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周,陶順華
(云南省麻栗坡縣董干鎮畜牧獸醫站,云南 麻栗坡 663609)
1.1 飼料因素 部分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及其副產品中含有有毒成分,用未經脫毒處理的作物喂母豬,會引起母豬流產。
1.1.1 棉子餅及棉子葉中含有棉子油酚,若母豬長期食用可發生中毒。棉子毒是一種細胞毒和神經毒,對胃腸黏膜有強刺激性,并能溶解紅細胞,它可使神經機能發生紊亂。懷孕母豬食用未脫毒的棉子餅飼料后常發生流產。
1.1.2 麥類作物(如裸麥、燕麥、大麥、小麥)生育期感染了麥角菌后,可在穗上形成麥角,懷孕母豬吃了麥角菌寄生的糠麩飼料后會發生麥角中毒。麥角的有毒成分主要是麥角毒和麥角胺,其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并可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和子宮收縮而導致母豬流產。
1.1.3 酒糟含有一定的乙醇,長期過量飼喂酒糟可引起懷孕母豬流產。
1.1.4 長期飼喂霉敗、變質、冰凍的飼料或飼料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E)和礦物質(如鋅),喂飼不定時,母豬貪食過多亦可引起流產。
1.2 環境因素 懷孕母豬與育肥豬同舍飼養,豬只的追逐爬跨,造成懷孕母豬受驚、碰撞、跳躍、滑跌、急跑等都可能引起流產。
1.3 疾病因素 母豬患子宮內膜炎、陰道炎、肺炎、胃腸炎或熱性重癥及胎兒和胎膜異常時可引起流產。
1.4 藥物因素 誤用大量瀉劑、糖皮質激素或促進平滑肌收縮的藥物,如大劑量的硫酸鈉、大黃、青霉素配合地塞米松都會引起懷孕母豬流產。
1.5 病原微生物因素 造成懷孕母豬流產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常見的引起流產的細菌有衣原體、布氏桿菌、鉤端螺旋體、李氏桿菌、鏈球菌等;常見的引起流產的病毒性疾病有藍耳病、偽狂犬病、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等;寄生蟲病中的弓形蟲病也會引起懷孕母豬流產。
孕豬拱腰,屢作排尿姿勢,陰道流出血液或不斷地排出紅色的污穢分泌物,患豬有腹痛表現。
流產時,母豬頻頻臥地,腹痛顯著,出現努責癥狀,隨后胎膜從陰道露出,并因母豬的強力努責而破水,有時破水后,胎兒仍停留在子宮內,其組織水分被吸收,變為棕黑色,似干尸樣。有的胎兒在母體內發酵、腐敗、分解,此時母豬陰道內流出污穢不潔的惡臭液體,并常混有腐敗的胎兒組織碎塊。胎兒的骨片停留于子宮內,如治療不及時,可并發子宮內膜炎及敗血癥、子宮體高度水腫。患豬精神高度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病程長者,極度消瘦,直致死亡。
3.1 非傳染性流產的防治
3.1.1 飼養中喂給孕豬營養豐富、新鮮、干凈的飼料,按妊娠母豬飼養標準,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應達到12%,同時應適量喂給食鹽和骨粉等礦物質。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類添加劑,有條件的,補喂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胡蘿卜,這對懷孕母豬特別重要。飼喂做到定時定量、少喂勤添;不喂發霉、變質、有毒的飼料,如棉子餅、菜子餅等,不宜大量使用酒糟喂孕豬,否則會導致中毒、流產。
3.1.2 不要空腹飲水,冬季不要飲冷水,飲水必須新鮮清潔。
3.1.3 懷孕母豬與育肥豬和空懷豬分槽(分群)喂養。母豬舍應采用防滑地面,并盡可能寬大,以免擁擠、滑跌,孕豬出入廄舍不要驅趕太快。
3.1.4 治療孕豬疾病時應注意用藥禁忌,瀉劑、糖皮質激素和促進平滑肌收縮的藥物應慎用。
3.1.5 母豬流產,胎膜已破,胎水流出,子宮收縮無力,胎兒不能產出時,需及時進行助產,可肌肉或皮下注射乙烯雌酚注射液5~10 mg。流產時,如子宮頸口已經開大,但胎兒的位置及姿勢反常或胎兒已亡,則需校正后用手將胎兒拉出,隨后用2%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子宮。
當胎兒浸溶,母豬陰道內流出污穢不潔的惡臭液體并混有腐敗的胎兒組織碎塊時,需及時進行剖腹術,以結扎子宮體,摘出子宮及胎兒骨片,否則可危及母豬生命。抗感染可用青霉素,每千克體重3萬U肌肉注射3~5 d,每天2次。
3.2 傳染性流產的防治
3.2.1 購進健康豬進行繁殖、育肥。從外地購進種公豬、種母豬、育肥仔豬時,必須嚴格檢疫,特別應注意對可導致繁殖障礙的傳染病,如布氏桿菌病、偽狂犬病等的檢疫。
在排除患病后方可購入,購入后隔離飼養30d,再作一次檢疫,結果為陰性方可混入健康群飼養,陽性豬應作淘汰處理。
3.2.2 防疫免疫。了解當地生豬疫病動態,做好免疫工作,特別應注意對能導致母豬流產的傳染病的防疫免疫,并建立免疫程序。
3.2.3 建立獸醫衛生制度。經常開展滅蠅、滅蚊、滅鼠工作,消滅傳染媒介。定期選用對病毒、細菌有強力殺滅作用的消毒藥品消毒圈舍及環境。
3.2.4 應急處置不可預見的傳染病。一旦發生傳染病,應及時隔離病豬,深埋處理死亡豬及胎兒、流產物。
3.2.5 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疫病,選用敏感藥品治療病豬。消毒處理糞便和被病豬、死豬污染的場地、圈舍、飼養用具。對烈性傳染病要劃定疫區(疫點),嚴禁染病豬及同群豬外流,并預防接種未表現癥狀的健康豬,建立免疫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