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泰,王 軍
(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12)
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白蓮河鄉境內,白蓮河水庫右壩頭上游側。工程為一等大 (1)型工程,樞紐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主要包括上庫主壩,1、2、3號副壩,輸水系統和地下廠房系統等,下庫為20世紀60年代初建成的白蓮河水庫。電站共裝有4臺單機容量為300 MW的可逆式電動發電機組。
電站共設兩條引水隧洞,平行布置,軸線間距40 m,洞軸線方向S29.1438°W。1、2號引水洞各由進口漸變段 (20 m長)和標準斷面段組成,總長分別為1 243.903、1 232.244 m,標準斷面為圓形斷面,開挖尺寸根據根據地質條件共設半徑為5.2、5.42、5.45 m 3種,襯砌后標準斷面半徑為4.5 m。隧洞整體進行系統噴錨支護;不良地質地段掛網噴混凝土。兩條引水隧洞總工期為17.5個月。
兩條引水隧洞石方洞挖量18.653萬m3,噴混凝土0.505 7萬m3,錨桿2.509 1萬根,掛網67.13 t。
白蓮河工程引水隧洞埋深為20~110 m,最大埋深約120 m,圍巖以微風化~新鮮花崗巖為主,少量弱風化和卸荷巖體主要分布在洞室的進 (出)水口段及0+650樁號沖溝部位。進 (出)水口部位圍巖巖性主要為黑云花崗、片麻巖及角閃斜長片麻巖,二者均夾片巖。圍巖類別為Ⅱ~Ⅴ類,其中,Ⅱ類圍巖約占23%,Ⅲ類圍巖約占47%,Ⅳ、Ⅴ類圍巖分別占25%、5%。洞室部分部位存在Ⅳ級結構面的小斷層、擠壓面和節理組,巖體破碎。引水隧洞進(出)水口圍巖地質勘探為花崗巖及片麻巖,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在洞口K0+10.00段存在F9斷層,寬約2 m,斷層斜切和橫穿此段,巖石破碎,穩定性較差。地下水以基巖裂隙潛水為主,水位一般高出隧洞頂拱,圍巖多具微透水性。
電站引水隧洞采用1號施工支洞從K0+991.00部位向兩方向開挖,2號施工支洞、進 (出)水口方向相向開挖的方式。根據地質條件的差異,采用了不同的開挖方法。
洞身自上而下分兩層進行開挖支護。上層開挖考慮到開挖機械性能及支護施工的需要,確定開挖高度約為7.0~8.0 m;底層開挖高度為3.4~2.4 m。上層開挖支護完成后再進行底層開挖。開挖底層時隧洞底部預留一定厚度的石渣以利行車,此部分石渣在澆筑混凝土前清底時一次清除干凈。
洞內供風和供水管線采用φ150mm鋼管和φ80 mmPVC管,沿進洞右側距底板1.0 m高布置,用φ25插筋固定。供風和供水均采用由1號施工支洞洞口的120 m3集中供風站完成供風。
采用兩臺SDA112B-2F75型軸流風機通過1號施工支洞向兩條引水隧洞通風,采用130 cm高強復合纖維布通風管向內壓風。根據隧洞高度在拱角每隔5 m設一φ14 mm膨脹螺栓拉線吊掛內風桶。
引水隧洞另兩段延用1號施工支洞的供水系統進行供水,洞內敷設一條DN80焊接鋼管,管路每節長6 m,采用法蘭連接,與工作面的距離為65 cm,布設在隧洞的右側。
利用兩臺630 kVA變壓器通過1號施工支洞為兩條引水隧洞供電,另從上庫進出水口附近的10 kV開閉所級端桿架設一條10 kV高壓線至引水隧洞進口段附近,設1臺S9型500 kVA變壓器向引水隧洞進口段 (200 m)開挖施工洞口處的軸流風機等供電。洞內架設三相四線BLXT-120mm2絕緣線,照明電壓36 V,每隔25 m安裝一只250 W的高壓汞燈,照明線沿洞壁架設。
上、下層開挖施工均采用氣腿手風鉆鉆孔,掏槽孔、崩落孔及周邊孔孔徑均為φ42 mm,上層開挖采用空孔直孔掏槽;人工裝2號巖石炸藥或乳化炸藥 (掏槽孔、底孔和有滲水處);掏槽孔、崩落孔采用φ32 mm藥卷,非電雷管起爆,光爆孔采用φ25 mm藥卷,導爆索聯網起爆 (將藥卷捆在導爆索上,采用竹片送入孔內);洞口漸變段及洞身Ⅳ、Ⅴ類圍巖段循環進尺為2.0 m,其他施工段上層循環進尺為3.0~3.5 m。下層采用由上、下游后退擴挖的方式,邊后退擴挖邊將洞內的風水電等設施拆除,后退擴挖循環進尺為4.5 m。
初期支護施工滯后40 m進行,與后循環平行作業,Ⅳ、Ⅴ類圍巖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局部支護。洞身支護以臺車造孔為主,采用混凝土噴射臺車濕噴工藝進行噴錨施工,安裝錨桿采用人工配合錨桿臺車進行,掛網采用人工在噴錨臺車上進行。
對于不良地質段的圍巖情況應及時上報監理單位,待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對不良地質段進行認證后,再上報施工處理措施。對于不良地質段,一般采取隨機支護措施,對于巖石嚴重破碎情況,采用超前錨桿先行以及部分系統錨桿及時跟進的處理方法。開挖過程中遵守 “短進尺、弱爆破、少擾動,緊封閉,多觀測”的施工原理。
在1號引水隧洞樁號①引 0+655.00~0+635.00段,局部巖石蝕變嚴重,存在斷層泥、碎裂巖、碎塊巖等,結構緊密。順破碎影響帶有集中滴水現象。通過上報監理,并與設計、監理商定,盡快對不良地質段采取了素噴混凝土 (厚50 mm)措施,對頂拱進行了超前支護,超前支護采用Φ25注漿錨桿,錨桿長4.5 m,環向間距0.2 m,外插角5°~15°;除此之外,將原來的鋼筋網由φ8@200*200改為φ12@200*200進行施工,同時增加了骨架鋼筋φ16@1000*1000(采用通長鋼筋,節點綁扎)與系統錨桿焊接,最后進行二次噴混凝土 (厚50 mm)。采取了以上措施后,保證該段了施工期的施工安全。
上、下層開挖方式保證了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引水隧洞施工進度和質量,1、2號引水隧洞平均月進尺均保證在135 m以上,且質量滿足要求;科學的施工組織管理使引水隧洞在開挖支護過程中安全、快速地穿越了不良地質段。施工期安全變形監測結果表明,1、2號引水隧洞圍巖變形觀測值呈收斂狀態,無突變現象發生,錨桿應力狀況較好,觀測結果穩定;聲波測試表明,開挖爆破參數控制較好,對圍巖松馳圈影響范圍較小,說明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引水隧洞開挖支護施工方案是科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