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嚴碧華
住房信息將“一網打盡”
□本刊記者 嚴碧華

2012年01月17日,浙江嘉興,平湖市區勝利路上,喜慶的迎春紅燈籠與遠處拔地而起的樓市,相映成趣。殊不知,自春節以來,樓市持續低迷。圖/CFP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部長姜偉新關于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將統聯網的講話,讓春節期間寂靜的樓市又多了諸多猜想。
據介紹,住建部已初步完成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并且啟動了部分重點城市與住建部的聯網工作。“全國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今年6月底前將與住建部聯網。”
“其目的在于加強公共管理,使信息更加全面,便于決策。” 1月30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向本刊記者如此表示。至于政策的出臺是否會抑制炒房以及為征收房產稅做鋪墊,他表示不便發表意見。
姜偉新發言之后,多位業內人士預測,今年上半年要實現聯網的40個城市,主要是一線城市和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城市,西部地區城市相對較少。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4大直轄市及除拉薩之外的所有省會城市應該都會被納入。另外,深圳、大連、青島、蘇州等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也可能入圍。
1月29日,大連當地媒體《半島晨報》從該市國土部門得到的信息顯示,大連確認將列入其中。
除此之外,各省區市及其他城市也在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爭取2013年實現全市、全省聯網。
事實上,這一工作住建部早在2010下半年就已開始,事隔一年半之后,一只靴子落地,首先從重點城市入手。
當年,住建部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了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現場會。住建部表示將制定全國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系統建設框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搭建部與省級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平臺。
住建部相關人士指出,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后,同一權屬擁有人名下在40個不同城市的房產將得以“一并查詢”,異地購房的資金流向、程度、走勢將可“統一監控”。
或許正是鑒于此,消息經媒體報道之后,引起廣泛關注。
1月30日,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二天,通過網絡了解到了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將聯網后,目前在北京經商的劉清(音)仿佛倒吸了一口冷氣,他在浙江杭州擁有兩套房產。在他看來,這或許是房產稅的前奏。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北京工作多年而未買房的賀先生似乎看到了希望,“看來房產調控會更有針對性。”興奮之余,他把QQ簽名改成了“住房信息聯網,太給力了!”
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在網上,關于住房信息聯網方面的言論亦撲天蓋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淮反復強調新政目的就是加強公共管理。
多位專家在受訪時亦持同一觀點,“全面掌握個人住房的基礎信息及動態變化情況,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技術支持,為實施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提高行業管理和社會服務水平創造條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認為,隨著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監管部門可以更加準確及時地掌握商品房規劃建設、市場供應及銷售成交等數據,實施有效的監控、統計,以便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調控政策。
針對于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將聯網能否抑制炒房的疑問,陳淮未發表任何意見,“你可以去猜。”
張東則一針見血的指出,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將對房產投資客進行打擊。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此前亦對記者表示,此舉關系到二套房、三套房的認定,對打擊炒房客很重要。他認為炒房客原來在一線城市活躍,現在可能往二、三線城市擴張。如果沒有信息聯網,給炒房、投機都留下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2011年底,與北京通州緊臨的燕郊房產置業顧問小何曾向記者表示,只要在河北省內沒有房產,在河北之外,即便有房產,只要在銀行沒有房產貸款記錄,首付和貸款也能按首套來做。“可以省不少錢。”自稱從業五年的他說,已經操作過多起類似案例。
隨后,記者曾咨詢過多位專業人士,得到的答復如出一轍:“從理論上講完全沒有問題,因為目前只有銀行征信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如果此前沒有按揭買房,在外省根本就查不到個人住房信息。”
而新政的出臺,顯然很快就會打破這一現狀。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個人在不同城市間的購房信息將被“一網打盡”,在各地限購政策中逃過一劫的“異地炒房”,不再是漏網之魚。
反響最快的亦是中介。1月31日,當記者再次致電燕郊多家中介時,得到的答復是:如在其它地方有房產再在燕郊購房,且想通過首套房方式走,必須趕在今年6月30日前。
除了抑制炒房之外,外界普遍關心的就是此舉是否為房產稅鋪墊?
在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看來,住房信息系統的聯網是為建立透明的房地產信息體系,加速房產稅等政策的落地做準備。
對此,張東也認為,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是全面征收房產稅的前提,將加快房產稅改革的進度。并且,房產稅的推行也在更大范圍內遏制了投資投機性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發展。