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作才,李 翱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第三總隊第九支隊,四川 成都 611130)
深化設備維修工作改革,強化設備保養制度落實,是提高部隊施工設備完好率、利用率的有效途徑。隨著設備的不斷更新,如何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是各級設備管理部門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就設備維修工作如何改革談點淺見。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是部隊的性質決定的。它意味著,無論戰士的技術多好,管理經驗多豐富都有離開部隊的一天, “傳、幫、帶”的平均質量呈下降趨勢,設備修理力量逐年減弱,只能憑借大量培養修理學兵來彌補質量的不足。但是,一方面由于修理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狀況臟、累、差,另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造成的結果是有興趣學習修理的學兵越來越少。所以,部分、甚至大部分設備修理任務要依托社會力量來完成,使之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由社會上相關的保障部門 (企業)實施分類保障供應,部隊不再大包大攬。
地方設備維修企業和器材銷售機構相對集中,社會保障力量和保障功能較為完備,維修較為便利,可以采取委托代理、職能移交和責任承包的辦法實施社會化維修,還可采取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的方法,實行地方全過程責任承包經營,部隊進行監督管理。如:2010年8月我部SD42推土機發動機故障、CAT320C液壓系統故障、英格索蘭750發動機故障等,就是以招投標方式,確定維修單位;部隊委派人員全程監督檢修,修復后使用效果良好。另外,也可根據部隊實際,每年與代理單位簽訂合同 (協議),實行單機定額核算,按照不同機型,依據合同前三年單機修理費的平均值計算單機定額,同時參考當地同類機型維修價格標準,實行多退少補。單機定額一旦確定,要嚴格按定額標準執行。
為解決有些設備維修保障難度大的難題,可在不同的大中城市,根據駐地分布情況,按照區域定點與就近就便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劃分設備維修保障定點區。區域內選定2~3個地方修理企業,承擔部隊特殊設備的大、中修任務;設備大、中修 “以區域定點為主”,設備小修、保養能獨立完成的獨立完成;不能完成的 “以就近就便為主”,可由總隊有關部門牽頭,協調保障區內有關單位考察論證,確定定點企業。要求選定的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技術力量雄厚,信譽良好,既要互惠互利,又能體現部隊設備優先的原則。同時,還要制定雙方都能接受的設備維修協議和保障措施,商定修竣設備保修期限,以及保修期內的相互責任。對修竣設備要組織嚴格的檢查驗收,達不到標準的,可以要求返修。大、中維修費由送修單位根據實際修理費用結算。
無論選擇何種維修模式,其根本出發點就是用最有效的手段以期獲得最大的效益,提高施工生產能力,促進部隊建設和發展。從社會化客觀試驗的情況分析,部隊設備維修采取社會化保障的實際效益,可歸納為 “一個轉變,三個提高”。一個轉變:即,機關管理職能的轉變。實施設備維修社會化保障后,職能部門可以由直接具體的人、財、物、事的全過程管理,轉變為對保障效果的最終監督檢查管理,從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在部隊設備的組織計劃和規范化管理上來。三個提高:一是,設備完好率得到提高。我部施工高峰期設備總數60多臺套,2010年9月的完好率及利用率都達到了90%以上。二是,服務保障質量得到提高。一方面,我們在與地方設備維修機構人員的接觸中,可以從地方專業技術人員身上學到某些維修技術,從企業管理人員那里學到好的行業管理經驗,把學到的技術和經驗用于部隊實踐,既提高了我們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又增強了設備維修的自我保障質量;另一方面,車輛維修實行社會化保障,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杠桿作用、調控作用來規范經營行為,充分調動地方人員做好我部設備維修保障的積極性;還可以充分運用市場的競爭機制和調節機制,合理劃分設備維修保障區域,擇優確定定點維修企業,做到優中選優,讓那些國防觀念強、服務意識好,規模大、效益佳、質量過硬、信譽上乘的優秀企業參與設備的維修保障,并根據雙方經營協作情況,適時予以調整。三是保障的綜合效益得到提高。節省了人力,減輕了負擔,避免了修理班(排)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便于把有限的經費集中用于設備保障中,使業務主管部門能集中精力抓計劃管理,以其獲得最佳的保障效益。部隊設備維修社會化保障的實施,可以解決許多部隊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使部隊設備管理建設步入健康發展、穩步提高的軌道。
部隊車輛維修社會化保障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有人、財、物的重新分配,又有機構和職責的重新調整,主要的是與地方的聯系更加廣泛,協作更加緊密。因此,在實施設備維修社會化保障過程中,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個原則:
(1)質量第一,效益為先的原則。各級設備管理部門的人員要樹立質量意識和效益觀念,在結合實際、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好社會化保障的切入點,把握好聯修聯供的結合點,這是設備維修保障社會化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2)警地結合,以警為主的原則。部隊的特殊性決定了實施社會化保障必須遵循 “警地結合,以警為主”的原則。就目前講,應大力推進社會化保障進程,合理利用社會技術力量,以地方帶動部隊,全面提高部隊技術保障人員的綜合素質。
(3)穩妥推進,監管為重的原則。在實施社會化保障改革的實際操作中,應把握好6個環節:第一,要確定好實施 社會化保障項目和范圍。按照“循序漸進、逐步展開、積極穩妥、確保成功”的方針,充分論證、認真研究、綜合考查,確定好社會化保障的切入點。第二,要掌握好代理、承包標準和經費。摸清維修項目消耗定額,量化各項技術標準,明確保障范圍和時限,根據市場行情做好經費標準的測算。第三,要確定代理、承包單位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是否有一定的規模,是否具有維修保障能力和維修設施、設備,有無過硬的技術力量、良好的信譽和一定的工作經驗。第四,要簽訂好代理、承包合同。合同是實行社會化保障管理的依據,簽訂的合同要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做到項目齊全,行文正規,具有合法性;要責權分明,利益明確;要便于執行和監督,一般應每年簽訂一次合同。第五,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監督管理是實施設備維修社會化保障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定期對承包合同履行情況實施檢查;要盡量運用監督檢查器具取得量化指標;要制定定期征求意見制度。第六,要建立好代理、承包合作關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雙方要努力為對方提供和創造便利條件,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