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元熔
(明光市國土資源局 安徽 明光 239400)
金張金礦處于安徽明光市管店鎮,位于明光市西張郢金礦床北西部。
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中朝準地臺、揚子準地臺及秦嶺褶皺帶三個I級大地構造單元交匯部位,郯廬斷裂帶皖東段中部東側,張八嶺臺隆中偏北部。
1.1 區域地層
區域廣泛分布青白口系張八嶺巖群西冷巖組,為變海相火山-沉積巖系[1],表現為以老三界~管店為軸跡的呈北西走向展布的開闊平緩的向斜構造地質體。張八嶺巖群與管店巖體形成漫長的接觸界線,控制本區的金銅礦產的總體展布。據有關資料分析認為,張八嶺群下伏地層很可能有在肥東縣出露的中元古界肥東群及更古老的闞集雜巖,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對后期的巖漿活動及成礦作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2 構造
礦區位于郯廬斷裂皖東段中部,區內斷裂構造均為郯廬斷裂帶派生出一系列多級別的次級斷裂構造,與礦化作用關系主要表現在:(1)燕山中期~晚期是郯廬斷裂帶重要的引張作用階段,是本區與成礦作用密切相關的巖漿巖形成的直接因素,控制了巖漿活動和巖漿巖展布。(2)燕山晚期~末期,郯廬斷裂產生一次強烈的擠壓(或壓扭)運動,派生出一系列多級別的次級斷裂構造,形成了后期成礦熱液活動和成礦作用有利的導礦和容礦構造,同時控制巖脈的產出。
1.3 巖漿巖
管店巖體是本區燕山期之產物,系中、酸性巖漿巖侵入體。地表表現為大致平行郯廬斷裂帶皖東段呈帶狀-長頸葫蘆狀NNE向展布。
本區的花崗巖體和脈巖中的礦物化學、巖石化學、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釹鍶和鈾鉛等穩定同位素的研究資料[2]表明管店巖體及其中發育的脈巖具有下地殼深熔花崗巖的特征,其原巖為古老的變質基底。這些古老變質基底一般具有較高的含金豐度,在深熔作用形成花崗巖過程中金可以活化富集于熔體中。因此古老變質基底的深熔作用在金成礦作業中具有重要意義,為本區金礦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熱源。
1.4 礦產特征
本區已發現的礦產主要有金、銅等礦種,如:西張郢金礦、上成金礦,謝嶺、梅花山等金礦點。這些金礦床(點)在空間分布均是圍繞巖體或巖體、張八嶺地層與郯廬斷裂帶次級斷裂接觸帶附近,分布規律明顯,表明巖體、構造帶與本區金礦成礦關系密切[3]。
2.1 地層

圖1
礦區位于張八嶺隆起帶北部,老三界~管店向斜構造北端東北翼。出露地層簡單。大部分低緩丘陵由中元古界張八嶺群西冷巖組地層構成(見圖1),本組地層為一套富含鈉質海相火山噴發—沉積建造的細碧角斑巖系,其巖性為角斑凝灰巖、凝灰角斑巖、石英角斑巖(之間為漸變關系)。巖石遭受程度不等的區域變質作用,片理發育,揉皺現象、粒狀長石、石英壓扁拉長現象普遍。地層產狀:傾向200~250°,傾角20~40°。本區礦化體主要賦存該層位蝕變帶中。
2.2 構造
由于受郯廬深大斷裂的長期影響,本區褶皺構造及斷裂構造亦較發育。
褶皺構造:礦區地處老三界~管店向斜構造北端東北翼,地層僅表現出單斜構造,主要傾向 200~250°,傾角 20~40°,小褶皺及微褶皺發育。
斷裂構造:位于金張東500m,賦存于西冷巖組地層中,斷層走向 350~10°,傾向西,傾角一般 36~40°,與地層片理斜交。由多組平行構造組成,間距在80~100m之間,基本為等距離平行斷層組。目前從采坑觀測,該組斷層揭露延長一般100~300米,厚度一般在1m左右。斷裂帶巖石破碎,巖石具有硅化、赤鐵礦化、絹云巖化、金礦化。該組斷裂是本區主要的金礦控礦構造。
2.3 巖漿巖
主要為燕山早期管店巖體(石英閃長巖)的一部分,位于在礦點的南部1公里左右,呈巖舌狀,舌尖向東。巖體侵入于張八嶺群西冷巖組中,構成接觸帶構造。巖體內熱液活動頻繁、裂隙發育,且伴有較強的熱液蝕變和金屬礦化現象,乃是含礦巖體。
