準》進行;設備維修人員對保養情況進行不定時巡檢,并填寫《巡檢記錄》。
專人負責對所管設備做好開箱驗收登記、索賠登記、保修期內維修登記、保修期到期前設備狀況總結、設備維修情況登記(自修或外修)、關鍵零配件來源記錄及制定設備清潔及消毒方法。
設備招標過程中,標書中明確要求廠商必須提供設備具體的電路圖、維修技術資料、中文說明書以及專用維修工具,以利于以后的設備維修工作。
針對各類不同設備,制定保養工作要點及程序,并根據設備返修情況,調整保養周期。每月深入科室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填寫《巡檢記錄》并由使用設備科室專管人員簽字確認。定期匯總“設備狀況”,重點找出維修及保養工作中的漏洞并加以彌補。
為加強我院醫療設備管理,維護醫療設備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證醫療設備在臨床運行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我科每半年對大中型醫療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和統計。分析大型設備使用率和各種設備臨床使用情況,大型設備使用效率與經濟效益、設備購置回款期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大型設備滿負荷運行的標準。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大型醫療設備及應用先進治療技術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
為提高醫務人員管理、操作大型醫療設備的責任心,要求使用人員持證上崗,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素質。同時健全醫療設備使用年終評優和考核激勵機制并與晉升職稱、職務相掛鉤。對因管理不善和人為造成大型醫療設備故障,而造成醫療事故或設備大修、報廢的當事者和領導者,依據我院《醫療設備管理細則》進行處理。使每位醫務人員都有一種責任感,以提高醫務人員的管理、使用醫療設備的責任心。
現在醫院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已從原先上級撥款為主的模式,發展為以醫院自籌資金為主的商業運作模式,這給醫療監管部門造成了設備管理上的困難。這就要求醫療監督機構,要進一步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監管職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在機器出廠(進口)前就嚴把質量。同時,建立大型醫療設備質量信息反饋和統計制度,定期通報大型醫療設備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大型醫療設備質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