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通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農牧局農技站 617200)
種植基地應選擇前茬3年內未種過蕷科作物,地勢高燥,光照充足,耕作層深厚,土壤疏松,土層中不夾石頭,有機質含量高,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地塊,土壤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或原料)產地環境標準的要求。
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的品種,如花籽山藥。
干熱河谷區以山藥段子作為種薯,每塊重100~150g。種植前1天,挑出腐爛的種薯,然后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5分鐘,撈出晾干待播;或用甲基托布津原粉蘸種薯切面;或甲基托布津原粉拌適量草木灰蘸種薯切面。
1.施肥整地 栽培山藥以選擇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為宜。每畝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0~6000kg、復合肥(20∶5∶20)25kg底施,如無農家肥,可用復合肥(20∶5∶20)15kg、過磷酸鈣25~50kg、豆餅肥50kg混合后均勻撒在施肥溝內后蓋土10cm左右。為了防治土傳病害或地下害蟲,可畝用1.1%苦參堿粉劑2kg拌土撒施,然后耕翻30cm。
2.挖溝 種植長山藥,松土層120~150cm深,壟呈南北向,單溝單行種植,按壟距1.3~1.5m放線,用螺旋開溝機開溝,開溝機調在120~150cm深度,把開溝機檔位放在一檔延線勻速開溝,可一次性完成地下開溝松土、地上培壟等工作。如沒有螺旋開溝機,可用改造后的挖土機挖種植溝,然后用微耕機或人工回土。要在山藥地周圍挖排水溝,并與外溝相通,以便雨季排水。
干熱河谷區種植山藥時種薯不需催芽,可在雨季來臨前(5月份)用消毒好的種薯直接播種。
1.起壟 播種時在起好的壟上順壟方向開寬、深各10~15cm的播種穴,并用腳輕踩播種穴底。
2.播種 將種薯平放在播種穴內,一般肥力土壤株距為30~35cm,每畝播種1200~1500株左右,蓋 10~15cm厚細土。在種植時對大小不同的種薯要分開種植,以保證出苗整齊。
1.苗期管理 出苗后可搭三角架或四角架,架桿入土20cm左右,用架材連接架頂,以加強抗風力和承重力,架高2.0~2.2m。山藥段子種下25~35天就會出苗。出苗后如發現多莖植株需間苗,把多余的莖拔出,留下1根健壯的莖株,然后用1.5%噻霉酮水乳劑10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止傷口感染。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出齊后,可在每株根部用1.5%噻霉酮水乳劑8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井崗霉素水劑500倍液混合灌根,每穴灌藥液50~75g,用于預防根土病害和對枯萎病發生初期的防治。若發現莖上有褐斑或植株枯死,可在15天后再灌1次,同時及時除草、踩實壟埂。遇大雨天要及時排水,防止塌溝。
2.放葉甩蔓發棵期管理 5月底至6月中旬進入放葉甩蔓發棵期。山藥苗高1~1.5m時開始放葉,此時期要重點防治病蟲害,促進枝葉生長。放葉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或75%百靈清1000倍液、或1.5%噻霉酮水乳劑、或70%超微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莖葉,預防炭疽病、褐斑病。隔7~10天以后用70%超微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再噴1次。山藥分枝越多,單株產量越高,為了促進分枝,每次噴藥時加入鋅、鈣、硼、鉬、鎂和腐質酸液肥500倍液,每株可增加分枝3~5條。
3.枝葉生長盛期管理 此時期既要保證枝葉健壯生長,又要防止枝葉旺長,防治病蟲害。6月下旬至8月上旬要防治紅蜘蛛、夜蛾、葉蜂、銅綠金龜甲等害蟲,用1.8%阿維菌素5000~8000倍液噴霧防治。7月上旬若植株脫肥,應畝施氮、鉀沖施肥25kg;若不脫肥可用腐殖酸液肥500倍液加2%磷酸二氫鉀噴施,7~10天噴1次。
4.塊莖迅速膨大期管理 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山藥快速膨大,此時重點抓好水肥管理和病害防治。8月中下旬可畝追施復合肥(20∶5∶20)50kg+氯化鉀15kg。
5.枝葉衰老塊莖充實期管理 9月中旬重點防止藤蔓早衰。早衰田一般不采用田間施肥,可采用葉面噴施腐殖酸液肥500倍液1次。
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選晴天收獲山藥。先撤架,把支架桿抽出捆綁好以備來年使用。清理田間藤蔓、殘枝等集中處理。挖山藥時盡量保證山藥塊莖完整、無磨損。采收好的山藥在地中稍作晾曬,除去表面泥土和側根,掰下山藥栽子,將山藥裝箱運輸到各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