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 E.奧爾特加
20世紀90年代,阿根廷實行的體制涉及涉及包括水利發電在內的公共設施完全私有化。該措施削弱了電力部門的作用,導致一些專門從事水電工程開發的公司解散。除了一些已經建成用于供水和灌溉的中小型水電工程和大壩外,水電開發活動降到最低水平。
這種狀況導致阿根廷在2001年出現了最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之后幾年,經濟開始復蘇,阿根廷的國內生產總值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然而,過去10 a的發展模式使水電行業出現嚴重倒退,而其影響可能要持續幾十年。
經濟增長也使能源需求隨之增長,人均年用電量從1995年的1769 kW·h,增長到了2010年的2861 kW·h,即15 a里,用電量增長了61%。
由于各類電站(主要是火電站)相繼投入運行,使全國總裝機容量從2005年的24081 MW增長到如今的28143 MW。同時,水電裝機容量從2005年的9935 MW(占總裝機容量的 41.26%)增加到2010年的10514 MW(占總裝機容量的35.36%)。水電總容量的微小增長,得益于圣胡安(San Juan)省內的羅斯卡拉高萊斯(Los Caracoles)電站的投運和與他國共有的亞西雷塔(Yacyretá)水電站因水庫水位增高而使裝機容量增加。
目前,位于圣胡安河上羅斯卡拉高萊斯電站下游的普塔尼格拉(Punta Negra)水電站正在建設中。該工程裝機容量達61 MW,年發電量預計將達294 GW·h。
然而,國家電網的結構問題(基本上55%發電量來源于化石燃料,5%來源于核能發電,40%來源于水力發電)亟待解決。阿根廷90%以上的能源依靠化石燃料。
由于新氣田探查工作停滯不前以及不斷增長的用氣需求,天然氣儲量從1990年夠用25 a的水平已減少到如今只夠8 a的用量。因此,在化石燃料方面阿根以前能自給自足,而現在則需要尋找新的更昂貴的舶來燃氣或液化氣,而這些均將增加額外的成本。
因此,必須實施一項新的計劃,以改進電網,減少火電的比例,并通過一系列特殊促進計劃來開發替代的發電方案。最大的促進計劃是鼓勵修建風力發電廠、新型核電站、小型和新型水電工程。
該計劃還包括替換大約2000 MW的陳舊火電站和低效的發電系統,擬將其作為備用電站,以在用電高峰時向國家電網供電。
根據制定的新能源戰略,當局實施了國家水電開發計劃。通過采取刺激措施,預計可優化能源結構,到2050年,水電裝機容量將達50201 MW,年發電量將達216000 GW·h,水力發電量將超過全部發電量的40%。
將重視兩個跨國工程的建設,一個是與巴西聯合開發的加拉比-帕納(Garabi-Panambi)水電站(2050 MW,1100 GW·h/a),其可行性研究工作現正在進行中。另一個是正在與巴拉圭聯合實施的科爾普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水電站(2880 MW,19000 GW·h/a)。阿根廷和巴拉圭還對位于巴拉那河的亞西雷塔水電站的擴建工程進行國際招標。新工程包括在水庫運行水位為83 m時,將亞西雷塔水電站裝機容量提高270 MW,發電量提高1600 GW·h/a(發電能力提高8%)。新水電站將在阿納夸(Ana Cua)處的現有泄洪道上建造,并將利用原有16個閘門中的5個。
水電開發計劃還包括位于圣克魯茲(Santa Cruz)河上的孔多爾克利夫((Condor Cliff)1100 MW,3100 GW·h/a)和拉巴蘭科薩((La Barrancosa)600 MW,900 GW·h/a),位于內烏肯(Neuquén)河上的奇維多(Chihuido)Ⅰ(637 MW,1759 GW·h/a)和位于圖努楊(Tunuyan)河上的洛斯布蘭科斯(Los Blancos)Ⅰ和Ⅱ(443 MW,1200 GW·h/a)。
新工程的開發原則主要是基于省與國家政府之間簽署的協議。根據協議要求,需進行國際招標。協議是根據1994年的憲法而簽署的。憲法規定,各省對其領土上的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源)擁有所有權,這就是適宜由各省負責完成招標工作的依據。國家只需為不同階段的設計和建設提供部分資金和技術支持,所發電能將輸入阿根廷互連電力系統(SADI),以提高裝機容量的利用率。
授予私營企業的特許合同屬于BOT類型,特許權期限超過15 a。合同包括最終設計和施工設計;運營包括特殊情況時的電能銷售。合同期滿,發電站即歸有關的省所有,再由省為其授予新的特許權,或選擇由省級企業運營。發電站將繼續為SADI提供電力。
在新項目的招投標文件編制過程中,國家主要參與移民安置、交通道路、灌溉系統以及與供電系統相關的一些工作。這樣,工程的成本預算可能增加30%。
通過實施公眾參與計劃,以使各工程的融資計劃安排能與其自身的特點相適宜。一般而言,國家的貢獻約為50%或以上,其貸款寬限期覆蓋施工階段,這樣預計能從產能高于市價的收益中得到回報。2011年國家預算中已為奇維多Ⅰ和孔多爾克利夫工程建設提供財政支持。
私人資金的籌集主要來源于國內和國外的銀行。例如,奇維多Ⅰ工程的資金主要由巴西發展銀行(BNDES)提供。
現在的融資計劃與20世紀末采用的計劃已有不同,那時是國家承擔所有責任,結果產生了公共債務和國際信貸。
阿根廷60%的大壩,包括最大的水電樞紐,都是在1965~1995年投產運行。當時,國家開設了一些專門的公司(咨詢公司和建筑公司),以強化對大壩工程專門知識的認識。擬開發的水電工程及其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最終設計在招標過程開始前已完成,因此,投標人只需為一個項目的投標準備標書。這意味著降低了投標人的投標成本。此外,當時的社會與環境方面的規定和要求沒有現在的多。
最近,尤其是近5 a,競標的發展趨勢是在合同前附上技術文件,并要求用最終特性參數做項目的準備工作,而這些特性參數必然會因投標人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政府當前的實際做法可降低工程的初期投資額。然而,由于各種因素,最終可能會遠遠超過幾十年前對類似工程的投資。這些因素包括:
(1)提供的基本信息越少,設計和施工的不確定性就越多,這樣就迫使投標人增加成本。
(2)工程的差異性使得很難對不同報價進行比較。例如,在某些競標案例中,甚至壩型也會不同。
(3)將一些非水電工程附加項目捆綁在一起以增加工程的成本,其影響很難確定。各種附加效益通常包括:灌溉、抗洪、用水等。
(4)與早年相比,籌集資金工作的安排也更加復雜。
(5)因為取消了用于分析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所需的時間,所以要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工程管理。
(6)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的監理、檢查和質量控制往往涉及到多個方面的人員,而各類人員間的協調也比較復雜。
最近,工程開發在技術、合同和財政方面出現了新問題。面對不斷增長的能量需求,要求采取新的措施和創新方案,然而這些目前還未得到充分地理解。
展望未來,政府旨在建立一個更平衡的能源組合。在發電方面,隨著液體和氣體燃料用量的減少及煤用量的增加,火電站的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所占份額將減少至不到30%,而核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所占份額則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