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霞,王廣峰
(1.山東省汶上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濟寧 272500;2.山東省汶上縣種畜場,山東濟寧 272500)
豬瘟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診治
楊奉霞1,王廣峰2
(1.山東省汶上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濟寧 272500;2.山東省汶上縣種畜場,山東濟寧 272500)
(一)發病情況山東省濟寧市汶上某養豬場,飼養160余頭育肥豬,2011年11月7日發現一圈豬舍中兩頭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熱,次日相繼另有三頭出現類似癥狀。隨后請當地獸醫治療,用解熱、抗病毒等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投藥后病情好轉,停藥又復發,病程持續數天至半月不等,80%發病豬只轉歸死亡,隨后到汶上縣動物防疫站就診。
(二)臨床癥狀該病發病迅速,病豬臥地不起,反應遲鈍,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氣喘,體溫39.5℃~41.7℃;鼻鏡干燥,流涎;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有的眼部有膿性分泌物,表現結膜炎癥狀。全身皮膚發紅,毛孔變粗,背部毛孔有出血。耳廓邊緣、尾尖、四肢末端發紺;尿呈醬油色,糞便便秘或腹瀉,有的干燥呈串珠狀,有的帶有腸黏膜或膿血。
(三)剖檢變化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下頜淋巴結和全身其他淋巴結充血腫脹,外周出血,有的出現切面大理石花紋。肝臟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和大小不一的出血點。脾臟稍腫大呈暗紅色,邊緣呈現不規則的梗死點。胃底部黏膜大面積脫落,出血嚴重。十二指腸黏膜脫落、中段有潰瘍灶,腸管出血,回盲瓣壞死,回盲口前后出現大面積潰瘍。腎臟布滿點狀出血。膀胱黏膜出血嚴重,積尿呈深黃色。喉頭、咽部腫脹,出血;氣管出血,肺部呈現出血,部分肉變。心包積液,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針尖狀出血點,個別有黃染或少量出血點。
(四)診斷通過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檢驗可診斷為豬瘟和豬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1.發現病豬,及時與健康豬群分開,隔離治療,并對未發病的豬只進行豬瘟疫苗緊急預防接種,其用量為標準量的5倍,一豬一針頭,徹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應在疫病未發生之前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每噸飼料中添加弓鏈優(磺胺對甲氧嘧啶、二甲氧芐啶)1 000 g+黃芪多糖1 000 g或者藍耳瘟毒清(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1 000 g+阿散酸200 g連用5~7 d。并長期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凈(1 000 g/噸)。
3.對已發病的豬群的某些些病情較輕的豬,應使用注射的辦法進行治療,可使用高熱混感清(蟾蜍、黃芪、白果、苦杏仁、紫菀等)(50 kg/支)+氟美(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等)(50 kg/支)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注射抗豬瘟血清和干擾素,連用3~5 d。同時在水中添加葡萄糖和高檔電解多維全天飲水。對病情特別嚴重和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應及時、果斷淘汰,防止疫病傳播。
4.加強消毒,采用金優碘(聚維酮碘)對圈舍及周圍環境進行徹底噴霧消毒,每天2次,連續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