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孝志 劉志明
(通聯:①四川省安岳縣周禮鎮農業服務中心 642366 ②四川省資陽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近年來,安岳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建設高標準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目前,全縣共創建紅薯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21.3萬畝,占全縣播種面積33%,帶動農戶參與基地建設22萬戶。2010年,全縣綠色食品實現產值8.6億元,帶動農村增收2.3億元,基地農戶戶均增收1150元。
綠色食品甘薯的生產基地一般應選擇在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農業生態環境的地區,以無污染的丘陵山區為首選。對大氣的要求:產地及產地周圍不得有大氣污染源,特別是上風口沒有污染源,大氣質量要求穩定。對水環境質量要求是清潔無污染的地區,水域上游沒有對該地區構成污染威脅的污染源。對土壤的要求是甘薯基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區域,基地及基地周圍沒有金屬或非金屬礦山,未受到人為污染,土壤中農藥殘留量較低,并具有較高的土壤肥力。
生產綠色食品甘薯產地的空氣、土壤、水質,應經過專門機構監測,必須符合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
1.以施用有機肥為主
(1)有機肥料對提高甘薯質量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機肥料能夠使土壤疏松、肥沃,促進甘薯的健壯生長,增加其抗病蟲害等抗逆能力,達到優質和高產。其次,施用有機肥能減輕土壤污染。土壤有機質能與重金屬元素產生中和或螯合作用,吸附有機污染物,從而減輕對植物食品的危害。再次,有機肥中的有機氮、磷、氨基酸、核酸,能明顯增加甘薯的蛋白質、糖、維生素以及芳香物質的含量,增加甘薯食品的干物質比重,從而使食品品質、風味、耐貯藏性提高,色澤、外觀等明顯改善。這種特殊作用是化肥所不能替代的。
(2)生產綠色食品甘薯施用的有機肥料需進行無害化處理 農家肥料無論采用何種原料 (包括人畜禽糞尿、秸稈、雜草、泥炭等)制作堆肥,都必須高溫發酵,以殺滅各種寄生蟲卵和病原菌、雜草種子,使之達到無害化衛生標準。對可能受污染的,尤其是化學污染較重的有機肥要禁止使用。綠色食品甘薯生產禁止“生糞下地”。較好的優質有機肥料是以畜禽糞和農副產品加工下腳料為主要原料,經加入發酵微生物進行發酵和無害化處理而成。另外,腐殖酸、氨基酸類肥料是一種很好的特種有機肥料,這種肥料富含有機營養成分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制成液體肥料用于葉面噴施。
2.可適時限量使用化肥
(1)如果土壤中有機肥不足,可適時適量施用符合規定的化肥 化肥能夠補充土壤養分,平衡作物營養,從而促進甘薯生長,提高甘薯品質。甘薯從化肥中吸取的養分,與其從有機肥中吸取的同一種養分元素作用是完全一樣的。
(2)在綠色食品甘薯生產過程中要重視平衡施肥技術 平衡施肥要做好“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技術指導”5個環節的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盲目施肥的習慣,有效控制氮肥的用量而不致因過量造成嗜性吸收,引起食品硝酸鹽含量超標,可使化肥的利用率由當前的30%提高到45%以上,節本增收的效果十分顯著。生產中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不超過1∶1。例如,施優質廄肥100kg加尿素1kg(廄肥作基肥、尿素作基肥和追肥用)。農產品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天進行。甘薯是需鉀量較大的作物,要注意增施鉀肥,使氮、磷、鉀比例達到適宜的水平,確保甘薯的正常生長和安全生產。
1.農業防治
(1)健薯健苗,輪作倒茬 因地制宜選用抗(耐)優良品種,建立無病留種地(包括大田栽植)。從育苗到貯藏,采用健薯育苗,使用健康的不帶病毒、病菌、蟲卵的種薯育苗,用健苗栽植,結合冬耕拾蟲凍垡。實行輪作倒茬,應在3年內未種過甘薯的生茬地栽植。
(2)凈肥凈水,嚴格管理 實行壟栽,并對田間排灌設施進行改造,對肥、水、光等栽培條件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磷、鉀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施用化肥。
(3)合理密植,清潔田園,降低病蟲源數量 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地頭雜草等田間管理措施,降低病蟲源數量。
(4)建立病蟲預報系統 做到盡量少用農藥和及時用藥。
(5)病薯病株,及時處理 觀測田間發病中心,對病株及時清除。在貯藏、育苗過程中,如發現病薯、病株殘體等,應及時清除并深埋。
2.生物防治
(1)防治甘薯莖線蟲病 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灌根(400~500ml/株),其效果與神農丹農藥防治效果相同。
(2)防治鱗翅目幼蟲 如甘薯天蛾、斜紋夜蛾、甘薯潛葉蛾、甘薯麥蛾等,利用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即Bt生物制劑500~1000倍液或青蟲特(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殺蟲菌復合而成)DP1000倍液噴霧。在成蟲盛發期來臨之前,用0.1%草酸噴灑植株,每隔5天噴1次,連噴3次,驅避成蟲效果很好;或噴施25%滅幼脲1000倍液,效果亦較好。
(3)防治蚜蟲以及金針蟲、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 可用0.38%苦參堿乳油300~5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或灌根(防治地下蟲)。
(4)防治蠐螬等 利用2%白僵菌粉,用量2kg/畝,起壟前撒施或栽植時穴施,施后封土,嚴防日曬。
(5)防治紅蜘蛛 可用0.9%阿維菌素乳油4000~6000倍稀釋液噴霧。
(6)防治甘薯瘟病 用仿生物農藥80%乙酸素(402抗菌素)防治甘薯瘟病(濃度2000~3000倍液),可采取浸種、蘸根(10分鐘)或灌根方式。
(7)防治甘薯蟻象 可用白僵菌防治甘薯蟻象:薯田灌水濕潤后,撒布白僵菌粉或菌液,每畝用白僵菌208(50億/g)粉1.5kg,可代替藥劑毒土,防蟲效果良好;另外,用蟻象性激素引誘劑防治甘薯蟻象,防治效果可達84%。
3.物理防治
(1)利用溫水浸種等方法防治甘薯黑斑病、軟腐病 可利用溫水(51~54℃)浸種10分鐘,或貯藏時高溫(36~38℃)處理 4晝夜,高溫(35~38℃、3~4天)催芽育苗及控制貯藏窖溫(11~14℃)。另外,收獲要適時,10cm地溫12~15℃時即可收獲。要防止薯塊不受凍,防止破傷,并保持貯藏窖溫11~14℃,不低于10℃。對貯藏窖、育苗床要消毒。灌水要適量,保持土壤通氣,可防治軟腐病發生。
(2)黑光燈誘殺鱗翅目與蠐螬成蟲可采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鱗翅目及地下害蟲金龜甲等)。以趨性誘殺配合人工捕捉:在田周圍種植蓖麻,以誘殺大黑、黑皺腮金龜甲;并結合甘薯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遺留的病殘株葉,利用耕地時人工揀拾蠐螬。通過深翻改土,創造良好土壤條件,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性。
(3)泡桐葉誘集小地老虎幼蟲 傍晚在田間每隔一定距離放一堆泡桐葉,早晨翻開葉進行人工捕殺。
(4)楊樹枝誘殺甜菜夜蛾成蟲 各代成蟲盛發期用楊樹枝扎把誘蛾,早晨翻開楊樹枝扎把進行捕殺。
4.檢疫措施 嚴禁調運病薯、病苗。發現已受甘薯莖線蟲病、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薯瘟、蟻象等危害的病薯、病苗應立即處理,絕對不許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