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明
(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
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型升級
Reducing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高長明
(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我國中大型新型干法窯(PC窯)開始興起之際,水泥年產量達6億噸左右,其中立窯水泥雄踞總產量的80%,而其他的各種回轉窯水泥僅占20%。筆者就此提出了加快建設PC窯水泥生產線,淘汰立窯水泥,調整結構的技術政策建議(《中國建材》1998年第5期第32~33頁:《落后的生產方式必須淘汰》)。當時水泥界有些同仁,緣于對立窯的深厚感情,似乎不太認同這一建議,或至少認為言之過早矣。
1997年,我國水泥工業投產的PC窯僅有86臺,熟料產能占總量的6.8%,小中型預熱器窯(SP窯)和立筒預熱器窯348臺,熟料產能占總量的2%,各種老式回轉窯(半干、立波、中空、濕法等)736臺,熟料產能占總量的11.2%,而各種水平的立窯則多達9950臺,還有近3000臺未獲生產許可證的立窯,兩者合計熟料產能占總量的80%,絕對是一個立窯水泥的超級大國!
顯然,技術進步的歷程不可能始終“青睞”于某一種水泥窯型,客觀發展規律是不可抗拒的,14年以后的2011年,我國PC窯水泥的比重已上升到89%,立窯水泥的占比下降到10%以下。通過各級政府、水泥協會、大中型水泥集團、科研院校、裝備制造業等的共同努力,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艱巨任務已基本趨于完成。但是因為我國水泥產量基數很大(~21億噸),即使立窯水泥僅占10%,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數量。所以我們必須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徹底淘汰立窯水泥,而且還要盡快抓緊完成。
為此筆者對我國現有落后水泥產能現狀進行了一番調研,旨在搞清楚我國還有多少殘存立窯水泥產能必須淘汰,茲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首先應該說明,本文所指落后水泥意即立窯水泥,因為其他老式回轉窯已所剩無幾,可以忽略不計。基于淘汰落后水泥工作的實際情況,把落后產能分為兩類,一是立窯熟料產能,二是直徑3.0m以下的小球磨水泥產能。這兩項產能是不能累加的,否則就會發生重復計算之誤。所謂落后水泥產能主要取決于后者。但是從淘汰落后的本質來考量,立窯熟料的重要性更大。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的淘汰對象是立窯,而后者的則是小球磨。
立窯熟料產能,繼2010年和2011年分別淘汰了9100萬噸和8000萬噸之后,2011年底我國尚殘存立窯熟料產能2.2億噸,約1500臺立窯,其中基本上處于較正常運轉的有一半多,處于時開時停的有近1/3,處于“潛伏”狀態、伺機“死灰復燃”的約有10%~15%。2011年立窯熟料總產量約1.3億噸,立窯熟料產能利用率全國平均約為59.1%。
工信部今年7月初公布的2012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名單(第一批)中是將落后熟料產能和落后水泥產能一并累計的,總量為2.7億噸。粗略統計落后熟料產能僅占37%,約1億噸,其余均為小球磨產能,約1.7億噸。
2011年底,落后水泥粉磨產能(小球磨)全國尚殘存4.8億噸,約有小球磨機3200臺套,其中基本接近正常運行、少開多停和“潛伏”狀態的各占1/3,其實這些小球磨約有40%原本就應隨其所屬立窯的淘汰而一并淘汰的,只是借擴徑“轉型”之名,在地方主義的保護下,逃避淘汰而變相留存的。2011年全國立窯水泥產量2.2億噸,因而落后水泥產能(小球磨)利用率平均僅45%。
如果2012年我國確實能落實工信部所公布的第一批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名單,則到2012年底我國還將殘存3.1億噸落后水泥產能(小球磨),其中含1.2億噸立窯熟料產能。這也就是2013~2015年間我國必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最低目標值,任務并不輕松,不可懈怠。
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有兩點急需再次強調,首先各級地方政府必須嚴肅認真貫徹與工信部簽訂的淘汰責任書,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反對地方主義;其次淘汰的重點目標應鎖定在立窯熟料產能上,不要被那些濫竽充數的小球磨產能轉移了主要目標,實際上,只要把殘存的立窯熟料產能都淘汰了,那些殘存的落后水泥粉磨產能也就難為“無米之炊”了。這才是淘汰的關鍵所在。
希望我國水泥界的立窯大省河北、四川、山東、山西、廣西、湖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在徹底淘汰立窯水泥的最后關頭,盡快了結水泥立窯在我國的歷史使命,輕裝前進,為我國水泥工業的現代化轉型和發展做出新貢獻。在其他兄弟省區的共同努力下,把雄踞我國水泥工業一百多年的立窯全部請進歷史博物館,將指日可待!■
TQ172.8
A
1001-6171(2012)05-0019-01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1-3號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北京200092;
2012-08-21;編輯:沈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