2.4 圍巖蝕變
圍巖蝕變主要為硅化、赤鐵礦化、絹云巖化、局部見黃鐵礦化及泥化、孔雀石化。
2.5 化探異常特征
區域土壤化探綜合異常明顯。異常呈橢圓形北西向和不規則形狀展布[3],面積較大。主異常元素為Au,并在謝嶺和金張地區分別形成兩個綜合異常帶(見圖2)。

圖2
3.1 礦體特征
金張金礦點應有四條金礦(化)脈帶構成[4]。金礦化主要賦存于張八嶺群西冷巖組角斑凝灰巖、四條近南北向構造帶中,嚴格受構造帶控制。金礦體主要由為含金蝕變巖型。
賦存于四個蝕變帶中的四個礦體走向長100~300米,厚度 0.8~1.00 米;礦體總體走向 350~10°,傾向西,傾角 36°~40°,之間間距為 80~100m。 地表金品位為 0.5~7.20g/t。
3.2 礦石特征
礦石結構、構造:礦石結構主要為粒狀結構,碎裂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塊狀構造、脈狀構造。
礦石礦物成份:金屬礦物有黃鐵礦、自然金;脈石礦物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
本區出露地層為西冷巖組變質巖地層,南部為管店石英閃長巖體,巖體在勘查區內形成漫長接觸帶,區內近南北向、北北西向礦化構造帶發育,成礦地質條件良好,在勘查區南部有北西向層間滑動面控制的石英脈型西張郢金礦床。在勘查區西南部有近南北向構造控制的蝕變巖型謝嶺金礦床。
根據區域資料,測區內化探異常明顯,以金異常為主,范圍較大,有Ⅱ級濃集中心,推斷異常為礦致異常,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從地質勘查結果看,金張金礦點應由四條金礦(化)脈帶構成。金礦化主要賦存于張八嶺群西冷巖組角斑凝灰巖、四條近南北向構造帶中,嚴格受構造帶控制。金礦體主要由為含金蝕變巖型。
綜上所述,本區成礦地質條件良好,巖漿、構造活動強烈,綜合化探異常內礦化普遍,仍具有較好找礦前景。
本礦區處于張八嶺地層北端,該地層深部可能存在有較高金峰值的古老基底,為深熔鈣堿質的管店花崗巖、基性巖脈和金礦形成提供物質來源。
測區位于管店巖體北端接觸帶上,該巖體在深熔作用形成花崗巖過程中將古老變質基底較高豐度的金活化富集于熔體中,為本區金礦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熱源。
區域性的郯-廬斷裂帶控制了與成礦作用密切相關的巖漿活動和巖漿巖展布,并派生出一系列多級別的對成礦作用有利的導礦和容礦次級斷裂構造,在測區內主要發育的是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構造,并伴有強烈礦化蝕變,形成構造蝕變巖型夾石英脈型金礦。
就本礦區地質找礦工作,重點應為以下幾點:
5.1 本區近南北向構造蝕變帶中礦化體均具有平行多條性,因此,可進行測區化探普查,了解測區化探異常特征,指導平行礦帶找礦工作。
5.2 金張礦化構造蝕變帶雖進行了局部工程驗證,找礦效果一般,區域化探異常明顯,可進行兩端驗證工作。
5.3 金張蝕變帶地表民采坑具有一定規模,巖石裂隙發育,礦化較強,下步應研究礦化蝕變規模特征和產狀特征,展開深部驗證工作。
[1]1/5萬張八嶺幅區域地質調查說明書[R].地礦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1995.
[2]邱瑞龍,等.嘉山管店—定遠岱山一帶金礦控礦條件研究[R].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1997,12.
[3]王家樓,等.1/5萬張八嶺幅區域礦產調查報告[R].華東冶金地質勘查研究院,2010.
[4]南天文,刁元熔.安徽省明光市金張金礦普查報告[R].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811地質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